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菱信付娟今天分享:超跌反弹行情已经演绎到位,主导市场核心将切换到分子端,消费电子和计算机可以左侧布局

申万菱信付娟今天分享:超跌反弹行情已经演绎到位,主导市场核心将切换到分子端,消费电子和计算机可以左侧布局
2022年08月05日 19:57 徐六里

今天(8月5日)下午,在申万菱信基金2022年度中期策略会上,明星基金经理、权益投资部负责人付娟以“智能化迎产业红利,制造业将持续进阶”为题,分享了自己对未来产业投资机会的展望。

无论是在近期交流,还是组合持仓中,付娟都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于高端制造业以及智能化趋势的看好。

数据来源:Choice,选取管理一年以上的基金

在付娟看来,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大时代的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

中国在经历一个制造业整体进阶、制造业高级化的过程。

微观来看,很多公司受益于产品力和品牌溢价的提升,对应着利润率的上行,这对于投资人来说无疑是投资的甜蜜期。

对比过去十年的资本市场,不少新兴产业已经脱离起步的萌芽,进入到渗透率5%到20%区间的逐步放量阶段。

这些中国制造创新的可选择标的,现在已经进入了收获期。

并且还介绍了可以左侧布局的两个板块,整场交流,全是干货,内容真诚不遮掩,正如其人性格。

投资报整理提炼了付娟的交流要点和精彩内容:

1.站在这样一个时点,我们认为反弹行情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说超跌反弹的行情、基本上已经演绎得到位了。

接下来,我们认为,整个主导市场的核心矛盾将从之前的分母端,也就是风险偏好的这些因素,

重新切换到,或者越来越切换到分子端,也就是业绩以及盈利预测的变化当中……

成长股,如果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整体上其实还是并没有被高估,

甚至有部分的品种,现在还处于相对于自身而言比较低估的一个状态。

在成长股的绝大部分领域里面,整体PEG依然是低于1的。

成长股内部,依然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并且低估的机会

2. 我自己个人还比较关注的,

一个是膜材料,

一个是胶水材料。

这两个材料的特点都有共同点,就是在于,

第一,他们的行业空间是足够大的;

第二,他们下游可以应用的领域是非常多的。

也就是说,同一个功能的材料,可能下游应用的场景的可拓展性是很强的。

3.计算机里面,我们认为更加明确的,属于从无到有的一个板块,就是数据安全……

很多的机构或者公司,他们已经开始采购数据安全的软件模块。

这相关的一些订单也开始出现。

其实对于数据安全的投入,这个市场规模怎么看?

我认为可以类比我们之前的网络安全的市场。

网络安全的市场之前是有六七百亿,到2023年我们预计会达到800亿。

其实数字安全这个市场,应该来说,未来的规模会跟网络安全的这个市场比肩。

4.下半年的风格,在成长股内部,我认为可能会发生一些左右的切换。

那么,什么叫左和右呢?

因为每个阶段,市场都会有一个比较极致的现象,或者比较极致的矛盾……

像新能源,包括电动车以及汽车零配件这样一些板块,他们从中周期的维度来说,是产业增长趋势好的板块之一。

但是,这些板块处于一个景气度已经在演绎过程中,并且市场已经认可这种景气度的相对右侧的状态。

不排除部分板块已经出现了一些略微高估的短期现象。

但是,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其实有一些板块它也是成长性板块,只是成长性不如这些新能源赛道,

但是从它自身的周期性来说的话,可能会迎来它自身的一个复苏。

那么从这些板块来说,我称之为是左侧的板块。

所以说,我认为在当前这样一个时点上,疫后反弹幅度已经非常大的情况下,可能左侧的这些板块比右侧板块是更具性价比的。

比如说,偏左侧的消费电子以及计算机。

5.我觉得我们很幸福的一点就是,我们看到了很多渗透率依然在20%以下的新兴产业或者新兴领域。

这跟五年前,或者是十年前,都是很不一样的一个地方。

除了车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细分的领域,都在进入一个渗透率5%到20%的阶段。

这为我们提供了选择大量创新型股票、非常肥沃的一个土壤。

对于中国制造创新的可选择标的,现在是进入了一个收获期。

6. 微观角度来看,中国制造业很多公司都在进入这样一个投资逻辑的甜蜜期。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制造业进阶的红利期,根本上还是跟我们国家的人口结构有关系。

我认为,人口的结构可能会更重要于人口的总量,

包括之前很多人担心的逆全球化,或者是产能被转移的担心。

我认为,如果从人口结构的质量上对比,那么我们并不担心,比如像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把我们的产业给转移走。

7.在智能化的过程当中,车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后面还会不断有智能化更多的终端也好,或者应用也好,都有持续的落地。

那么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这样一些智能化的硬件,也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

可能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制造业公司,都可以依靠每一次终端的进化或者智能化的蔓延去受益。

从单一的领域逐渐扩展到很多个领域,从单一的业务方向、拓展为一个平台型的公司。

因为首先,他们底层的产品技术都是相通的。

我们在投资当中也一直希望或者聚焦于,找到能够成为平台型公司的这样一些制造业。

刚才也讲到了机器人,它有可能是智能化的下一个、又一个超级终端,我们也在持续保持关注。

8.从基本面角度来说,的确现在消费电子行业,它还没有真正开始看到复苏的迹象。

但是,一个磨底的基本面的状态,也是相对比较明确了。

消费电子除了基本面之外,激发它上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大逻辑就在于创新。

其实过往两三年,我们一直没有看到,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有创新的第二增长曲线。

但是,正在发生变化。

比如说,部分消费电子,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它的汽车电子方面,给它带来的第二增长曲线的可能性。

比如说一些汽车上的传感器,包括高速连接器、预控等等这样一些领域。

在成长股的绝大部分领域里面,

整体PEG依然是低于1

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比较偏中期的产业趋势的一个看法。

我认为,虽然股票市场经历了今年起起伏伏的一些震荡,但其实整个产业的中轴线是没有发生变化,甚至还在增强的。

那就是,我们国家整体制造业依然处于一个加速进阶的过程。

我们先看下半年,展望下半年的流动性和基本面。

首先,流动性,目前我们认为它整体上还是维持一个相对宽裕的状态。

经济,又处于一个缓慢复苏的一个状态。

所以,市场在今年下半年,可能更加类似于2020年疫情之后的下半年的状态。

也就是说整体上,市场我们认为是偏震荡的,

但是内部的轮动,或者是个结构性的机会,应该来说还是会持续地去演绎。

在这样一个经济弱复苏以及流动性宽裕的情况下,其实是适合成长股去表现的。

所以说,在今年下半年,我们还是依然看好成长股的机会。

成长股,如果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整体上其实还是并没有被高估,

甚至有部分的品种,现在还处于相对于自身而言比较低估的一个状态。

在成长股的绝大部分领域里面,整体PEG依然是低于1的。

所以说,我们认为成长股内部依然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并且低估的机会。

今年上半年主要是风险偏好的一个变化,主导了市场的下跌,又主导了市场的上涨。

但是站在这样一个时点,我们认为反弹行情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说超跌反弹的行情、基本上已经演绎得到位了。

接下来,我们认为,整个主导市场的核心矛盾将从之前的分母端,也就是风险偏好的这些因素,

重新切换到,或者越来越切换到分子端,也就是业绩以及盈利预测的变化当中。

下半年成长股的领域中,

可能会发生左侧和右侧的切换

景气度选股,在过去几年成为了投资机构非常主流的一种行业轮动,或者选股的方向和标准。

疫情之后,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复盘,发现的确市场一直在偏好的、是景气。

景气的选择也有几个维度,

第一个,是盈利预测不断在当期进行上修的板块。

那么同时,在一些特定的时点,还要求后一年的增速不能有下降。

如果第二年的增速明显放缓的话,可能相关的板块也会有一个明显杀估值的过程。

所以说,整体上,我认为两个因素都很重要,

一个是当期的业绩,当然我们更偏好当期业绩上修的。

同时我们展望第二年,比如说我们看2023年,如果这个行业的景气度还能维持,

甚至能够找到一些甚至还在加速的板块,那么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也要提到,下半年的风格,在成长股内部,我认为可能会发生一些左右的切换。

那么,什么叫左和右呢?

因为每个阶段,市场都会有一个比较极致的现象,或者比较极致的矛盾。

比如说在2021年初的时候,市场比较极致的一个状态就是,高高在上的大股票的估值和那些中小创的股票之间,

他们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割裂或者矛盾存在,称之为大小矛盾。

到了2022年初,又体现为高低矛盾,

也就是说高高在上的一些新能源赛道,或新兴成长赛道的估值,跟稳增长的低估值品种之间的裂口,称之为高低矛盾。

在现在这样一个时点上,我感受到,成长股内部可能会面临一个左右的矛盾选择。

什么意思呢?

像新能源,包括电动车以及汽车零配件这样一些板块,他们从中周期的维度来说,是产业增长趋势好的板块之一。

但是,这些板块处于一个景气度已经在演绎过程中,并且市场已经认可这种景气度的相对右侧的状态。

不排除部分板块已经出现了一些略微高估的短期现象。

但是,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其实有一些板块它也是成长性板块。

但是因为,相对的成长性不如这些新能源赛道,但是从它自身的周期性来说的话,可能会迎来它自身的一个复苏。

那么,这些板块,我称之为是左侧的板块。

所以说,我认为在当前这样一个时点上,疫后反弹幅度已经非常大的情况下,可能左侧的这些板块比右侧板块是更具性价比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可以关注一些,比如说,偏左侧的消费电子以及计算机的这样一些板块。

制造业的高级化

帮助中国穿越增长陷阱

那么,刚才也提到,从中周期的维度来说,始终市场是在选择产业趋势变化。

从一个大的时代的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毫无疑问在经历一个制造业整体进阶,制造业高级化的过程。

依靠制造业的高级化,可以帮助已经完成工业现代化的国家去进行增长陷阱的一个穿越,从而达到这个发达国家的这样一个水平。

所以说我们如果开始往“去工业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发展服务业,或者是一些其他的领域的话,

这个过程如果过早开始的话,是不利于我们整体的人均GDP的提升的。

我感受到,我们国家现在做的事情就是非常正确。

整体上制造业高阶化或者高级化的这个氛围或者环境已经形成,并且非常良性。

这是我们大的一个时代的主线。

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的话,我相信你在投资当中就会有很多的迷茫。

但是这个中周期的产业结构趋势如果相当明确的话,你就可以在里面持续挖掘到让你获取收益的一些制造业高级化的标的。

我认为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在进入一个红利期,

就是它的产品力和它的品牌溢价都在持续提升,从而可以给我们带来越来越高的利润率。

即使有一些公司现在还没有这样一个利润率,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研发投入,它的智能化的CAPEX的投入,都在加速或者大幅度提升。

那么我们可预期的就是,它的利润率在未来会进入良性提升的过程。

我认为,从微观角度来看,中国制造业很多公司都在进入这样一个投资逻辑的甜蜜期。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制造业进阶的红利期,根本上还是跟我们国家的人口结构有关系的。

我认为,人口的结构可能会更重要于人口的这个总量,包括之前很多人担心的逆全球化,或者是产能被转移的担心。

我认为,如果从人口结构的质量上对比,那么我们并不担心,比如像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把我们的产业给转移走。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国家的整个经济增长贡献里面,高端制造业的贡献率也在不断地提升。

而且他们不管是研发投入也好,还是资本开支也好,也是明显地快于制造业整体。

在疫情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之后复苏迅速的,不是消费,也不是其他,而是我们这些高端的制造业。

同时,在制造业整体进级的过程中,我们有了更多的能够品牌出海,或者靠更高阶的产品出海,去做全球竞争力输出的可能。

比如说举个例子,我们的工程机械,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从进口的这样一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净出口的国家。

所以说在整个过程中,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的竞争力的输出也是非常明显。

渗透率介于5-20%间的新兴产业

为投资人提供了一片丰沃土壤

我觉得我们很幸福的一点就是,我们看到了很多渗透率依然在20%以下的新兴产业或者新兴领域。

这跟五年前,或者是十年前,都是很不一样的一个地方。

过去的五年,尤其是2016年到2020年,我们很多的新技术还处于一个刚刚开始的萌芽,或者是没有大量产业化的阶段。

所以那个时候,股票市场的机会也围绕着以传统经济为主的这样一些行业。

但是非常不同的一点就是在于,从2021年,随着电动化的加速渗透,

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产业开始进入了新兴产业,开始从孕育进入到了实质性放量,并且进入快速增长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

所以说,除了车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细分的领域,都在进入这样一个渗透率5%到20%的阶段。

这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了选择大量创新型股票、非常肥沃的一个土壤。

对于中国制造的创新的可选择标的,现在是进入了一个收获期。

从我们所有看好的这些逻辑里面,具体来看的话,我们是比较看好这三大方向。

包括刚才一直在强调的智能化的这个浪潮,那么可能第一个应用是车,但是接下来可能我们会看到智能化的机器人。

这中间可能受益的是,我们曾经在消费电子时代所累积出来的一些精密制造的以及电机电控的公司。

同时,我们看好整个的高端制造。

在整个高端制造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开始从硬到软去转换。

可能更看好一些,偏软的公司,

比如说以信息安全为代表的计算机,这样一些信息化的公司。

同时,新材料领域一直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因为这两年下游新能源智能化的进阶,迭代的技术不断出现,也导致各种各样的新材料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所以说,我们整体上是看好成长的这三大方向。

接下来就展开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看好的这些细分方向。

智能化的趋势已然开始,

车是智能化落地的第一个应用

智能化是一波大的浪潮,智能化制造,智能化硬件,智能化终端。

那么智能化在提了很多年之后,在两年前我突然发现,车有可能是作为我们讲了这么多年的智能化,第一个实实在在落地的产业。

车的智能化一直以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同时,我们观察到了一些更好的新的迹象,就是在于,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当中,我国的汽车工艺得到了集体性进阶的同时,给我们自己的国内品牌带来了很多的逆袭的机会。

同时,我们甚至可以去预期、这种竞争力能够被输出到海外一些市场。

所以说我们也期待自主品牌的车企,能够在海外提升它的品牌的影响力。

在这中间也带动了,我们广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去提升它的产品附加值,或者是ASP提升的一个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的汽车零件的领域,不仅有一个渗透率提升的行业贝塔,

同时因为他们更多配套了我们国家的自己的品牌,所以说他们整体的产品的ASP,附加值也有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

所以说,我觉得整个汽车工业,正在发生各种各样的非常利好的一些变化。

在智能化的过程当中,车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后面还会不断有智能化更多的终端也好,或者应用也好,都有持续的落地。

那么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这样一些智能化的硬件,也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

可能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制造业公司,都可以依靠每一次终端的进化或者智能化的蔓延去受益。

从单一的领域逐渐扩展到很多个领域,从单一的业务方向拓展为一个平台型的公司。

因为首先,他们底层的产品技术都是相通的。

我们在投资当中也一直希望或者聚焦于,找到能够成为平台型公司的这样一些制造业。

刚才也讲到了机器人,它有可能是智能化的下一个、又一个超级终端,我们也在持续保持关注。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因为它已经处于智能化改造的起始,

未来可能有很多的东西,它的落地会让我们超预期,让我们的制造业企业成长的空间进一步打开。

新能源方向,

关注新材料在下游的跨行业应用

一个是储能领域。

除了关注海外今年因为能源危机,所带来的一个景气度非常高的海外家储之外,

我们认为现在的国内的表前储能或者是户用储能,包括海外的表前储能,其实现在也都刚刚起步。

所以说我们认为,储能这个行业几种需求,今年我们可以看到的或充分演绎的,其实也就只有海外家储这个市场。

但是未来,很多环节其实都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

新能源领域,除了储能之外,我们还比较看好下半年的电池。

因为电池经历了之前原材料成本的压力,在今年二季度就开始出现了向上的一个修复。

同时,我们还特别关注电池里面的一些新材料。

现在电化学电池的技术迭代,应该来说是由中国去引领的,尤其是中国的电池行业的龙头去引领的。

看到除了锂电之外,现在,我们又在看这个钠电,钒电等等这样一些新的电池。

同时,在锂电里面,其实也在不断发生优化升级和迭代,

比如说磷酸铁锂电池的下一代就是磷酸锰铁锂,这些都是我们所要核心关注的一些领域。

不管是电池的正极,还是电解液、负极,包括电池里面的粘结剂和导电剂,

都在发生一些要么国产化替代,要么就是完全的引领创新。

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是非常非常多的。

除了电池内部的一些新材料,我们也同时关注电池外部的新材料。

因为电池越来越高度集成化,它的能量密度越来越极致,

它的体积也是越来越做到利用的极致,所以说对一些传统结构件的需求就会发生很多的变化。

那么这些材料在完成它之前的结构支撑的同时,肯定还需要更多的,比如说隔热、缓冲、密封、防撞、阻燃这样一些需求。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原来不用在车上的材料,被用在汽车这个领域。

同时,一些新的材料也可能被发明出来,用在车上。

那在这中间,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可以挖掘的材料,不管是在电池内还是电池外,都会很多很多。

我自己个人还比较关注的,

一个是膜材料,

一个是胶水材料。

这两个材料的特点都有共同点,就是在于,

第一,他们的行业空间是足够大的;

第二,他们下游可以应用的领域是非常多的。

也就是说,同一个功能的材料,可能下游应用的场景的可拓展性是很强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光学膜,

大家一提到光学膜,就认为它的下游可能更多的是3C、家电PCB,这些上面就结束了。

当然本身,这几个行业也有非常强的增长逻辑,就是国产化替代。

但是我们发现,随着新能源车的锂电的发展,可能很多的膜材料,它在比如说电化学电池里面,也开始有了很多应用的空间。

这就是我刚才讲的可拓展性,可以不断去延展的魅力之所在。

除了膜材料,胶水也是经常要配合膜一起去使用的,

也出现了很多可以跨下游领域里面去延展的使用的场景。

对于新材料,我觉得在膜上以及胶上,这两个领域里面就体现得特别明显,有一个不断去延伸自己下游应用场景的机会。

左侧机会关注

消费电子和计算机板块

除了上述领域的,可能都是偏右侧的,下游都是最热的这些赛道的成长股之外,

刚才其实我在策略部分也提到了,我还比较看好一些左侧的的板块,主要代表是消费电子和计算机。

首先讲一下消费电子,

从消费电子的直观的对市场的感觉来看,基本上我们认为,现在处于一个利空脱敏,利好很敏感的直接的反应状态。

比如说,某公司它的半年报出了预警,就是业绩低于预期,但是股价波动并不大。

那同时,比如说类似于一些行业的小利好,其实影响并不大,但是也出现一个明显的上涨。

同时,我们看这些板块的共同点,

有一个估值的分位数,基本上都处于他们自身2015年以来的估值10%以内的低分位数了。

从基本面角度来说,的确现在消费电子行业,它还没有真正开始看到复苏的迹象。

但是,一个磨底的基本面的状态,应该来说也是相对比较明确了。

以手机为例,它从2021年的二季度就开始持续走弱,已经连续走弱五个季度。

从最近我们跟踪下来的情况来看的话,正在处于一个持续降渠道库存的状态。

等到渠道库存降到一个合理水平之后,这个行业自然的一个复苏就会开始。

同时,消费电子除了基本面之外,激发它上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大逻辑就在于创新。

其实过往两三年,我们一直没有看到,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有创新的第二增长曲线。

但是,正在发生变化。

比如说,部分消费电子,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它的汽车电子方面给它带来的第二增长曲线的可能性。

比如说一些汽车上的传感器,包括高速连接器、预控等等这样一些领域。

同时,我们后续可能有期待的,比如说手机方面也有创新。

举例而言,比如说折叠屏的渗透率会不会出现加速上行?

我们认为这个也是一个比较偏大概率的事件,也是手机里面可能比较明显的一个创新。

同时在后面,我们还期待VR/AR的一些创新产品。

这些创新,我觉得都是在演绎中,或者是即将来的路上。

数据安全的市场规模

可以与网络安全相类比

第二个,我们认为也处于左侧的板块就是在于计算机。

计算机里面,我们认为更加明确的,属于从无到有的一个板块,就是数据安全。

这些数据安全的公司,它本身是符合一个左侧磨底或者是即将复苏的状态。

同时,它的第二增长曲线也非常明确,就是数据安全。

其实,数据安全领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数字作为一个未来企业经营非常重要的资产之一,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或者是在数据交换当中的保证它信息不泄露的安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国家的法规上来看,就可以看到,去年我们连续出台了两个比较重磅的法律,一个数据安全法,一个是个人信息保护法。

很多的机构或者公司,他们已经开始采购数据安全的软件模块。

这相关的一些订单也开始出现。

其实对于数据安全的投入,这个市场规模怎么看?

我认为可以类比我们之前的网络安全的市场。

网络安全的市场之前是有六七百亿,到2023年我们预计会达到800亿。

其实数字安全这个市场,应该来说,未来的规模会跟网络安全的这个市场比肩。

从投入来看的话,我们国家在网络安全的信息投入也是低于海外。

从海外的增速来看,其实我们也有比较大的空间去增长。

同时,从计算机板块现在的估值上来看,基本上可以看到,现在他们自身的估值也是处于历史的低位。

同时受益于高端制造业自身的景气度非常好,所以说,这些高端制造业他们自身的智能化的CAPEX也会上行,

这些都是激发整个计算机板块向上复苏的一些重要的原因。

所以说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我们认为这两个左侧的板块也是值得去关注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