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睿郡资产董承非:资金还是在市场里面,没有离开

全文|睿郡资产董承非:资金还是在市场里面,没有离开
2022年03月31日 22:48 徐六里

今天(3月31日)傍晚,董承非以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及首席研究官的身份正式公开亮相,在线和投资者进行了一场交流。

投资报在今年1月份报道过董承非从兴全离职相关背景,点此查看,

在他加盟睿郡后,现在公司有5位主要合伙人,都是原来兴全的老同事,大家再次走在一起。

目前睿郡资产的状况有点像当年刚起步的兴全,无论从人员的数量,公司的管理,团队的氛围一样,熟门熟路的。

俨然一个小兴全。

对董承非来说,只是楼上楼下换了个办公室,身边也都是老同事、老朋友、老领导,想必很有归属感。

2003年,董承非加入兴全基金,2007年1月开始管理投资组合。

截至2021年10月卸任基金经理的近15年间,2只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平均年化收益均接近20%。

他管理的兴全全球视野9年创造了360.14%的收益,兴全趋势投资8年创造了321.08%的总收益。

来源:wind

董承非认为,绝大多数时间很难给出明确的市场方向,目前也是如此。但“知”、“行”有时未必同意,即使不知晓明确的答案,也可以做出正确的行为。

经过对这轮行情中各大指数估值、业绩等方面的检视,董承非对非专业投资者提出了明确的建议,不要在此时卖出。

投资报整理了本次交流精彩内容,先来看提炼的要点:

“有两个指数大家不常用,但我在这轮行情里会看的比较多。

一个叫做偏股基金指数,它是所有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中位数或者是加权平均收益的这样一个概念。

我经常说,不同的指数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差异非常大,所以用什么东西来衡量市场,这个维度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些年判断市场好还是差,我就是看偏股基金指数,看基金整体上能不能给持有人赚钱。

另外一个是“茅指数”,它是万得的一个民间指数。它是沪深两市最优秀的42家公司,经过等权重得到的指数。”

“目前为止,资金还是在市场里面。

从公募数据来看,1、2月份仍然呈现净申购的情况。

北向资金在过去5年流入量非常大。2022年截至3月初,北向略微有些反向流出,但这个反向流出与前几年的流入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在一个量级上面。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讲,北向资金可以看成一个平稳的状况。

到目前为止,资金仍然没有离开市场。”

目前,沪深300已经是处于历史偏低的一个估值水平。

只看从2017年开始这5年,沪深300指数的PE处于非常偏低的一个分位,PB就更是偏低。

并且,很多行业也是处于从2013年以来,低于中枢的一个分位位置。

所以,茅指数虽然回撤幅度不大,但其他指数已经回撤到了估值偏低的一个水位。”

“总体来讲,隆冬已过,不确定性因素肯定还有,大家仍能感觉到春寒料峭。

但,我觉得未来一段时间里面,它像2016年、2017年资金大规模入市后的或长或短的瓶颈期。我觉得市场渐渐地进入到了这种状况。

如果给出建议,我觉得,非专业投资者不建议此时卖出。”

目前的市场,可上可下

很难做明晰的方向性的判断

首先声明,市场90%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判断的,不到10%的时间里,可能会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对市场的观点。

现在这种情况就落在90%的区间里,可上可下,很难做一个明晰的方向性的判断。

我从2007年1月开始做投资,2017年入行以后,面临了投资生涯到现在为止幅度最大的一次下跌。13个月的时间,沪深300最大跌幅达到了73%。

所以,目前的跌幅对我来说属于还好。

我一直觉得,快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时间漫长的磨。

最痛苦的实际上是在2009年2013年,调整周期达48个月,跌幅最大47%。

从去年1月份算起,到目前为止13个月,最大的跌幅在30%左右。

展望市场,我们首先往前看,回顾一下缘起。

这一波行情我认为是从2017年的年初开始,2018年的调整属于大上涨行情中中间休息的年份。

过去5年,指数的表现差异非常大。这是这一轮行情中比较不一样的地方。

在此以前,A股同涨同跌的状况其实是非常明显的。

而在这一轮行情里,不同质地的、不同市值的公司,表现差异非常大。

上证指数是这轮行情里表现最差的一个指数。

2007年的时候,上证是3000点,没想到15年过去了,上证还是只到3200点。

另外一个,中证500,它代表的是中小板。中证500在整个行情里面是最晚启动的,表现其实也不强。

从2017年开始的这一轮行情里

茅指数是明确的主线

有两个是大家不常用,但我在这轮行情里会看的比较多。

一个叫做偏股基金指数,它是所有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中位数或者是加权平均收益的这样一个概念。

我经常说,不同的指数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差异非常大,所以用什么东西来衡量市场,这个维度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些年判断市场好还是差,我就是看偏股基金指数,看基金整体上能不能给持有人赚钱。

另外一个是“茅指数”,它是万得的一个民间指数。它是沪深两市最优秀的42家公司,经过等权重得到的指数。

可以看到,“茅指数”在这一轮行情中的表现非常抢眼;

2017年88%的收益,2018年微微回撤一下,2019、2020年都是接近翻番的收益,2021年略微回撤5%。

“茅指数”远远比偏股基金指数、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都强非常多。

唯一差一些的是在2021年,没跑赢当时的冠军基金。

但是,“茅指数”是连续的,每年基金冠军却是变化的。

所以,过去5年,整个行情里主线非常明晰,就是核心资产,优质、大盘是主要的特征。

基金过去5年,做的好不好,就看组合里“茅成分”的比重高不高。特别是在前4年,如果满仓“茅成分”,那么表现是非常优异的。

从第二点来看,从资金的角度来看,这一轮行情和前几年的行情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这轮行情实际上是通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大扩容的方式,进入到市场。

这一次的规模,偏股基金基本有小10万亿了,私募也有7、8万亿。早年的规模和现在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另外一点,市场的开放互通也是重要的推手,外资通过陆港通的形式流入A股。

所以,资金通过公私募扩容以及外资的方式流入市场,这与2013~2015年通过杠杆的方式进入市场是截然不同的。

体现在后面市场的调整上,方式也是不同的。

第四个大的背景是,实际上这5年是伴随着中国“无风险收益率”单边下降的通道之中。

这里“无风险收益率”我打了一个引号,是因为它不是学术上用的国债的收益率,而是普通投资者在银行理财中的“无风险收益率”。

早年,银行6%、7%的收益率一般都没有风险。

这5年,在我们打破刚兑的过程中,如果是6%、7%的收益率,那肯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前几年,中国的无风险收益率一直很高,这原来也是对整个股市的一个制约。

最后一点,是一个意外,2021年中国制造业享受了疫情的红利,特别是龙头的上市公司。

疫情传播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救助力度非常大,美国很多人疫情时在家可能比上班拿的钱更多。这就形成了美国消费,中国制造的一个局面。

但是因为各种条件的约束,这种收益都被各个行业的龙头公司享受过去了。

这是对过去5年行情的一个简单回顾。

我们再来看,茅指数在这轮行情里是走得如何强劲。

2017年,当时是在10万点左右,2021年1月最高的时候,是在78万点,这个最高涨幅是非常惊人的。

2018年的调整,沪深300是调整了20%多,但茅指数在2018年基本是一条水平线。

所以说,我认为2018年调整只是在整体上涨行情中的一个中间休息,因为整个主线是没有变换的,非常明晰。

资金还是在市场里面没离开,

沪深300已经处于历史偏低的估值水平

茅指数的财务表现也是非常优秀。

2017年以来,茅指数过去5年的业绩增速远高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表现。

特别是2020年,中国享受到了非常大的疫情红利。

茅指数的42家成分股,整体它的业绩增速是77%,显著高于前几年在疫情前的阶段。之前更多是在20%左右在波动,但202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增速仍有接近30%。

所以,第一,成分股确实优秀。

第二,在过去5年,它的业绩表现非常亮眼。

在2017年,行情起点的时候,茅指数的PE(TTM)是15倍左右,到2021年是接近40倍。

在资金的推动下,整个板块的估值都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整个指数的估值在历史上都属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目前的状况是,这个指数从高点回撤了30%左右,目前是30倍不到,27倍左右。

这个水平比指数过去5年的平均值略微高一点点,平均值是24倍多一点。这个指数在市场上属于估值比较偏高的指数。

相对来讲,沪深300的估值会比茅指数低很多。

而目前,沪深300已经是处于历史偏低的一个估值水平。

只看从2017年开始这5年,沪深300指数的PE处于里面非常偏低的一个分位,PB就更是偏低。

并且,很多行业也是处于从2013年以来,低于中枢的一个分位位置。

所以,茅指数虽然回撤幅度不大,但其他指数已经回撤到了估值偏低的一个水位。

第二,目前为止,资金还是在市场里面。

从公募数据来看,1、2月份仍然呈现净申购的情况。

北向资金在过去5年流入量非常大。2022年截至3月初,北向略微有些反向流出,但这个反向流出与前几年的流入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在一个量级上面。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讲,北向资金可以看成一个平稳的状况。

到目前为止,资金仍然没有离开市场。

另外一点,中国的可投资渠道中,无风险收益率下降很多。

在我看来,理论上没有风险的收益也就只有3个点不到的水平。

今年这种行情会误导我们,让我们感觉中概股带着香港,香港带着A股往下走,有一个次序在。

但是我们真的来对比,A股用茅指数,香港用恒生科技指数,中概用纳斯达克指数。

可以看到,这几个指数的走势上面,拟合度非常高。只不过中概股和香港市场的波动会更大一些,茅指数的抗跌性强一点。

目前的市场隆冬已过,但仍有春寒料峭

往后面看,影响市场的因素很多,包括政策面、资金面等等。

但是,我们回顾从2006年以来万得全A指数与A股扣除金融外的利润增长情况。

大部分时候,这两条线的走势是同向的,只不过在节奏上可能略有差别。

往后看,2022年的业绩增速肯定是向下走的。通过对一季报边走边看的方式,每个专业的投资人都会在调整自己的预期。

所以,影响后面市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可能就是业绩。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大家是很担忧的,有几个方面。

一是地产,一、二月份数据仍然不太好。

二是疫情,疫情对业绩的影响相对短期。我们做股票,如果只是疫情对业绩的影响,我们可以看作为一次性的影响,更多地去注重长期的业绩。

第三,油价。油价是很多东西定价的一个锚,代表了大家对通胀的担忧。

市场的下跌,必然是有其下跌的因素。但是在我看来,每一个因素现在都没有一个明晰的结论。

重要的是,股票市场到底反映了什么?

我引用了荀玉根博士团队的一个风险溢价概念。前面所说的所有风险因素,我们要看的是,市场的估值里price in了多少风险。

截至3月15日,最悲观的那天,可以看到,整个风险溢价跟历史上比,全部都在均值以下。

所以,隆冬已过,市场已经price in了很多不利因素。

虽然不“知”,但可以做出正确的行动

股票市场有时候很有意思,我们经常说知行合一。但是我的理解是,有时候知行可以分开。

我们说股票市场看未来,但是宏观问题,即使是宏观经济学家也很难给出个明确的答案。

所以,虽然仍然不“知”,但不代表“行”不明确。

总体来讲,隆冬已过,不确定性因素肯定还有,大家仍能感觉到春寒料峭。

但,我觉得未来一段时间里面,它像2016年、2017年资金大规模入市后的或长或短的瓶颈期。我觉得市场渐渐地进入到了这种状况。

如果给出建议,我觉得,非专业投资者不建议此时卖出。

解释一下,专业投资者都有自己的框架和纠错体系,他们能够很明确地感受到市场的变化。但是非专业投资者没有精力一直关注市场,没有办法离市场那么近。

信息要传达到非专业投资者耳中,还是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一轮行情2017年是起点,但2020年很多非专业投资者才进入市场。所以非专业投资者了解市场有一个时滞。

统计数据表明,这一轮行情中大量投资者的入市时机不是太好,想要稳稳的幸福,结果掉进了坑里。

但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否则有可能剁在坑里。投资里最怕两边挨耳光。

如果你对自己选择的基金经理有信心,那么我的建议很明确,不建议此时卖出。

最后,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2020年,疫情发生以后,过年开盘第一天指数跌幅非常大,那天我大量地买进。

当时我们对疫情还停留在对非典的认知上,认为疫情是短期的事情。那么股票市场里短期的事情对估值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回过头来看,我们当时对疫情的认识和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但我的动作是对的。

在那个时间点,根本不会想到后面的情况,中国制造反而迎来一波红利等等。

所以,市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就像我最喜欢的电影《阿甘正传》里面说的,生活就像一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怎样的惊喜。

权益市场就是要面对不确定性。我希望,对不确定性保持敬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