老是押中“爆款片”的北京文化,财报却为何无法“爆款”

老是押中“爆款片”的北京文化,财报却为何无法“爆款”
2019年03月05日 23:27 麻辣娱投

作者/达伦糕  编辑/刘乐乐

春节过后,已至三月,随着《流浪地球》票房一路飘红,参与投资的相关上市公司也开始收获各种回报。

截至北京时间3 月5 日 16 时,《流浪地球》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 29 日的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为 45.51 亿元。

各家公司也开始陆续公布了自己的收益预估。截至 3 月 3 日,最大的出品方之一中影集团预计来源于《流浪地球》的收益为 2.7 亿元 -2.8 亿元。

引人注目的是,《流浪地球》另一出品方北京文化还未公告最新的数据,但根据该公司 2 月 11 日的公告,截至 2 月 10 日 24 时,影片累计票房收入约为 20.107 亿元,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收益约为7300万元至8300 万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略有误差)。如果按此比例计算,如今北京文化来源于《流浪地球》的收益约在 1.65-1.87 亿元。虽然相比中影是差了不少,但是对于北京文化的业绩来说,也必然是2019年最大的一笔主营收入了。

耐人寻味的是,这样押中爆款和获取大额收益的能力,却似乎并没有体现在北京文化的财报之上。

3月3日,北京文化对外发布了2018年业绩快报,数据显示,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5.51%,但是全年营收仅为11.83亿元,同比下滑达到10.46%。

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并不很大,营收却下降了1成多,这对于2018年押中《我不是药神》的北京文化来说,如此表现让人大感诧异。

老是押中“爆款片”的北京文化,财报却为何一直无法“爆款”呢?人们不禁要问。

爆款无法支撑整年财报

自2月下旬至今,A股正好赶上了一波上涨潮,截至3月4日,股指甚至一度突破3000点。

不过,正当上证综指以及创业板指数连续多天向上猛冲的同时,先后成功投资《战狼2》《我不是药神》以及《流浪地球》的北京文化,除了春节后的一两天有上涨之外,自2月末至今竟然不涨反跌,截至两周以来还跌了0.67%,远不如整个大盘的表现。

从北京文化2018年报来看,因为《我不是药神》30亿+票房的助力,公司整体获得了2.5亿左右的利润,但是这2.5亿的利润似乎被其他影片的表现以及其他业务条线的疲软所拖累,并没有帮到太多忙。

报告期内,北京文化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10.46%,对此,北京文化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原因是公司艺人经纪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从年报的具体情况来看,北京文化的艺人经纪业务主要由其收购的“浙江星河”开展。公开资料显示,这是由号称“明星经纪第一人“王京花所创立的经纪公司,旗下拥有陈道明、陆毅、柯蓝、白百何、周韵在内的56位艺人,不论从艺人的咖位还是数量上来说,在国内都属于一线经纪公司行列。

如此大牌的经纪公司为何会拖累财报表现呢?

其中业绩对赌是一大根本原因。2018年是浙江星河文化完成收购业绩对赌的第一年。2014年北京文化以7.5亿元的价格100%收购星河文化,后者承诺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完成业绩4970万元、6530万元、8430万元和1.04亿元,后来果然承诺期内每一年都完成了;至于究竟是通过实际表现,还是财务数据上的“增色“来达标,外界就不得而知了。

就在结束对赌期后的2018年,星河文化上半年却仅完成1108.43万元,比去年同期的6206.64万元下滑达到82.14%。我们可以发现,浙江星河文化也陷入了中国公司常有的现象,那就是一完成对赌就立马业绩变脸的惯性。

当然,平心而论,这样的下滑也不能全怪星河文化,因为2018年年中因为崔永元的爆料,出现了艺人收入被监管封顶的政策变化,因此原本依靠艺人天价片酬而一起发财的艺人经纪公司,也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

从最近已经公布去年财报的公司来看,超过50%的企业艺人经纪收入板块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下滑最大的还不是北京文化,是已经控制权易主慈文传媒,下滑幅度达到91.50%,从去年艺人经纪收入989.32万元下滑到今年的84.94万元,北京文化位居其后列在第二。

当然,除了艺人经纪收入的下滑,北京文化在爆款片之外其他影片的收入乏力也是一大原因。

2018年的片单中,北京文化参与投资的电影包括《英雄本色2018》、《猫与桃花源》、《脱单告急》等,但是其中仅有《我不是药神》和《无名之辈》票房算是获得了成功,其余的影片要不就是亏损,要不就没有贡献太多利润。

其中亏得最惨的无疑是5亿保底的《二代妖精》,票房累计只有2.92亿元左右,保底指标未能达成,但是北京文化在宣发用上先后出资高达3000万元、9500万元,累计宣发费用达1.25亿元,而这个项目回收收入仅为3952.8万元,所以亏损金额高达1.5亿左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文化虽然每年都能押中一到两部超级票房大片,但是其余的影片不仅影响有限,而且数量上远远不足以支持北京文化的上市业绩。

据猫眼电影专业版“公司榜”数据显示,北京文化以137.55亿元的累计票房暂居“电影公司主发行电影累计票房排行榜”第五位。自成立以来,其主发行电影仅有11部,与其他电影公司诸如中国电影和华夏电影400余部的发行量有较大差距,与民营企业博纳电影、五洲发行的190部和50部也有一定距离。因此,由于发行电影数量过少,票房又不稳定,公司的发行实力并没有通过几部爆款电影而获得巩固。

所以,综上所述,虽然北京文化过去的爆款影片《战狼2》《无名之辈》《我不是药神》或是《流浪地球》的票房都极高,但是真的能够落在北京文化口袋里的利润却并不如外界想的那么巨大。相反,其他电影收入的总量由于数量有限而造成贡献很少,而且其中动辄一两部的亏损就很有可能很大程度上抵消爆款片的盈利。再加上由于监管收紧而导致的艺人经纪业务收入的骤减,北京文化2018年财报的差强人意还是有迹可循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北京文化的不确定性

看到这里,您应该已经明白,看待一家影视公司的表现,并不应该简单地根据其中某一两部影片的表现而盖棺定论。

在北京文化的爆款片背后,不仅有其他业务条线的问题,更有深层次的“不确定性“存在。

首当其冲的就是股价的急涨急跌“过山车“和背后股东的屡次异常减持。有心人一定都还记得2017年的票房冠军《战狼2》上映后,北京文化据外界推算赚了1.67亿元,远超当年净利润的一半,而其股价受此影响,在一周的交易范围内暴涨超50%,公司市值一度飙升50多亿,股价接近翻倍。

可是没想到一周之后,北京文化股价突然下跌,从20块来到15块,后来又跌到10块左右。一年之后再看,原本《战狼2》上映时的20元已经被腰斩成了9元左右。

这样的过山车后来再次发生,在2018年7月中国电影里程碑之作《我不是药神》上映的时候,出品方之一的北京文化再次表演了过山车绝技,在2018年7月9日股票一度冲到17.18元的阶段高位,未曾想一周之后股票又再度回落至9元附近。

到了下半年,这样的过山车又再次发生在了《无名之辈》上映的周期,北京文化的股票又来了一次跌宕起伏。

从这三次的过山车行情中,稍有常识的股民都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每当出现热门影片时,北京文化的股价总是在短期内暴涨,然后又迅速回调,而长期来看其股价本质上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于此相对应的,就在北京文化股价波动的情势下还会出现高管减持的现象。2019年1月18日到30日期间,一支名为“陕国投·聚宝盆98号”的信托计划共减持北京文化六次,持股比例由原本的3.48%降至1.34%。公告称:“因市场融资环境紧张,信托计划期限届满,经与信托计划资金方多次协商延期等处理方法,双方意见未达成一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北京文化的减持不是管理层有意而为之,而属于信托计划到期的被动减持。

而上一次的大规模减持,就不是被动的了,完全属于高管的主动放水,让众多“散户”受到了极大的“伤害”。2017年7月27日,《战狼2》上映,几天内北京文化每股股价由15元拉升至20元,未曾想一周之后的8月,北京文化发布董事、高管的减持预告,公司的五位高管将合计减持公司总股本近0.2%,按照当时的折价,合计减持的股份价值超过3000万元。

被动减持也好,主动减持也罢,如果是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没有人会选择轻易放弃的;无论是机构还是高管个人都选择套现,最终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大家其实并不是那么笃信北京文化的未来价值。

另外一个重大的不确定因素是,北京文化的财报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其电影票房决定,还有诸多不为外界熟知的因素在左右其财务表现。

从过去两年的财报来看,2017年,北京文化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增加42.57%,但是实现归属净利润3.1亿元,同比减少40.59%。到了去年,营收却突然下降了10%,净利润却同比增加了5%。

如此大幅度的反复其实是由电影票房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从2018前三季度来看,北京文化业绩贡献最大的竟然是其电视剧业务,同期增长428.52%,而2017年同期这一业务的数据却非常低,靠的倒是艺人经纪业务在支撑。

与此同时,2018年北京文化的旅游收入伴随着艺人经纪收入占比也出现了明显下降,两方叠加的占比从2017年末的93%,下降至了只有25%左右。这样的巨幅变化也完全在外界预测之外。引人注目的是,北京文化还在2018年以三千万将旗下的艾美影院卖给了恒大系,算是再次大幅度调整了影院收入的规模。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北京文化的财报中体现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股东持股,或者是业务收入板块的占比,收入来源等,有太多超越爆款影片的因素在左右着这家公司的财务表现。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老是押中“爆款片”的北京文化,财报却一直没有办法做到相同程度的“爆款”。

这也提醒了我们,对于影视公司的实际表现,绝不能“以偏概全“,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