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我家亲戚是美国人

口述历史:我家亲戚是美国人
2020年12月21日 14:30 宁书生vip

外婆那一代,家里姐妹六人,兄弟三人。

他们姐妹都是教书的,兄弟也受过高等教育,有人毕业于燕京大学,有人为国家研制运载火箭,还有人接了家里的营生,在王府井百货做了一辈子会计。

姐妹中的排行第三的这位,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的,号称比许多学生还年轻的美女老师。不过她思想并不上进,尤其反对学生走上街头。按照她的说法,学生就该以学为主,学好本事再去选正路报国不迟。

那时外婆的家族是做生意的,他们有着几百年的文脉传承,祖上也是做官的,号称书香门第。外婆家的生意主营是文化用品,买卖纸墨笔砚之类,太姥爷经常往来于北京琉璃厂、天津等地,是当地很有名的商人,据说生意好时,一天能赚四千块大洋的。

不过与零售相比,他们家三、四十年最大的客户是陕北红军。那时被日本人禁止售卖的油纸和药品,是他家真正的主营业务。油纸可以印刷传单,印刷报纸,是宣传品的必需品,没有这些东西,就没有新华日报和招兵传单,所以是真正的战略物资,被日本人抓到是要杀头的,负责运货给游击队的二舅爷(燕京大学毕业那位)就被抓到过,差点被杀头。而药品则是治疗伤员的必需品。冀东游击队的这条采购线路,是当时红军在陕北生存的命脉,后来陕北方面、周总理又开发了香港、上海等路径,用于生存所需。

那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后来我这位三姨姥姥嫁了一名民国军人,自此便离开了北师大,随着她先生征战四方。解放后,他们一大家子则去了台湾定居。

其实她有个癖好,就是每到一个地方,便会买个房子。北京、上海、台北、高雄,她都有买。

她去世后,我也很缅怀她,她确实也是我的一位老师。前几年,我去过她讲过的在高雄的故居,在当地的中山大学,号称西子湾,可以看落日,别有风情,如今是个幼儿园,不远处就是委员长的故居。因为房子后来借给张学良居住,所以他们家又搬回了台北。

高雄 蒋介石故居

据她所说,台湾当地的小朋友并不欢迎他们这些大陆来的人,家里偌大的铁门上,被孩子们扔了泥巴。

因为她先生在台湾闭门谢客,专攻水墨,略有所成,八十年代的时候,台湾当局还把他的作品送给大韩民国国立博物馆收藏,但是那时韩国已经和大陆方面准备建交。当我问她韩国人是什么人时,姨姥姥说韩国人是最坏的,当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在中国北方是垄断鸦片生意的,很害人。

不过她的儿女都很争气,都念了美国名校的博士。长子麻省理工毕业,好像曾是通用汽车高分子材料部的负责人,小儿子是计算机工程师,两个女儿也分别毕业于加大和明大,从事金融等事业。

在美国,她安家所在的地方,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个地方是硅谷。因为小舅舅和一个姨妈在那里定居,所以他们二老也安家在那。

对于中国,是她魂牵梦绕的故土,79年中美一建交,80年她便想方设法回国省亲,那时她的大姐、二姐(外婆)都跟我们家在天津生活。每隔一两年,她便会回来,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北京虽然还有她们家的四合院,但是因为解放房改的缘故,也分给了其他人住,她也会住上一段时间。

每次回来,她都尽量踩着香椿丰收的季节,一盘香椿炒鸡蛋是她必点之菜。那个味道,她说美国没有。

家里的孩子们也都很开心她回来,因为可以得到自己的小礼物,大包又一大包。

而我更喜欢和她聊天,或者陪她去散步,感受他们不同的人生,其实就是感受历史,很多历史他们都是亲历者,什么鳄鱼49号,解放上海,长江防务,北京解放…对了,史书上写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之一便是放他们一家南归。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坐最后那一班飞机飞离北平的人,这个我确实没来得及问。

书上没有的,很多都可以问的很清楚,尤其是那种听高端思维方式,也让人心潮澎湃,读什么书,或者想要什么书,也可以咨询和求取。

文化,也许就是我们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共通语言。虽然她们一家都是美国人了,但是后来她的儿女也回来省亲过。中国人,美国人,国民党,共产党,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不分彼此,内因只是在于我们血脉相连,心意相通罢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