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海归老爸观察:2024北京海淀“小升初”弱化点招?鸡娃还有用吗?

留学海归老爸观察:2024北京海淀“小升初”弱化点招?鸡娃还有用吗?
2024年05月30日 11:01 赵刚Andrew

原创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频道

2024年“小升初”形势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教育改革的深化,还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要求?留学海归老爸毗邻北京海淀的鸡娃高地,对政策与现实形势做了细致观察。

01  “小升初”一派登记入学:十一学校大规模扩招?

2024年5月27日,海淀教委官网公布《海淀区2024年公办初中登记入学派位计划表》,在全区76所初中学校中,处于“六小强”地位的十一学校“一派”招生人数从往年的全区50人左右,扩张到150人。

恰逢龙年的“小升初”,十二年前的“龙娃人口红利”自然会推高2024年初中入学的压力。全区32087名适龄学生加入“小升初”,必然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02  “点招”哪儿去了?

与此同时,2024年以来,带有“点招”(初中自主招生)性质的“网报”迟迟没有到来。

更不可思议的是,就连往年司空见惯的初中校园开放日,也频频取消。学生和家长别说当面递简历了,连校门都进不去。

当然,“对口直升”“政保”的操作依然存在,不过,“点招”的缩减将是“双减”政策落实到位的重要保障。无论如何,一边初中“点招”掐尖,一边教委推行“双减”是相互矛盾的,首鼠两端很难维护教育公平。

重点中学常年“点招”的潜规则屡禁不止,今年竟能有所收敛,是高层打过招呼了?当然希望是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结果。

03  “留二代”面对的都是名校?

作为父母留过学、未来有留学意向的下一代,渐渐发现,身边曾经的渣校正在被名校集团兼并重组。海淀区“人大附中系”“十一系”等集团校布局已经深入众多学区,被合并的学校经过几年的转型,其品牌延伸的优势开始凸显。

不过,从很大程度上讲,集团化改革的KPI仍是以中考成绩、高考成绩、进入重点大学毕业生数量等指标作为参照的,应试教育仍是国内初中、高中的主旋律,即使自主性相对较强的民办学校也大多深谙此道、乐此不疲。

“留二代”在国内基础教育阶段面临与未来留学教育体制相左的影响。在“全民摇号”的“小升初”发展潮流中,择校很多时候身不由己,这也许是教育公平背景下的副作用吧。

即便如此,“留一代”家长找到国内体制环境下素质教育路径还是可能的。而且,无论什么时候,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是并行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永远占据教育制高点!

忽视家庭教育、片面依赖学校教育的做法,违背教育规律,孩子即使上了名校,也很难摆脱家庭教育缺失、亲子关系疏离所导致的原生性负面影响,造成不可逆的身心损伤,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