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建立与启用健康科普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建立与启用健康科普
2024年05月22日 00:09 市场星报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建立及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提高透析的充分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迄今为止最理想的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并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一、内瘘术前护理。1.术前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让患者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2.注意保护患者非惯用侧上肢的血管(进入肾功能衰竭代偿期即要注意预留血管),禁止护理操作如测血压,动、静脉穿刺等损伤血管的操作。3.如果患者血管较细,术前两周要行术肢功能锻炼,抓握弹力健身球,根据自身条件抓举轻型哑铃或大小适宜的手球。4.提前两周监测血压每日两次,避免手术前低血压。5.术前避免劳累,饮食恰当,纠正贫血,预防感染。

二、 内瘘术后护理。1.术后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观察及监测生命体征。2.检查术区敷料松紧度,皮肤颜色、渗血、渗液,内瘘有无震颤。3.术侧肢体禁止测血压、输液、抽血等操作,多抬高肢体,不提重物。4.指导患者做“内瘘操”:(1)内瘘手术当天抬高手臂(肢体高于心脏水平);(2)内瘘手术第二天,活动下你的手指,做“弹钢琴”的运动,每天五组,每组循环5次;(3)术后三天腕关节运动每天五组,每组循环5次;(4)术后两周(拆线后)捏橡胶圈做握拳运动,每天三组,每组10~15分钟,根据自身最大握力,紧握保持5秒。 5.教会患者做好内瘘保养和监测:(1)每天自我检测瘘管吻合处有无震颤的血管杂音,方法:用非瘘侧食指和中指并拢触摸内瘘血管,每日睡前、晨起前、眩晕后触摸内瘘血管;(2)每天定时监测血压,血压不宜过低;(3)保持瘘侧衣袖宽松,手臂勿负重:(4)如发现瘘管疼痛、出血、震颤音消失及局部红肿伴发热应立即就诊。

三、动静脉内瘘初期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内瘘启用期血管具有壁薄、弹性差、脆性大、管腔较细等特点,在内瘘使用初期穿刺失败,容易导致血肿、淤血、血管损伤,直接影响内瘘的功能和使用寿命。做好新建内瘘前五次启用管理,可以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拔针后血肿发生率和穿刺点的渗血率。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于新建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有着严格的指征,需要内瘘满足相应的条件才能够予以启用。而这个过程则需要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做好内瘘术后的功能锻炼和日常维护,以促进内瘘成熟,同时要与通路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和患者建立很好的通路随访管理,血管通路医生在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6~8周时和通路护理组长进行评估,包括内瘘的血流量、距皮深度、血管直径、有无狭窄等物理检查,在具备启用条件的情况下需注意以下几点:1.血液透析中心对新建动静脉内瘘的启用,由高年资护士和值班医师进行内瘘功能的评估并制订穿刺计划;2.启用内瘘前五次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上机及下机拔针;3.血透前患者需清洁瘘侧皮肤;4.在穿刺时,穿刺针的选择,前五次穿刺均选用17G内瘘针,推荐湿针穿刺法,动静脉内瘘穿刺方式,首选绳梯式穿刺法,其次纽扣式穿刺法,避免定点穿刺;5.血流量设定在180~200ml/min;6.治疗结束,采用“指压法”压迫止血15~20分钟,禁止使用弹力绷带增加血管破裂风险,确保局部无血肿和渗血情况方可离开透析中心,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前五次内瘘使用注意事项的宣教指导;7.患者及其家属离开透析中心后,需要在前几次内瘘使用后给予电话或微信随访,保证患者的内瘘无异常,教会患者在透析后的内瘘功能评估办法和居家护理要点。8.如果患者带有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过渡的,则需要进行制定单针穿刺作为引血端,再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端回血,新建内瘘启用五次顺利之后,再进行静脉端穿刺。动脉端和静脉端都保证穿刺成功,通过通路医生的评估后可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的拔除,非必要情况下可以适当留置多点时间。之后进入血液透析常规的治疗护理。

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血透室 莫家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