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 曹宇悦)“现在胃口很好了吧?”
“是的,一下就饿了,以前不吃肉,吃肉包只吃皮,现在一整个吃完还不够,今天她说想吃烤香肠,我就给她买了一根。”
2024年年末,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2号楼9楼心脏外科病房,2岁的小女孩咚咚(化名)正躺在病床上,吃着烤香肠。
这个看似平常的场景,对于两个月前的咚咚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当时她因为心脏衰竭、水肿、肺出血,被紧急送进了浙大儿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2024年12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应力阳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讲述了咚咚的故事。
两个月前,这个小姑娘突然出现了全身乏力的症状,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然而辗转了5家医院,都没有医生敢冒这个险。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通常在0.1~3厘米之间,缺损若<0.5厘米则分流量较小,多无临床症状。”应力阳回忆,然而咚咚的缺损却达到了3厘米,属于非常严重的情况。
为明确咚咚体内是否存在肺内畸形导致肺出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开展了多学科专家会诊,并为咚咚进行心导管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咚咚的心脏突然骤停。“虽然经过紧急抢救,她的心脏又恢复了跳动,但她的身体状况实在是太差了,还存在不明原因的感染,手术风险极高,很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手术是孩子最后的一线希望,看着孩子妈妈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眼神,我愿意为孩子全力一搏。所幸手术成功了,这是生命的奇迹!”应力阳说,幸运的是,经过手术,咚咚心脏严重的室间隔缺损被成功修补。
手术结束后,PICU的医护人员密切监测着咚咚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终于,咚咚在术后一个月成功脱离了呼吸机,心脏衰竭、水肿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肺出血的情况也有所改善。现在她已经回到了普通病房,能够进食,并与妈妈进行简单的交流。
应力阳介绍,经过规范的产前诊断和新生儿先心病筛查,绝大部分患有先心病的宝宝都能被及时诊断,“室间隔缺损一般在出生3个月或者6个月内进行手术,大部分孩子术后能恢复得和正常孩子一样。”
“感谢浙大儿院心脏外科应力阳医生团队,把我的女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回忆起这几个月的救治经历,咚咚妈妈依旧感慨,“现在看着孩子能吃能说,我的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