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I眼镜的3个核心观点

关于AI眼镜的3个核心观点
2024年11月13日 08:59 清风108

近日AI眼镜密集发布,本文核心回答AI眼镜行业的3个问题:(1)AI眼镜是否具备起量可能性?(2)如果要起量,哪些环节需要打通?(3)AI眼镜赛道高手云集,后续谁来引领?

此外,我们在文末进行了受益方向分析。本文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注:本文所有提及的AI眼镜,均被定义为带摄像头的AI眼镜,而非纯音频眼镜。

1.AI眼镜是否具备起量可能性?

我们的观点:新体验、长续航是AI眼镜后续起量的核心要素,AI眼镜不会完全重复智能手机、TWS耳机走过的路,但会高度相似。

新体验:一个理想的AI眼镜=普通眼镜(墨镜、远视镜、近视镜)+支持多模态交互的OWS耳机+mini运动相机,一个单品实现三种体验。目前距离这一形态的差距包括

(1)帧率较低:目前AI眼镜静态拍摄效果还不错(尽管像素较低,Rayban META、小度AI眼镜分别1200/1600万像素),但是运动场景下拍摄视频会拖影(Rayban Meta录制视频时为30fps帧率),离一个相对理想的运动相机尚有差距,因此后续摄像头参数是潜在升级方向。

(2)重量较重:普通眼镜重量约30g左右,目前典型产品如Rayban Meta(49g)、小度AI眼镜(45g)均相对正常眼镜更重,因此后续钛金属、碳纤维等轻量级镜架是演进方向。

长续航:一般来讲,TWS耳机的续航时间在7小时左右。Ray-Ban Meta AI眼镜的单次续航时间为4小时,22分钟可以充到50%。小度AI眼镜支持连续5小时以上聆听(注意用词,是“聆听”,在调用摄像头场景下的续航尚需测评),30分钟即可快速充满电。作为消费者,耳机没电后放到充电仓是再正常不过的动作;但是如果一个佩戴近视或远视AI眼镜的用户为了使用AI功能需要进行高频摘取眼镜进行充电,用户使用的积极性则会受到影响(好的消费电子产品应该帮助用户改善生活体验,而不是让消费者被动适应产品),影响产品起量。因此,后续眼镜产品的功耗控制是核心升级方向。

讲完了新体验、长续航的必要性,那么价格是否是起量的核心原因?后续价格会如何影响AI眼镜起量?我们来看2张图,感受下“近10年中国市场手机销售均价和耳机销售均价是如何变化的”。

——可以看到,智能手机在早期爆发阶段各厂商“大乱斗”,使得ASP曾呈现下降趋势,但手机对供应链规模效应+品牌厂商软硬件技术实力的综合要求较高,小厂后续逐步出清。头部手机大厂格局收拢后加大高端创新,助推智能手机ASP在2014年后稳步上升。

——为什么同样是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出货均价向上,耳机出货均价反而持续下行? 我们认为,耳机产品难度相对智能手机明显更低,导致竞争格局较差,此为核心原因;与此同时,产品创新趋缓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也是重要推动因素。也正因此,我们看到耳机产业上诞生了2类配套供应链——白牌、品牌,这两类供应链各得其所。以配套的SOC厂商为例:

(1)品牌阵营:以恒玄科技、炬芯科技为主,主要配套服务HMOV等,其中恒玄科技最为典型;二者ASP相对较高,是白牌阵营的数倍。

(2)白牌阵营:以中科蓝讯和珠海杰理为主,主要服务于聚焦新兴市场。二者音频SOC ASP不足1元,但能为白牌耳机提供最适配其销售价格的产品(目前我们看到蓝讯、杰理也在往品牌市场布局)。

而从出货量上看,2023年恒玄+炬芯耳机端SOC出货量2.33亿颗,而珠海杰理+中颗蓝讯则合计22.34亿颗——品牌与白牌市场,出货也是数倍的差距。

图:蓝牙音频SOC行业概览(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在认识到耳机市场白牌、品牌泾渭分明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下一个问题——AI眼镜起量后的趋势,会更类似于智能手机,还是AI眼镜?我的理解——AI眼镜更倾向于智能手机,即品牌占据(具体相似幅度尚待后续产业演绎)大部分,尽管后续有价格下降的预期,但更多是规模效应、国产替代等逻辑,而不至于价格内卷影响产品基本体验。

一方面AI眼镜的技术壁垒和供应链管理难度远不如智能手机;但另一方面白牌厂商在AI眼镜上的生存难度明显更大,因为在耳机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难以直观的感受到耳机产品之间的差距,而中高端眼镜产品和中低端眼镜产品在体验上的差距更为显性(比如芯片算力、功耗及热量控制、续航时长、镜框材料带来的重量差异等),白牌厂商因客群特点BOM限制更大,难以和品牌厂商角力。硬件端以外,大模型交互能力则可能进一步把白牌厂商隔离在核心市场以外。

2.AI眼镜如果要起量,哪些环节需要打通?

——降本:据Wellsenn XR,SOC是Rayban meta眼镜的最大成本项。Rayban meta综合硬件成本 164美元,其中:

SOC芯片:高通AR1 Gen1(4nm),成本约55美元,占比33.54%

结构件:成本约19美元,占比11.59%

OEM:成本约15美元,占比9.15%

ROM+RAM: 佰维BWCK1EZC芯片,成本约11美元,占比6.71%

摄像头:索尼IMX681图像传感器,由舜宇封装,成本约9美元,占比约5.49%

可见,后续若AI眼镜要起量,芯片端作为最大成本项降本是必经之路,国产替代高通的故事有望继续上演(上一轮替代高通还是在TWS耳机产品上),且有能力做高端产品的公司受益逻辑更强。基于这一逻辑,坚定首推恒玄科技(长期深耕可穿戴市场,低功耗能力国内领先。目前公司芯片最新制程已达6nm,明年有望推出集成ISP的主控芯片产品,公司公告智能眼镜SoC芯片持续推进中),此外建议关注瑞芯微、晶晨股份。

——打通渠道:此前的消费电子产品大多数以线上渠道销售为主(少数新兴市场除外),而AI眼镜则需要结合普通眼镜+AI,基因更为多元化,仅凭消费电子厂商难以打通。在此背景下传统眼镜渠道+品牌厂商互相合作或成立合资公司成为可行方案。比如:Rokid预计于2024年11月18日发布AI智能眼镜,和暴龙眼镜合作;雷鸟与博士眼镜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共同开展新一代 AI 眼镜的研发设计、销售等,首款 AI 眼镜预计于年底发布;界环AI音频眼镜分阶段在宝视达的全国门店及线上渠道进驻;LOHO眼镜与闪极科技、科大讯飞的合作,眼镜产品有望于12月上市。

(就渠道视角可以延申思考一下:AI眼镜的销售需要包含预约、验光、配镜、选框等环节,相较于普通线上购物流程更长,是否影响产品起量速度?此外,线下眼镜门店辐射范围有限,有相当一部分用户不在覆盖范围,那么后续这一模式是否还有改进空间?已经有较为密集线下门店铺设的手机厂商是否会有后来居上的优势?)

图:AI眼镜渠道合作模式(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3.AI眼镜赛道高手云集,后续谁来引领?

考虑到前文谈到的逻辑——AI眼镜行业后续格局更倾向于品牌厂商主导,我们先参考品牌耳机行业的竞争格局。

——全球市场来看,2024Q2前五大TWS厂商分别为苹果、三星、小米、boAT、华为,出货份额分别为22%/8%/7%/6%/5%。

——聚焦中国市场,2024年二季度前五大TWS品牌厂商分别为小米、华为、苹果、漫步者、倍思,份额分别为16%/15%/11%/10%/7%。可见,耳机产品的主导权主要在手机厂商,仅少数独立品牌能够在手机厂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包括:boAT、漫步者、倍思等。

AI眼镜市场哪些公司能杀出重围?海外看META、苹果,国内看字节、百度、手机品牌厂商等,第三方独立品牌也有追赶预期。和耳机相比,AI眼镜市场的竞争格局会有什么不同?——生态+大模型能力是核心壁垒,其中大模型决定交互体验,生态决定用户粘性。因此,海外重点关注META(Meta拥有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包括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苹果(iOS生态完善,大模型紧密布局)在AI眼镜上的布局,国内重点关注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全球月活第二,国内稳居第一;拥有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番茄小说、飞书、汽水音乐等丰富的应用生态)、百度(文小言移动端国内月活第二)以及各大手机厂商(品牌粘性,消费电子生态)。此外,若行业快速起量、产品形态定义成熟,此前布局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独立品牌公司也有切入AI眼镜市场的动力。

4.核心结论

重申核心结论:AI眼镜目前正密集推出,我们认为后续具备起量基础,但需要解决续航、重量、拍摄等短板,在此过程中品牌厂商受益逻辑强于白牌厂商。在起量的条件方面,我们认为一方面是降本;另一方面是渠道,因此投资方向上重点关注国产替代逻辑(SoC是其中核心)以及稀缺渠道资源。此外在摄像头、镜架材料等环节的升级预期同样值得关注。展望后续,考虑到生态+大模型能力是AI眼镜的核心壁垒,其中大模型决定交互体验,生态决定用户粘性。因此,海外重点关注META、苹果在AI眼镜上的布局,国内重点关注字节跳动、百度以及各大手机厂商的布局动作。此外,若行业快速起量、产品形态定义成熟,此前布局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独立品牌公司也有切入AI眼镜市场的动力(类比TWS发展逻辑),预计主要通过开源大模型切入,建议保持关注。

出货量角度,考虑到目前行业引领者仍较单一,用户初期市场教育尚未完成,预计明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仍为小几千万级别。但我们认为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国内主要厂商(包括字节、小米等)均有望推出第一款AI眼镜,产业趋势已然确立,但业绩贡献仍较有限,因此AI眼镜当下属于兼具主题投资+产业趋势投资的方向。

基于以上逻辑,SoC首推恒玄科技(后续国产替代降本优选供应商),关注瑞芯微、晶晨股份;组装端推荐歌尔股份,受益行业起量,关注天键股份;品牌公司推荐漫步者、亿道信息,第一梯队厂商引领产品形态定义,第二阶段跟随厂商亦有望受益;其他相关公司:博士眼镜(AI眼镜传统渠道,助力实现AI眼镜最后一公里);宇瞳光学及蓝特光学(眼镜端模造玻璃供应商,助力摄像头体积做小和拍摄效果提升);豪鹏科技(眼镜电池供应商)。

——————————

下文附上TWS成长周期下产业链的数据回顾:

TWS耳机品牌端3年实现约5000万出货;破亿出货用时4年。TWS耳机这一形态最早由苹果引领,2016年苹果发布首款TWS(真无线蓝牙)耳机Airpods,成为无线耳机典型代表。此后,漫步者、万魔、BOSE等声学厂商以及HMOV等安卓厂商亦加速跟进,2017-2019年间,多家厂商亦发布各自首款TWS耳机产品。在各家厂商密集布局之下,全球品牌厂商TWS耳机出货量在2017-2020年间高速增长,分别同比+117.86%/130.00%/251.58%/58.17%;此后由于产品创新放缓,2021-2023年品牌厂商TWS耳机整体出货维持在2.9-3亿部。据Canalys数据,2021-2023年全球品牌厂商TWS耳机出货达2.93/2.87/2.94亿部,分别同比+14.46%/-1.95%/+2.28%。

图:2016-2023年全球品牌厂商TWS耳机出货量及增速(百万部)
图:主要手机/音频品牌推出首款真无线耳机时间对比(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从业绩上看,由于2017-2019年间多家厂商发布各自首款TWS耳机产品,期间产业链业绩普遍高增。

图:2017-2023年音频产业链营收增速情况(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2017-2023年音频产业链利润增速情况(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