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合伙人曹伟:投了600多家企业,支持了近百位科学家创业

高瓴合伙人曹伟:投了600多家企业,支持了近百位科学家创业
2022年06月14日 19:31 徐六里

高瓴资本合伙人曹伟6月10日在一场创投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分享了高瓴最近关注和正在做的事情,以及近来对创新和实体经济融合的一些心得体会;

还介绍了高瓴如何在硬科技与双碳大背景下,寻找产业机会、支持创新与实体产业的融合。

资料显示,曹伟在金融及投资管理上有超过11年的经验,曾在波士顿咨询,华平投资任职,2014年加入高瓴;

主要负责消费及零售领域的投资,并在多家高瓴所投上市公司担任董事。

曹伟提出,在硬科技与智能革命的大潮中,投后管理愈发成为一决胜败的重要因素。很多早期创业者面临着打通技术、人才、资金与产业资源之间隔膜的困境。

高瓴将自己定位为科技创新生态中连接器、催化剂和加速器。

通过组建DVC(Deep Value Creation)团队,通过精细化的服务工具包,帮助实体企业与科技创新的力量相结合,找到发展的“第二曲线”。

先来看投资报提炼的曹伟演讲要点和精华内容:

1、我们发现在硬科技创业的大背景下,投后服务愈发成为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

如何更好地与企业互动,一起去解决以上挑战,已经成为投资机构的必答题。

在这个问卷面前,高瓴的定位很明确,我们希望做科技创新生态中的连接器、催化剂和加速器。

我们专门组建了一支超过200人的队伍,为被投企业做深度价值创造,提供相关服务。

2、在高瓴,我们有一个哑铃理论。

哑铃的一端是我们对科技创新企业,包括对大量早期企业的支持;

哑铃的另一端则是运用好科技创新的力量,去帮助实体企业转型和升级。

3、在投资过程中,我们会帮助寻找关键的技术供给和平台。

比如围绕创新药研发解决临床实验不足的问题,高瓴投入建设了高博研究型医院集团,

我们还在上海推动成立了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致力于提升中国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的基础能力。”

4、所谓的精益化工具,核心理念就是4个字,降本增效。

主要通过深入企业重构生产流程和制造方式,培训工人的工作理念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我们的被投企业公牛电器,我们货真价实地看到,精益化工具在产线的整体应用,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干毛巾里拧出水的效果,工人的向心力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5、另一类工具可以归结为科技创新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很多实体企业最期待的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找到发展的第二曲线。

这给我们提的要求是,首先要深刻理解实体企业的生意本质,理解哪些技术要素的变革,会对生意产生质变的影响,

然后帮助他们找到代表了研发科技创新力量的科研机构,科学家。

寻找和创造确定性的价值

变化中一定孕育着创新的机会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们最近关注和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我们近来对创新和实体经济融合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几年大家提到最多的词,恐怕就是变化和不确定性,但对投资机构来说,拥抱变化和应对不确定性,只不过是我们的日常。

越是在不确定的时期,我们越是要寻找和创造确定性的价值,因为我们相信变化当中一定孕育着创新的机会。

当前我们正处在前沿科技与智能革命浪潮中,它是在技术进步和双碳大背景下,

广泛发生于新能源、新材料、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智能硬件、消费科技等领域的一系列创新。

在这波创新浪潮中,很多创业者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怎样进一步打通技术、人才、资金、产业需求的长链条,

建立更有利于创新发生、技术生长、产业蓬勃的生态,能够更顺利的跨越产品化和商业化的死亡谷。

超200人的DVC团队

提供投后相关服务

我们发现在硬科技创业的大背景下,投后服务愈发成为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

如何更好地与企业互动,一起去解决以上挑战,已经成为投资机构的必答题。

在这个问卷面前,高瓴的定位很明确,我们希望做科技创新生态中的连接器、催化剂和加速器。

我们专门组建了一支超过200人的队伍,为被投企业做深度价值创造,提供相关服务。

在我们内部叫DVC——deep value creation,我们准备了一个尽可能完备的工具箱,希望能帮助科技企业解决不同成长阶段中各式各样的问题。

在高瓴我们有一个哑铃理论。

哑铃的一端是我们对科技创新企业,包括对大量早期企业的支持;

哑铃的另一端则是运用好科技创新的力量,去帮助实体企业转型和升级。

高瓴支持了近百位科学家创业

准备了一个拎包入住的套餐

在哑铃的一端,对于科技创新类企业,高瓴DVC的服务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首先,是搭建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平台,让科技创业者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研发上,高瓴支持了近百位科学家创业。

我们发现这类企业存在着很多共性的问题,我们应当也能够提供更产品化的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为科学家们准备了一个拎包入住的套餐,这里面包括团队基础搭建,公司注册、空间、落地政策、财务合规的系统服务。

比如我们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多个具有实体空间的创新中心,

打造科学家、企业家的创新策源地,与地方政府、高新区等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让初创公司跨越

从实验室到产品化这个死亡谷

其次,面对科技公司的最大挑战,跨越死亡谷,高瓴能做什么?

在高瓴内部,我们有一个科学顾问机制,

在初创公司面对从实验室到产品化这个死亡谷时,我们多年来衔接的科学生态和投资科技企业的实践和经验,能够提供产业洞察支持,帮助公司更快地将技术接入市场需求的轨道。

另外,在投资过程中,我们会帮助寻找关键的技术供给和平台。

比如围绕创新药研发解决临床实验不足的问题,高瓴投入建设了高博研究型医院集团,

我们还在上海推动成立了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致力于提升中国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的基础能力。

还有和我们形成合作的各类研发机构中试平台等,都能够支持创业公司们更顺利的去开展产品化,从而完成对死亡谷的跨越。

商业化验证阶段,

提供产业资源对接与人才吸纳

而在商业化验证这个阶段,我们能够提供产业资源的对接。

高瓴投资了600多家企业,包括很多龙头企业和科技初创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产业资源,场景应用可能。

比如我们投了一家硬科技企业之后,就帮助其对接了超过30家客户。

并且从投资前开始,高瓴DVC团队就在和企业一起工作.

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后来讲,高瓴和我们就像是一个共同项目组,他们帮我们把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都调动起来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非常精细化的工具和服务,

比如我们的知识产权系列服务,可以结合行业竞争,对企业进行专利布局的支持。

再比如我们的人才服务。

最近我们刚刚与先进制造领域的被投企业一起做了一个联合校招,帮助42家公司收集了5000多份针对性、高质量的简历,

解决了很多早期制造型企业雇主品牌薄弱,难以触达顶尖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痛点。

刚刚讲到的是哑铃的一端——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

那么在哑铃的另一端,在广袤的实体企业,企业企业家的需求是什么?

高瓴能够做些什么?创造怎样的价值?这是一个我们在长期探索的课题。

高瓴的投资团队,很多人都是产业背景出身的,跟工业、能源、制造业和消费企业长期打交道。

以我们多年和企业家们一起开疆拓土、并肩工作的心得来看,实体企业从业者们其实是最有匠人精神,最懂消费者洞察,最理解技术的工程化落地,最熟悉应用场景的一群人。

也因此,很多时候他们最渴求科技创新,最适合将前沿技术落地。

高瓴帮助企业解决的两大问题

既要懂产业语言,又能理解技术逻辑

简单而言,我们在尝试帮助实体企业解决两大类的问题——科技创新作为增长工具,以及科技创新作为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首先是,科技创新作为增长工具。

这里面最常应用的工具是精益管理以及数字化转型工具。

所谓的精益化工具,核心理念就是4个字,降本增效。

主要通过深入企业重构生产流程和制造方式,培训工人的工作理念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我们的被投企业公牛电器,我们货真价实地看到,精益化工具在产线的整体应用,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干毛巾里拧出水的效果,工人的向心力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再比如在百丽的数字化工具的采用,

能帮助企业从一线门店工厂到决策层,有了高效畅通的信息沟通和数据处理渠道,消费者也能得到更好的响应和服务。

另一类工具可以归结为科技创新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很多实体企业最期待的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找到发展的第二曲线。

这给我们提的要求是,首先要深刻理解实体企业的生意本质,理解哪些技术要素的变革,会对生意产生质变的影响,

然后帮助他们找到代表了研发科技创新力量的科研机构,科学家。

这个过程非常难,需要我们懂产业语言,又理解技术逻辑。

我们也在尝试技术引进,产学研平台搭建,联合实验室等多种工具和方式,搭建起产业与科学交汇的桥梁。

唯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

才是真正的创新

高瓴做的事情就是成为创新的媒介,不断激发哑铃两端的科技企业和实体企业的融合创新。

这个过程中有无数的难题,无数的功课,同时也有无数的想象空间。

长期和科学家、企业家在一线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具体的产业都是经历长期演进形成的独有系统。

一个零件、一个插座、一条生产线、一座工厂、一片产业园,这背后都有无数看不见的技术创新细节,

无数企业家科学家在为之而奋斗。而我们也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工具包,向科学家学习,向实体产业企业家学习。

我们希望能够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最佳共创伙伴,做及时递上先进工具的助手。

我们相信唯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我们愿意在中国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上,与创新者们一同开荒拓土,并肩工作,践行深度价值创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