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讲,一天到晚基本都待在室内。本来就很少接触到自然阳光,如果平时还不爱出去晒太阳,那可真是太亏了!阳光拥有其他光源无法比拟的优势,对身体健康特别重要。可以说,晒太阳是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养生方法。
每天晒晒太阳竟能降低全身炎症?
2024年12月,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欧洲营养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补充维生素D可显著改善脂质代谢异常,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身体的炎症。
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补充了维生素D3的小鼠体内的炎症细胞因子,比如TNF-α、IL-1β和IL-6,都明显减少,并改善了血清脂质异常。
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以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肝脏/体重比,以及慢性低度炎症。另外,2022年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也曾指出,维生素D可以在炎症反应中能起到调节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维生素D缺乏的人,适量补充维生素D能减轻全身性的轻度炎症。
研究结果表示,当维生素D缺乏时,摄入维生素D可以降低C反应蛋白比率,减轻炎症。尤其是本身就缺乏维生素D的人补充维生素D,可以较好地减轻炎症,对其健康有明显益处。
“维生素D”这个词我们耳熟能详,但是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维生素D也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在日常适当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自然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才能产生维生素D。
所以,冬天的时候更得多晒晒太阳,这样身体才能有足够的维生素D,帮助身体减少炎症。
晒晒太阳,好处真不少!
1. 降低肠癌风险
2021年发表在《Bmc公共卫生》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全球186个国家的数据指出:紫外线照射与结直肠癌患病显著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紫外线照射越少的人越容易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病。③
这项研究评估了全球范围内不同年龄阶段维生素D缺乏与结直肠癌发病率之间关系。结果显示,维生素D的缺乏将有可能提升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而这一负相关关系在45~59岁的年龄组中非常显著。
2. 帮助降低血压
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提示,晒太阳有助于降低收缩压。
研究人员分析了近4600万个血压读数后发现,除了环境温度外,太阳紫外线照射与较低的收缩压有关。研究者认为,这就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日照不足是高血压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甚至在普通人群中也是如此。
3. 降低痴呆风险
2022年,发表于《英国医学委员会—内科学》上的一项纳入36万余人、长达9年随访的研究,发现适当晒太阳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数据显示,户外日照时间与痴呆风险之间呈J型曲线关系,户外日照时间平均每天1.5小时、夏季每天2小时、冬季每天1小时,痴呆风险最低。
当户外日照时间较短时,痴呆风险显著增加。与平均每天接受1.5小时户外光照的人群相比,户外光照时长每减少0.5小时,痴呆风险增加28.7%。
4. 远离负面情绪
2021年,在《情感障碍杂志》上发表的一项超40万人研究发现,白天缺乏光照是抑郁症状、情绪低落和失眠的危险因素,每天获得足够的自然阳光会改善一个人的情绪和睡眠质量。
研究人员指出,白天在户外光照下的时间越长,抑郁症状越少,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概率越低,睡眠质量越好,失眠症状越少。
5. 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2019年刊发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的一项在欧洲中年人群中开展的横断面研究表明,多晒太阳会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从而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晒太阳是个技术活,注意5个细节
那么,具体注意哪些细节,才能做到晒太阳安全、有效、获益大呢?
1. 选择合适的时间晒
简单来说,冬季紫外线强度较弱,可选择在中午晒;夏季紫外线强烈,就要选在早晚。
2. 每天晒15~30分钟
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可能会晒伤,增加患皮肤癌风险。通常,每天可进行15~30分钟日光浴,足以满足大部分人的维生素D需求。
3. 阳光与皮肤直接接触
有人问能隔着玻璃晒太阳吗?隔着玻璃晒太阳效果会大大降低维生素D合成的效果。晒太阳的最佳地点是户外,因各种原因必须在室内晒太阳,也一定要打开窗子,让阳光直接与皮肤接触。
4. 多晒晒四肢和后背
一般而言,躯干部皮肤对日晒的敏感性高于四肢,上肢皮肤的敏感性高于下肢。所以,面部皮肤比较薄,要注意防护。但是手背、肢端(胳膊、腿)这些地方皮肤厚度适当,是接受紫外线比较好的部位。简单记住一句话:夏天短裤、短袖,冬天露出手。此外,晒晒后背,很舒服,而且有利于维生素D生成。
5. 晒太阳后记得喝水
阳光照射后,皮肤及其皮下组织血流量会明显增多,加上通过加温出汗增多,血液中的有效循环血量会明显减少。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