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士塑像面前,他们说:努力成为像您一样的医者!

在院士塑像面前,他们说:努力成为像您一样的医者!
2024年06月16日 01:03 健康时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杨林宋 刘静怡)6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裘法祖院士雕像前,如往年一样堆满了鲜花。这一天,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逝世16周年的日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师生在同济广场重温了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本科六年是我最困难的时候,学习的压力和家庭的重担常常让我不堪重负。然而,每次在同济广场看到裘老先生的雕像,想到裘老行医救人的事迹,我总是备受鼓舞。”6月15日,2024年裘法祖奖学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1级博士生董益民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未来我想成为裘法祖院士一样的医者!”

6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师生为裘法祖院士雕像献上鲜花。受访者供图

裘法祖在普通外科学上的探索影响深远:率先开展国内器官移植研究,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器官移植机构;手术中确诊全世界第一例临床脑血吸虫病;在中国最早开展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的肝移植研究。在医学教育之外,他同样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外科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原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吴在德等。

6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医学学工处处长齐海波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2008年6月14日裘法祖院士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影响极大的医学家,学校设立了裘法祖奖学金,面向全校医学生评选,自2009年首届颁发至今已有155名学生获此殊荣。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这些裘法祖生前常说的话,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辈。

在同济医学院求学的十二年,董益民始终以裘法祖为榜样,曾多次前往湖北恩施和重庆的偏远山村进行疾病调研和健康科普,并带头组建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及人之老”健康服务队,陪同帕金森病老人就医,为卧床患病的孤寡老人送去关爱。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的周子豪是2024年裘法祖奖学金年龄最小的获得者。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46.5小时、捐献奖学金3万元……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周子豪始终在“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他说,获奖不仅是个人荣誉,更让他意识到作为医学生应承担的使命,即“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2024年5月,10位优秀的同济学子获得裘法祖奖学金。受访者供图

据悉,裘法祖奖学金设立16年来,被华中科技大学医科学生视为最高殊荣,而在齐海波看来,这个奖项更重要的价值正在不断凸显:裘法祖精神早已成为引领华科大同济学子不断前行的灯塔。

裘法祖院士的雕像,就建立在同济医学院学子们上课的必经之路上。他静静凝视着后来者,为这些继续踏上医学之路的学生们传递着精神力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