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网络视听产业超万亿,城市如何抢抓发展机遇?(七)

重磅 | 网络视听产业超万亿,城市如何抢抓发展机遇?(七)
2024年08月05日 15:33 麻辣娱投

视听产业是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扩大内需的强力引擎。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创新数字技术应用的推动下,视听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元智库基于长期对视听产业的监测、观察和研究,编制本《中国视听产业发展与省市竞争格局研究报告》,深度分析中国视听产业发展状况、各细分行业发展情况及产业图谱、省市视听产业发展情况、国家级广电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发展情况及未来视听产业发展趋势,是一份难得的视听产业研究报告,对各省市制订视听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发展视听产业和招商引资、发展视听产业基地(园区)有着很高的价值。

本文摘取部分《中国视听产业发展与省市竞争格局研究报告》的核心要点,与行业人士交流。

国家广电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发展分析

部分国家广电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发展情况

中国(北京)星光视听产业产业基地(星光影视园)

星光影视园位于大兴经开区,始建于2005年,由北京星光拓诚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运营,2009年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复为“中国北京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2019年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复升级为“中国(北京)星光视听产业基地”,2020年被北京市委宣传部认定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22年被北京市委宣传部认定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提名)”,2023年再次被北京市委宣传部认定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园区已建及在建产业空间面积76万平方米,包括星光影视园东区、西区和北区,总投资规模100亿人民币。其中东区占地220亩,已建设完成约36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包括公共节目制作区、独立节目制作区、新媒体大厦、传媒机构聚集区、综合配套服务区、云计算中心等。西区基于星光影视园在传媒文化创意和传媒节目制作领域的深厚产业基础,建设了的3600平方米演播室,两个1500平方米演播室,以及大型室外激光喷泉演出广场、媒体工作室办公楼等建筑,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拟建成以传媒文化地标、创意孵化地标、传媒商务地标为功能特性的传媒文化创意综合聚集区,形成以演出经济、颁奖经济、体验经济、商业媒体经济、新媒体经济为特色的京城传媒文化新地标。星光影视园北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拟建设传媒总部集聚区。

基地拥有3600㎡、1500㎡、600—1200㎡等近百余个各式规模的专业演播厅、录音棚,满足头部视频平台大型直播需求,更有600㎡、350㎡XR虚拟演播室、XR移动演播室,实现实时渲染,呈现沉浸式直播场景,成功合作抖音《刘德华出道40周年》演唱会、咪咕音乐《周杰伦线上歌会》等。

星光影视园是从事视听节目内容创意制作产业链规划和平台运营的特色产业园区,曾产出央视、北京台等重要卫视及爱优腾、B站、抖音、快手等头部平台的诸多现象级高质量视听节目(如星光大道、北京春晚、京东6.18沸腾之夜、B站跨年夜、乐队的夏天等),同时聚集央广购物、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星光陆通、星拓视联等产业链核心企业以及航天规划设计集团等泛产业链企业共建共赢,形成独具特色的视听文化产业集群。

星光影视园近年来发挥视听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培育产业创新链,构建星光5G+超高清远程制作中心和XR演播室,由高清技术向4K、8K超高清技术和5G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全面升级,结合XR、AI、云计算等创新技术,面向全国提供高端视听制作服务,并着力于数字视听内容生产,孵化优质数字视听内容,构建新的发展增长点。

2023年,大兴经开区联合中国(北京)星光视听产业基地、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建设“LED虚拟拍摄应用技术研究联合实验室”。项目以XR虚拟制作为核心,进行全方位的虚拟拍摄技术应用创新,为视听创作提供包括电影、电视剧、演艺直播等创新制作服务。项目将深耕虚拟制作领域的技术产品创新、国产化研发替代与消费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虚拟制片产业链和生态圈。

2023年,星光影视园入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40亿元。

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

201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上海成立全国首家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园区——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基地占地22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主体涵盖研发运营、配套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楼宇群,由数字新媒体研发运营区、综合楼宇区以及配套服务区等四个功能区域组成。

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打造了内容丰富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云计算中心、高清编辑与音效合成系统、节目交易中心、影视产权服务平台、集群渲染平台等。另一方面,通过建平台,联通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产业连接,建设视听云平台。

今年2月28日,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上海将在杨浦区南至国定东路,北至杨浦北部边界,东至闸殷路—国和路一线,西至逸仙路—国安路的区域,增设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杨浦片区。杨浦片区总面积约8.2平方公里,商办载体规划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打造融数字内容创作、数字创意装备、智能交互、新型显示等为一体的“视听+”全产业链。

今后五年,“一区两园”力争新引进企业项目800家(个),网络视听年产值达400亿元,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标杆度的上海网络视听产业高地。

截至2021年底,基地在市广电局与紫竹国家高新区的全力共建下,累计引入企业超过2258家,年新增企业数量400家,其中70%以上的落户企业为从事网络视听、影视动漫、网络游戏、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新兴文化企业。在基地落户企业中,产业收入最大的五家企业为优酷土豆、喜马拉雅FM、大疆创新、心动网络与途虎养车;同时如一条视频、笑果文化、英佩游戏、灵河影视、创米科技等企业也发展态势良好。

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累计落户企业超过2880家,2023年落户企业创造税收超过17亿元,技工贸收入超过180亿元。

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

2021年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牌设立,是浙江首个国家级视听相关产业基地。基地地处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区域,占地近42万平方米,截至2021年集聚各类文创企业4400余家,其中视听产业相关企业1200余家,形成了以艺术视听、创意设计等为主要业态的产业生态体系。

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国内首家网络影视艺术指导中心,举办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大会和中国青年动画电影周等重点节展,入驻国内领军人才20余名,创建省级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青年创业营地,近三年成功孵化视听企业170余家。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产教融合优势显现。基地投资36.62亿元新建视听产业空间和配套设施,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共建产学研项目50余个;推动中国美院迁入跨媒体艺术、动画与游戏等视听相关学院,与浙江音乐学院共享大剧院、音乐厅等研创资源。

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按照“全力打造视听类中小微企业培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全国样板”的定位要求,积极招引视听朝阳企业,2023年基地新增优质视听企业255家,目前拥有上市公司3家、年营收亿元以上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0余家。2021年至2023年,基地企业累计实现营收148.72亿元、税收15.64亿元,形成了以追光动画、露米埃动画、卡盟文创为代表的数字动画影视制作、衍生品开发产业链,阿里影业、时光坐标为代表的影视发行、视听科技产业链,游科互动、喜马拉雅、艺高文化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链。

中国(长沙)马栏山视听产业园

马栏山视听产业园是湖南省重点建设的产业园区,是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广电总局和湖南省部省共建)的视听产业园。

《湖南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把马栏山视听产业园建成全国一流的视听内容生产基地、数字制作基地、版权交易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V谷”。

《马栏山视听产业园“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千亿级视听产业聚集区、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数字影视技术体验和内容衍生消费示范区、国家文化大数据区域中心。

截至2022年底,累计新注册企业数量达3431家,较2018年底累计新注册企业数量(159家)增长了20倍有余。从企业总数来看,截至2022年底,园区企业总数和视听企业数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速分别为20.05%、36.39%,园区创新创业主体活力持续上升。其中,视听类企业的占比逐年攀升,2018-2022年分别为40.74%、51.35%、60.00%、62.35%、67.86%。

近年来,园区通过以地招商的方式吸引头部企业、以楼招商的方式引进腰部企业、以租赁招商的方式吸纳初创企业,不断推进良好的产业链生态建设。在此基础上,园区重点加强对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招引力度,以“链式发展”激活“聚变效应”,不断推动“招大引强”提质增效。截至2022年,园区已集聚芒果超媒等4家上市公司,规上企业147家,爱奇艺、腾讯等90多家头部企业纷纷抢滩布局,园区企业质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园区狠抓技术底座的搭建,初步搭建了由马栏山视频产业云平台等构成的“115”技术支撑底座。同时,园区以云平台建设和技术论证为抓手,推动华为、阿里、当虹、易华录、金山、浪潮、科大讯飞、旷视等国内一线技术资源向马栏山聚集,先后引进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技术创新应用平台、中科院计算所、湖南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院、华太电子5G芯片研发中心、天津先进院长沙分院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分中心及科研院所。

据马栏山视听园官方数据显示,2018-2022年园区累计实现企业营收2262.90亿元,累计实现企业税收128.06亿元。其中,2022年,园区实现企业营收636.02亿元,同比增长22.36%;实现税收33.18亿元,同比增长10.01%,园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集聚效应愈发凸显。

截至2023年4月12日,园区范围内累计企业总量为4901家,其中文化类、科技类企业2828家,占比57.70%,园区已经形成以视听企业为核心,技术研发、软件开发等企业聚集态势。从九大行业来看,2022年,园区规模以上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等上游企业收入分别达156.98亿元、22.16亿元、22.77亿元,合计占园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收入的96.65%。

截至2022年,文化科技类上市公司有4家,银河酷娱、中电港、创梦天地等头部企业达90多家,规上企业数量达147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数达115家。据园区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147家规上企业实现营收493.58亿元,占园区全年营业收入总规模的77.6%。从规上企业结构来看,147家规上企业中有98家是文化企业,占园区规上企业总数的六成以上。

2023年1-11月,园区实现企业营收648.23亿元,同比增长12.59%;实现税收33.5亿元,同比增长8%。

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

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汇聚了网易成都数字产业基地、字节跳动创新业务中心、腾讯新文创总部、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基地等重大项目,累计引入机构218个,投资额1974亿元。这些园区依托产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项目,构建起强大的产业集群,不断吸附产业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天府新区)自2021年启动建设以来,以天府数字文创城为主要承载地,主攻音频、视频赛道,聚焦内容制作、内容聚合分发两大核心产业,着力构建“平台驱动层+关键功能层+技术支撑层+场景衍生层”产业生态,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中国视听谷”。

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天府新区)秉持公园城市理念,坚持优质生态与核心产业双向赋能融合生长,中意国别合作园区、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三大国家级牌照叠加构建网络视听平台集成优势,累计签约引进思美数字营销全国总部、虎牙直播西南中心等网络视听项目33个,协议投资额1032.7亿元。

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天府新区)引入华录集团打造数字新媒体视听产业基地,引入四川电视台打造天府视听视界产业公园,引入A8集团打造网文影视视听基地。

自2019年10月获批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以来,成都高新区聚焦影视传媒、数字音乐、超高清视频等重点赛道,加快建设天府长岛数字文创专业园区,打造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四川游戏创新发展中心、咪咕科创平台等共性平台,服务企业快速发展。2023年,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规上企业实现营收830亿元,同比增长22.8%。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