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下,资源股将走向何方?对话中欧基金蓝小康、刘伟伟:这是一轮全新的全球宏观周期

能源转型下,资源股将走向何方?对话中欧基金蓝小康、刘伟伟:这是一轮全新的全球宏观周期
2024年04月11日 17:35 徐六里

这些天的市场,资源股、能源股成为了最靓的仔。

国际金价几乎天天上涨,连创历史新高,继去年上涨13.45%后,今年短短3个多月又大涨14.07%。

截至4月3日,由煤炭石化构成的中证能源指数今年以来涨幅已达19.81%,远超沪深300的3.98%。(数据来源:WIND)

相比旧能源的高歌猛进,新能源似乎相形见绌。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经过几年调整,新能源板块在今年似乎也开始蓄势待发,

如部分行业龙头股今年以来也斩获超20%的涨幅,储能指数(884790)已连续上涨三个月。(数据来源:Wind)

正如贝莱德集团董事长劳伦斯·芬克在2024年致投资者函中提到,

“能源市场并不是简单的把石油、天然气生产商,与新型清洁能源公司区分开来。

关键是:能源转型并不是直线进行的。

在二级市场上,传统能源因为资本开支减少、盈利稳定,而在近期持续受到红利策略投资者的欢迎,

新能源行业也因为新入局巨头的汽车上市,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向好等消息提振,近期触底反弹表现较好。”

可见,在投资上,新旧能源并不是非此即彼、截然对立,在两个方向上,或都有着不少的机会等着投资人去发掘。

因此,投资报邀请了中欧基金旗下两位颇具实力的中生代基金经理——蓝小康与刘伟伟来一场对话,这两位在新旧能源的投资研究上,各有着深度功力,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交流,或许能给大家碰撞出不少新的认知角度。

蓝小康是一位典型的“价值派”基金经理,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近7年的管钱经验,目前担任中欧基金价值策略组负责人,管理规模近70亿元。(数据来源:基金年报,截至2023.12.31)

蓝小康单独管理时间最长的一支基金——中欧红利优享,基金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近五年收益率为100.48%,相较同期业绩基准的超额收益高达89%。

他认为,中国经济正在挥别2010年以来“以居民+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为主导”的驱动模式,重回“生产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之路。

在这一轮周期中,利润向上游集中往往是重要特征之一。在供给的多重约束下,上游资源的高盈利状态将长期维持。

“我们从2021年以来一直在投资资源股,也一直强调资源品价格易上难下的这个观点,但市场对此的疑虑一直存在。

从历史经验看,资源品的价格趋势,往往延续5-10年的周期。”

而另一位基金经理刘伟伟,则致力于成长股投资,聚焦在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并且是研究新能源出身的基金经理。

早在2012年,电新还是一个小众行业的时候,刘伟伟就开始研究这一行业,可以说是目睹新能源公司从最初的几十亿市值,到现在几千亿市值的见证者与亲历者。

刘伟伟管理的中欧碳中和主要投资于新能源板块,称得上是“新能源代表”。

而蓝小康管理的中欧红利优享,组合中有不少油、气、煤等传统能源相关的标的,可谓是“传统能源的代表”。

如此一“新”一“传统”的两位基金经理,究竟能够碰撞出哪些思维的火花呢?

和投资报一起来看!

新的全球宏观周期中,

利润分配将向上游倾斜

投资报:最近资源品板块的表现可以说是风头无两。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能源转型后,以风、光为代表的新型能源会逐步替代油、气、煤这些传统能源。

但我们看到,市场似乎在用脚投票,油、气、煤这些上游资源品今年的涨幅都十分喜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蓝小康:我们从宏观的层面来理解,近两年来,决策层稳增长的方式向实体经济为主的出口与制造业相关倾斜;

2010年来以地产为主的债务驱动模式正在远去,通过优化产业供给侧,传统产业升级仍在继续。

同时,当前全球化路径已发生逆转。

海外政府与企业部门扩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重构,中国制造企业同样加速出海“外卷”——

这中间更多拉动的是,对资本品与中间品的需求。

而在新的经济结构下,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国家,资源类资产都是稀缺且重要的。

我们认为,不同于过往二十年,这是一轮全新的全球宏观周期。

投资报:今年涨势比较强劲的这些资产,像石油石化、有色、煤炭,很多人给这一类资产贴的标签就是“红利”或者“高股息”,您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蓝小康:其实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是经济有底,实物需求的韧性在增强;

二,是国企效率有提升;

三,是国内资产图谱中高回报且较稳定的资产稀缺。

这三个角度,分别决定了上游资源、中特估、高股息三个逻辑可以持续较长周期。

我们看好资源和红利股,本质上并非出于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悲观,而是承认我们经济结构性的变化——

中国经济正在挥别2010年以来“以居民+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为主导”的驱动模式,重回“生产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之路。

尽管强度不同,但经济结构却和21世纪初的中国有诸多类似之处。

在这一轮周期中,利润向上游集中往往是重要特征之一。

所以,我们需要重视资源及制造业实物资产的消耗带动的投资机会。

资源品价格趋势,

往往延续5-10年的周期

投资报:虽然您刚才点出了三个逻辑能够持续较长周期的角度,但投资者们还是会困惑,像煤炭这些资源股已经涨了这么久,现在的位置上该怎么看呢?

蓝小康:就如我刚才所言,我们认为这是一轮不同于过往二十年的、全新的全球宏观周期。

在这一周期中,需求驱动已经不再以中国为最重要边际,非中国的需求愈加重要。

同时,在供给的多重约束下,我们也认为,

上游资源的高盈利状态将长期维持;

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将向上游倾斜。

这轮周期中最重要的行业结构是上游资源品。

从这点来看,目前仍具有很好的估值吸引力。

此外,资源股最为重要的变量,是商品价格的长期趋势。

我们目前对于资源价格的预期是平稳的。

而当经济恢复,或者供给冲击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向上的弹性。

我们从2021年以来一直在投资资源股,也一直强调资源品价格易上难下的这个观点,但市场对此的疑虑一直存在。

从历史经验看,资源品的价格趋势,往往延续5-10年的周期。

投资报:很多投资者还有一个疑虑,就是关于煤炭的供需格局是否能够长期稳定,供给会不会放量?这方面您怎么看。

蓝小康:国内煤炭的供给,主要面临新矿建设周期长、老矿衰减,以及安全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等约束。

而全球煤炭贸易市场,由于印度等国家的煤炭需求快速上升,供给又受到环保等约束,投融资受到抑制;

长期来看,国际煤炭贸易市场供需偏紧。

从需求方面,伴随GDP的稳健增长,能源消费需求保持上行,且在制造业占比提升的背景下,能源消费系数在上行。

煤电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也将保持需求稳步上行。

即使考虑新能源装机的上涨,也是这样的结论。

高油价下,煤化工的需求也在保持快速的增长。

总体来看,煤炭供需长期将维持在偏紧的状态。

煤炭是中国能源的基础,中国的资源禀赋是多煤贫油少气。

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都将是中国能源消费最重要的品类之一。

产能过剩带来的

行业调整正在接近尾声

投资报:我们知道,2023年新能源板块是全市场跌幅最大的板块之一,光伏和锂电池的主产业链受产能过剩的影响都比较大。但在今年以来,新能源行业开始有些起色。

作为一位从2012年就开始研究新能源行业的基金经理,您对今年该行业基本面,以及投资机会有何观点?

刘伟伟:我们看到,新的一年,碳中和相关的产业仍然在快速成长。

比如,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仍在快速提升,光伏装机量也超出年初的预期,自动驾驶技术和人形机器人在国内外都有可喜的进展。

同时,产能过剩带来的行业调整期正在接近尾声。

以新能源车行业为例,此前碳酸锂价格跌破 10 万元/吨,已经低于江西锂云母和非洲锂矿的成本线,价格已经开始寻底。

同时,相应的,锂电产业链的库存去化也将进入尾声。

从各环节盈利来看,动力电池、六氟磷酸锂、结构件等环节的头部企业,其成本的领先优势都较为显著;

其盈利拐点有望在 2024 年得到确认。

因此,我们看好锂电环节的优质企业继续巩固自身优势,重新步入增长轨道。

光储平价的时代已到来

大储需求将在全球启动

投资报:产能过剩不仅仅发生在锂电池领域,它也一直是光伏制造行业面对的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光伏行业哪些方向会有投资机会?

刘伟伟:我们知道,这一轮光伏组件由于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从2元/w跌至0.85元/w,这是超出我们预期的降价。

同时,电芯价格也腰斩至0.5元/wh。

一季度本就是光伏行业的淡季,

在今年一季度,产业链价格迎来了最后一跌,也加速了产业链公司盈利下行的态势。

在目前的组件价格下,优质企业仅仅有微利,而二三线企业已经进入了亏损的境地;

这样,有助于行业供给格局的加速改善。

而从需求侧来讲,

光伏组件和电芯价格的同时下跌,导致“光伏组件+储能电池”这样一体化的光储电站,在某些地区已经实现了和火电的平价。

我们认为,光储平价的时代已到来。

随着产业链价格的快速下降,光伏电站客户的IRR水平大幅提升,中东、印度等新兴市场的装机量已经开始提升;

欧美国家,待利率水平下降之后,也将出现装机需求的快速上升;

所以,我们看好光伏装机需求和储能装机需求的快速增长。

随着春节后需求的启动,产业链价格也有望触底回升。

近期我们看到,胶膜、玻璃、Topcon电池片等供需关系相对较好的环节产品价格已经开始上调。

从3月份优质企业的排产情况来看,它是超预期的;

同时,产业链价格有所回暖,终端需求景气度走高。

因此,市场也在逐步上修国内的装机预测。

辅材环节,像玻璃、胶膜等已经在低位区间洗牌了1、2年时间,格局较好。

当需求超预期时,它可能会使得供需关系发生逆转。

因此,从投资策略来看,光伏行业,我们主要看好有成本优势的玻璃、胶膜、支架等辅材环节的优质公司。

并且,光储平价之后,大储需求将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因此我们也看好储能逆变器公司。

汽车智能化为国内公司

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投资报:说完上游资源,我们也来谈谈靠近消费端的汽车。近两年AI的火热令人对自动驾驶也产生了更高的期待,对于智能汽车,您怎么看待这方面的投资机会?

刘伟伟:电动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

到2023年末,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率约为17%;

但这是因为欧洲一些传统燃油车公司,没有能很好满足用户需求的车型,所以减缓了电动化率目标。

而中国的很多车型可以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所以中国的电动化率在快速提升,已经达到了40%以上。

往远期来看,我们预期全球电动化率有望提升至80%以上,但这需要依赖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

回到锂电产业链来看,锂价已经开始寻底,去库存进入尾声,同时电池行业进入了格局转好的拐点状态;

锂电材料的头部企业成本优势显著,我们预计它在今年一季度末会确认盈利底部。

但就整车来说,价格竞争依旧激烈。

在智能驾驶和出海中取得领先地位的车企,将会占据更大的先机。

整车环节的投资,一直都是选择Alpha的过程,

行业总量增速不快,但总有一些企业能在特定阶段实现销量的快速增长。

从汽车零部件来看,目前汽车智能化和结构创新给国内公司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比如空气悬架、线控制动、轻量化底盘、扬声器、座椅等,国内公司也在逐步打入全球供应链。

优质汽车零部件公司在海外加速布局产能,包括墨西哥、欧洲、美国本土等区域,主要依靠产能的就近布局,以及成本优势来扩展更多的国际大客户。

除此之外,人形机器人也给产业链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人形机器人Optimus打响了降本第一枪,同时也进一步扩展了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从而打开了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向上空间。

AI的快速发展

需要大量能源

投资报:之前市场上有一句话被广为流传,“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

从你的视角来看,你觉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会改变能源转型的格局吗?

蓝小康:人类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消耗,AI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能源。

起初,我们投资能源股的时候,其实也并未考虑AI对能源需求的弹性,也没有对这个因素在能源股上进行定价。

如果AI确实会快速提升对能源的需求,那么它对于能源股整体也不失为利好。

但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个慢变量,短期不宜给予太高权重。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