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凸显,知原药业IPO喜忧参半

问题凸显,知原药业IPO喜忧参半
2023年05月25日 20:53 小财米儿

投资与理财

文/悠桦

“颜值经济”持续旺盛,互联网医疗日益走红,又有一家上游药企启动上市。

近期,主营皮肤领域药品、功效性护肤品、肾病领域药品的江苏知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原药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此次IPO,其拟发行不超过4330万股,拟融资7.01亿元,计划投向知原药业制剂生产基地改扩建项目、研发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如下表:

报告期内,知原药业主要盈利指标情况如下表:

知原药业近三年营收、净利润持续增长,对于此次IPO踌躇满志,似乎志在必得,然而其一些真实经营情况令人生疑,公司大客户与供应商重叠、两次股权激励实控人低价分走30%、多次转贷、子公司虚开发票、外部人员入股员工持股平台、重营销轻研发、毛利率持续走低等问题让知原药业备受关注,令其IPO喜忧参半。

研发费用连年降低,不足销售费用七分之一

作为一家药企,研发投入十分关键,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和技术创新,新产品新技术的投入、开发与创新是整个企业的重中之重。然而知原药业却有着“重营销轻研发”的行业通病,在研发的投入显得“抠门”。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知原药业的销售费用为1.46亿元、1.92亿元、3.33亿元,占营收比重为37.72%、37.66%、38.74%,其研发费用则分别为2387.27万元、2947.65万元、3671.9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15%、5.77%和4.27%,研发费用率呈现连年下滑的趋势,对比差距明显。知原药业的销售费用中市场推广费占比均在七成以上,2020-2022年同期,知原药业市场推广费分别为1.14亿元、1.39亿元、2.6亿元,三年合计约5.13亿元,远超同期的利润之和,接近净利润的两倍。而知原药业2020-2022年研发费用三年合计9006.86万元,不足销售费用的七分之一、市场推广费的五分之一。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知原药业四成以上的研发费用还都用于委外研发。委外研发费用分别为1175.23万元、1382.81万元、1493.2万元,占研发费用的比重为49.23%、46.91%、40.67%。然而事实是知原药业委外研发周期高达2年,却没有产出具体的研发成果,如此委外研发效率是否较为低下?委外研发的技术是否属于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是否存在困难?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明细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明细如下:

研发费用不足的背后,是毛利率的持续下降。2020-2022年,知原药业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2.19%、74.75%和72.82%,皮肤类产品销售毛利率分别为80.71%、76.77%和73.38%,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关联交易明显,大客户与供应商、推广服务商重叠

大客户与供应商重叠一直是诸多企业IPO的通病,也是被业界所诟病的。它们的交易是如何定价的?是否合理、价格是否公允?算是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吗?知原药业亦脱不掉此“病圈”。

据小财米儿了解,知原药业的前五大客户均为大型知名企业,包括阿里健康大药房、华润医药、白云山、万邦医药营销公司、国药控股、浩森制药、莲藕健康药业等。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情况如下:

近年来,知原药业电商平台模式收入急剧增长,主要是背靠大客户阿里健康。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阿里健康的销售额为4894.1万元、11749.12万元、24616.06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12.6%、22.99、28.61%,至2022年,销售额同比、占比均翻倍,阿里健康从知原药业2020年的第二大客户直接升至2022年的第一大客户。而细究之下,阿里健康还有另一重身份,即知原药业的重要推广服务供应商,2021年、2022年均为第一大市场推广服务供应商。白云山亦是知原药业重要的经销大客户。2020年、2021年、2022年,白云山分别为知原药业的第一、第二、三大客户,其间的销售额维持在1亿元的规模。

类似的关联交易不止一起。知原药业的前五大供应商也多为知名企业,包括白云山、慈济药业、国药集团川抗制药、康美国际生化、诺安药业。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情况如下:

2020-2022年,知原药业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占比分别为48.35%、54.94%、56.98%,其中,向第一大供应商白云山采购的金额占比分别为34.04%、32.35%、30.50%,均在三成以上。可以看出,白云山既是知原药业前五大客户又是前五大供应商。白云山从知原药业购买的产品中包括昆仙胶囊等产品,白云山既是卖家也是买家,扮演的角色颇为微妙。

大客户与第一大供应商重叠,以及大客户与第一大市场推广服务供应商重叠,这种情况无疑是投资者监管层关注的重点。

值得指出的是,知原药业与南昌月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之间的合作令人生疑。据企查查显示,南昌月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4月28日成立,实缴资本10万元。南昌月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当年就拿下了超过650万元的市场推广业务?为何成立当年知原药业就与之合作?该推广供应商是否为空壳公司?交易是否有猫腻成分?

另一个值得指出的是,2020-2022年,实控人徐军连续低价获授股权,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更令人不解的是,无锡朗行作为员工持股平台,还存在外部人员入股的情形。招股书显示,无锡朗行的普通合伙人为徐军,出资比例为4.17%,而外部人员之一的冯定强出资比例为23.03%,为有限合伙人,出资比例却居首。外部股东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发行人股份的行为也是监管审核机构关注的,要求知原药业披露外来员工持股平台持股的特殊原因,以及是否存在代持或其他利益安排。

多次转贷、子公司虚开发票,可能涉及“银杏叶事件”

知原药业在违规转贷、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方面的不规范行为,亦引起市场的争议。

招股书显示,2019-2020年,知原药业频繁进行“转贷”,次数高达15次,金额总计为1.3亿元。按照《贷款通则》《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转贷”行为并不合规,知原药业却利用受托支付方式获得银行贷款,不符合“专款专用”的要求,存在着改变贷款用途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知原药业多次与无锡伊美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转贷”,但是知原药业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与伊美医药的关系,如果伊美医药与知原医药并没有实质业务上的往来,却还充当实质性第三方并发生这样的“转贷”,就更需要查处了。

除了“转贷”外,知原药业还曾因子公司朗润医药虚开发票而被行政处罚。招股书显示,2016年10月-2018年5月,朗润医药科技取得的10家单位开具的43份增值税发票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虚开,造成少缴2018年度企业所得税98,380.75元。税务机关决定追缴未缴纳所得税,并处以罚款59,028.45元。

一旦企业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很可能面临证监会否决IPO的风险。所幸的是此事离报告期有几年,金额也不大,不过这仍然给知原药业迈进A股大门添加了一个未知数。

投资者还关注一件事,那就是知原药业是否涉及早年的“银杏叶事件”。据悉,知原药业有7名董监高或曾在一家港股上市公司任职,而这家港股上市公司曾卷入轰动一时的“银杏叶事件”,其全资子公司被罚没1829万余元。

招股书显示,实控人徐军2002-2013年历任朗生控股(00503.HK)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及附属公司董事、行政总裁。而朗生控股公告显示,宁波立华为朗生控股的全资子公司。2015年5月至2015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两个月内,连发20多则通告,称部分企业擅自改变银杏叶提取工艺,违规原料流向市场,涉及数十家药企,其中不乏云南白药、康恩贝、哈药等知名药企。这一事件也被称为“银杏叶事件”。而宁波立华则是违规银杏叶提取物主要销售源头之一,因此宁波立华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被罚没1829万元。

知原药业原董监高共有14人,而其中一半似乎与朗生控股有关,且离开的时间接近,均在2013年前后,其在职期间是否曾涉及“银杏叶事件”?为何离开朗生控股或朗生医药的时间和“银杏叶事件”发生前后接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