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在联大发言,用皮鞋猛敲桌子,那只棕色皮鞋究竟是谁的?

赫鲁晓夫在联大发言,用皮鞋猛敲桌子,那只棕色皮鞋究竟是谁的?
2021年12月02日 15:35 科罗廖夫

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1960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上用皮鞋敲桌子一事曾被广为流传。在1960年10月联合国大会上,当菲律宾代表发言,抨击苏联在东欧的统治,正是他们所反对的殖民主义时,赫鲁晓夫脱下皮鞋,敲打桌子,表示抗议,一时成为著名的外交事件。

那么,这件事是怎么来的呢?在1960年10月12日,第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召开,大会的其中一项议题是讨论如何消除“殖民主义”,作为美国的大手,菲律宾代表在联大发言,斥责苏联在全世界的扩张主义行径,以及对中欧等地的大国沙文主义,正是苏联自己口头上要打倒的殖民主义。

尼基塔听到以后,当场就不干了,想要插话驳斥菲律宾代表的发言。先是举手抗议,被大会主席漠视,继而用手敲击桌子,仍然被无视。大会主席并没有给尼基塔发言时间。于是,愤怒的尼基塔最后忍无可忍,起身用鞋子连续猛敲桌子。

尼基塔指着菲律宾代表大吼:“主席先生,请让这个美帝国主义的马屁精安静些。”

有文章说赫罗晓夫拿的是旁边人的鞋子,以后那人每年都会收到赫寄过去的一双新皮鞋。文章曾登载在是《读者》或《青年文摘》上面,感动了大批文艺青年。

后来,经过对现场照片的分析,发现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赫鲁晓夫在手拿一只棕色皮鞋敲打桌子的同时,他的两只脚上其实都穿着皮鞋。也就是说,赫鲁晓夫他提前就预备了一只额外的皮鞋。

他其实并不是一时兴起才脱下皮鞋抗议,这个皮鞋敲桌子的举动,是精心安排过的。是一种典型的俄国式的恐吓式的外交手段。

在面对纠纷和产生异议时,俄国人十分喜欢通过单方面的激烈的搅局式的掀桌子式的行动,来达到自己的预期要求。在国际政治争端上俄国人如此,在民间交往时也是这样。

此外,俄国人喜欢用一些粗鲁的语音和行动表现自己的进攻性。例如在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期间,这是苏联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正式访问。在白宫宴会上,赫鲁晓夫被介绍给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赫鲁晓夫对说杜勒斯:“我刚刚看了你也刚刚看的一份情报,这份报告的名称是xxxx”,杜勒斯对此十分吃惊。

然后赫鲁晓夫又对杜勒斯说:“我突然想起个建议,我们这两个伟大的国家,应当搞一个联合情报局,以便节约经费。这样,我们就不必为了同一份情报而花两次钱。”杜勒斯被这种任性又放肆的玩笑,震惊的膛目结舌,竟然无语凝咽。

如果不太了解俄国人的性格,那么就很容易让俄国人的这些非理性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得逞。在历史上,俄国人的很多极端行动都得逞了,趁火打劫和对外扩张,这也让他们尝到了甜头。赫鲁晓夫的不幸在于,在1960年代初,他碰到的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是硬茬和钢板。

凡是了解中苏关系史的公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1958年的长波电台事件。由于中国第一次对赫鲁晓夫及苏联军事政策提出了严厉指责,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导火索。到了1962年,赫鲁晓夫再次踢到铁板,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对美国退却了。

有很多网友认为当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国赢了面子,苏联赢了里子,因为美国同时暗地里撤走的在土耳其部署的朱屁特中程导弹。真的是这样么?早在1961年,美军就认为朱屁特导弹已经落后,完全可以部署在地中海的由潜艇携带的北极星导弹来取代,早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前就计划淘汰。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答应苏联撤销导弹,只是顺水推舟而已,而且还是秘密的口头承诺。撤出朱屁特导弹以后,美国依然保持着土耳其方向对苏联的弹道导弹核威慑,而苏联则失去了对美国的中程弹道导弹威慑。试想一想,对于在美国强权下乖乖跪下,低头认输,一个在公海接收美军侮辱性检查的超级大国苏联,就因为美国撤出了原计划就要撤出的导弹,就算赢了?

这事,还是毛主席的评价比较对,毛主席指出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与美国对峙,表面上气壮如牛,实则不敢对美强硬,使美国看到了苏联色厉内荏。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是冒险主义。但是在美国威胁之下撤回核导弹,则是投降主义。总之窝囊极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