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坦克技术,为啥越来越落后?

俄罗斯的坦克技术,为啥越来越落后?
2023年02月07日 13:52 科罗廖夫

作者:铁船长 / 编辑:冷小军

俄乌战争中,俄军坦克屡屡被乌克兰单兵武器打爆,简直是不堪一击。虽说有各种战术、体系对抗等不对称因素的制约,但俄军坦克技术上的衰落是毋庸置疑的。前苏联曾经被誉为钢铁王国,很长时间内都保持着坦克技术的王冠。那么何以沦落至此呢?这一切要从上世纪二战苏联坦克崛起说起。

二战中苏联陆军在纳粹德国的暴击之下承受了最惨烈的损失,当然也最终取得了最辉煌的胜利,更是在四年的铁甲对抗之中,获得了世界上最丰富的经验。一美遮百丑,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在宿敌纳粹德国倒下之后,自然就把坦克技术的王冠戴在了自己头上。结果简单,过程却是曲折的多,我们还要对此加以梳理,才能辨明真相。

首先,二战中苏联的胜利不光是凭借装甲技术,更多的是在总体实力大幅领先、数量大举超越的情况下获得的。纳粹德国在二战中与全世界为敌,在欧洲战场上同时在地面、空中、海洋和体量超越自己7倍的三大工业巨人苏联、美国、英国对抗,处处分兵被动。海空主力对付英美,即便是陆军也要在西线非洲战场分走相当多的兵力,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陆军干脆两线作战。

熟悉军史的读者不妨去看一下德国各个王牌师奋战的轨迹,从44年6月开始,什么元首师帝国师战场就已经在西线了,甚至再也没有回到东线,而苏联陆军的不少压倒性胜利,都是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德国陆军被迫两线作战,再也没有预备队之后获得的。

诺曼底登陆

这就意味着在东线战场上44年6月之后,苏联的陆军尤其是在装甲力量上,始终有压倒性的超过3 : 1,5 : 1甚至更悬殊的数量优势。这才是苏联装甲力量获胜的首要基础。

其次,苏联装甲力量的胜利不光是技术上的胜利,更多的是体系对抗上的胜利,也就是说他们选取了最适合自己的战术,而且是在最熟悉的战场上。二战是一场立体战争,强调的当然是各兵种的协同作战。而苏联的大纵深战术理论,强调在更高的维度更广阔的战场上击败对手。鉴于苏联的领土和地形,这个战术非常适合。

二战中典型的苏德装甲对抗场景实际上是这样的:纳粹的某重装甲营在局部战斗无敌,然而很快侧翼后方被包抄了,补给线被掐断了,油料、弹药、配件都获得不了。虎式重型坦克随便出点小故障,因为没法修理,只得就地抛弃,忍痛炸毁。虽然战斗中无敌,然而在战场之外整个后勤保障体系被打崩,最终苏军不胜而胜,德军不败而败。

虎式坦克

鉴于东线战场之辽阔,地形之复杂,基础设施之落后以及苏德双方数量对比之悬殊,这个战术太可行了。苏联的战术之高明值得称赞,整体脉络类似于田忌胜马,然而在局部的装甲对抗上其实并未占得上风。

另外苏联坦克的技术优势更多地体现在综合性能及易生产性,更能让他们发挥出数量优势。虽然总是说T34是二战中最好的坦克,不过,这其实只是胜利者单方面的宣传,或者说完全是一种苏联式的叙事手法。在国际上,比如西方,欧美国家都不承认。T34坦克效比是最高的,机动性能也好,适合苏联的战场,能发挥出数量优势,特别容易生产。

然而,坚持说T34在火力、装甲及机动性能上超越豹式那肯定是胡说八道。至于说斯大林2型坦克超越虎王,那更是一派胡言。成本和易生产性超越是真的,在战场上根本无力正面对抗,看看德国重装甲营的战绩就能知道。当然二者本来也不是一个级别,不过战争也从来不强调公平对抗啊。

也就是说,从技术上讲,除了成本和易生产性,全无优势可言。听上去似乎很是尴尬,然而这就是事实,谁也没说高技术的一方就一定会获得胜利吧?看看朝鲜战争,志愿军的装备比美军差的这么多,最后不也能战胜对手吗?

虎王

所以结论就是,二战中苏联对德国从来都没有取得坦克技术上的优势。所谓生产数量的优势也完全是建立在苏美英三个国家群殴德国一个的基础之上。然而,苏联毕竟设计出了适合自己的体系、地形以及战术理论的坦克,并最终用它赢得了战争。

那么问题来了,借用今年高考题的说法,如果围棋着手有本手、妙手和俗手的话。那么豹式坦克可以说是妙手,T34坦克应该说是本手;但T34坦克一旦脱离了苏联的战场和军事体系,很可能因为水土不服变成俗手。

其实这个就是历次中东战争中,苏式坦克始终打不过以色列的西方坦克的原因之一,关键就在于阿拉伯军队没有能和苏联媲美的军事体系。而且战场也不一样,也不具备那种综合优势和数量优势。

第二次中东战争

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联的坦克设计方针过于的专业化,过于强调适合自己的国情,以至于一旦脱离了苏联战场,马上就会变得水土不服。

尽管二战中苏联坦克对德国并没有取得技术优势,但在二战结束之后,总结了4年的血与火的经验,再加上缴获了若干德国技术,苏联的坦克还是攀上了一个高峰。从50年代开始T54、T55、T62 、T64,可以说都是领时代之潮流。然而,在领先的同时,落后的隐患却已经越来越明显,这又是为什么呢?

T-54坦克

二战结束之后,坦克这种大型装备的技术集成度越来越高,科技树越来越复杂。如果说二战时期坦克的科技树主要就是三条:钢铁、机械、光学(应用于火控),在传统的这三个领域中,苏联丝毫不落下风。而从二战后开始,这个科技树的枝杈变得越来越多,首先加上了电子。现代坦克谁还靠光学瞄准啊?都是电子设备了。

电子技术俄罗斯越来越落后,早已被中国超越。比如近年来的“坦克两项”比赛,俄罗斯占有主场之利连中国的96式都干不过,每次只能靠作弊取胜。

96式坦克

另外增加的一个树枝就是材料学。比如英国的“挑战者”坦克最出名的就是它的“乔巴姆装甲”。其实乌克兰战争这种局面英美也都有过,无论在伊拉克、阿富汗,英美坦克都经受过这种考验,比如“挑战者”坦克就创造过被各种武器击中200多次,数十发火箭筒不能打穿的传奇。

反观在乌克兰战场俄罗斯坦克一打就爆,为什么?就是材料技术落后了,所以复合装甲不过关。以至于在乌克兰战场上出现了俄罗斯坦克给自己焊顶棚的笑话。

挑战者2型坦克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就是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科研体系。前苏联的科研体系都是大而全,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就这么几个设计局,几个钢铁厂,负责坦克的研制与生产。如果在战时这个效率极高,非常有利于大规模战争动员。然而在和平时期,小步快走慢慢的积累技术,这个就不太适合了。

好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坦克的科技树就这么几条,钢铁、机械和光学;用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法效果还不错,一时间与欧美相比也不落下风。比如T55坦克,单纯从钢铁机械的对比上讲,已经是传统技术的顶点。

然而,随着坦克技术的发展,集成度越来越高。一旦加入了电子科技、材料科技,那么这个时候规模优势效果就有限了。全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架不住技术上有短板。而且这些新兴技术强调的是效率,是迭代是更新。大而全的企业反而不如小而精的企业。也就是说苏联这种举国体制,在欧美用市场竞争方法选择出最优产品的体制对比之下,显得越发落伍。

T-55

更可怕的是,苏联这种军工科研体制,实际上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民营企业的进入。自己搞了一个壁垒,看起来保密工作不错,然而在技术落后的时候,只能让自己更加封闭,形成了剪刀差。

用中国跟俄罗斯做一个对比。苏联崩溃之后,叶利钦曾经问黑海造船厂厂长:“如果完成瓦良格号航母还需要什么?”据说回答是:我们需要600个配套工厂,13个部委以及党中央,就是整个苏联。这个就是举国之力。最近我国的福建号航母下水了,自然也配套了数百个企业,然而在名单上欣喜地看到,其中军工企业只占26%。剩下的74%都是民营企业。

T-72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这才是真正正确的“举国体制”的打开方式,也就是军民融合,利用综合国力!单独的几个军工企业再强大,也架不住这么多民营企业的加入;更多的资源配置和更多的人才,一定效率更高。这点俄罗斯根本就不能相比。这也是俄罗斯近年来在各项军工技术上越来越落后的原因。

最后要说,俄罗斯坦克技术的衰落,实际上只是俄罗斯国家实力衰落的一个剪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