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被调出“三有”名录,折射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

野猪被调出“三有”名录,折射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
2023年07月04日 12:15 马进彪时评

文/马进彪

近日,国家林草局公布了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在部分地区致害严重的野猪,被正式调出名录。据介绍,此次新调整的“三有”名录,共收录野生动物1924种。与2000年首次发布的名录相比,在基本保留原有种类的同时,新增了700多种野生动物,显著扩大了保护范围。(7月1日新京报)

“三有”名录的存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野生动物的实际生存状态而加以取舍。这是一个动态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一些野生动物在人的保护下发生的群体性变化。从很大程度上说,也是一些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晴雨表,是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风向标。

这次,野猪被正式调出名录,深层反映的正是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这是一些动物的福音,更是社会的福音,这说明在很大程度上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已经成为了制度性保护下的现实。这种现实会对人们的生活发生不易看到但却真实存在的深层变化,而这就是生态文明思想带给社会的巨大利好。

但客观地说,在这样的名录中被列入的动物越少越好,因为被列入其中对于动物来说是一种特别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干预结果,也意味着是一种补救措施,当然这更是目前环境还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是有些方面恶化的写照,这说明一些动物必须要被人特别关照才行,否则就会出现生存问题,而这也是人们的最大担忧。

这次, “三有”名录中又新增了700多种野生动物,这对野生动物又是一次大规模的梳理性保护。但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即怎样才能让动物们在不被列入名录的情况下安稳地生存,也就是说,如果要能使动物们在不被人特别关照的情况下也能过上正常的生存状态,即没有刻意的保护,那才是生态文明的最高境界。而这次“三有”名录中又新增了700多种野生动物,这说明生态文明建设的路还很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是长远的,也是艰难的,因为这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必须要采取一定的“绕行”举措,甚至还在在一些方面舍去经济利益而有意留下更多“空白”,让动物们在原始的生态中自由地生活,这是人们更愿意看到的场景。在这样的“舍得”之间,人按着动物的意愿舍去了很多,而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中的核心内涵,即按着动物们的意愿。

但诸如这样的“空白”会让人类得到的更多,比如一些濒危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一些物种甚至已不存在生存威胁,这等于保护了野生动物的原始基因库。这对人类的身体的健康进化大有益处,是未来人类健康发展战略不可替代的一环,现在人类还未发现的很多优质生化基因资源其实就蕴含在这些野生动物资源中,这是人类的宝库。

当然,生态文明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多层面多阶段的努力,在一些时候需要大刀阔斧式地冲刺,在一些时候也需要迂回式地前进。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有适时更多更全面立法方面的事,也有人为管理方面的事,既要求有宏观的整体性,又要求有微观的操作性,它的建设是一项错落有致的立体挺进过程,更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部署。

这次,国家林草局公布了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可以肯定的是,这不会是最后一次调整,可以想见,今后还会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多次调整,还会做出更多次的减法,因为这个名录本身就是动态的指标,同时,可以肯定的还有:每一次名录的调整都是一次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