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获得收益的两个问题
投机,投资,适合就好,都有代价要付出。妖股的套路,纯粹玩的心理博弈,即彩票论。而不博弈妖股也很简单,每轮妖股过后,事后看看那一个个瀑布跌,直到看吐为止,自动获得妖股免疫技能。妖股如赌场,不怕你赚钱,怕你不玩。利弗莫尔就是典型。
金融行为学,就是类似川普胜选、当选的过程中,A股炒作川大智胜,这是有什么联系吗?当然没有,而是游资贴标签,炒作过后才给你所谓的“解释”。近期我们看到川发-龙蟒等炒作“蛇”的玄学股越来越多了,逻辑也越来越难以琢磨,包括上周甚至炒作所谓“白素贞”(大恒-科技实控人是郑素贞),本周炒“葫-芦-娃”,之前还有炒斯莱克(蛇snake的音译);这其实是资金告诉大家,没啥好的热点,所以就开始“玩梗”。对股民来说,参与不了,没必要硬来,本身就是愿者上钩的手法。
通过交易获得收益会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做一次差价并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差价;一个是你不敢重仓位投入,那即使赚了十倍对于整体收益影响有限。决定你投资收益的无非两条,一条是关键标的,另一条是关键仓位,除此再无其他。因此,我们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盈利系统,那就是劳碌到死,不断地主动操作,随机模式的结果是悲惨的。拥有长期稳定盈利模式,才是幸福的,当然慢慢变富是核心。
股市能否刺激消费,大家怎么看?诺贝尔奖得主席勒教授,研究了14个发达国家的股市和楼市,无论从季度还是年度数据看,股市涨跌对总消费没有影响,但房价涨跌对总消费有明显影响。随后又研究了1982-1999年美国的股市大牛市,发现仍然没有财富效应,股市并不能拉动总消费增长。实际上,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必然是会影响消费的,这里的关键是时效性,在上涨期间肯定是正向作用,但下跌期间又是反向作用。同时,请注意,这里是总消费,如果股市零和博弈,那么所谓财富效应,不过是财富重新分配,的确没改变总的消费格局。
养老模式?靠底层逻辑配置才可靠
《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自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所谓个人养老金就是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国家政策支持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自愿在特定账户存一笔钱,每年不超过12000元。与普通银行理财或基金、商业保险不同,个人养老金缴费,可享受延期征税的优惠政策,为推动个人养老金保值增值,通知要求优化产品供给,在现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基础上,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
初期官方想吸引一波不玩儿基金股票的新钱进来,而且还是几十年长期稳定的那种。但除了能抵点税,吸引力不大,最初一批买养老基金的,2年了还是亏钱状态。之前养老金只能买养老基金,结果都是亏损的,如今可以买新品种,自然就有吸引力了。证监会及时优化产品供给,今天已将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
其中跟踪各类宽基指数的产品78只,跟踪红利指数的产品7只,包括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普通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ETF联接基金。指数基金投资风格清晰、费率水平较低,纳入相关产品有利于丰富投资者选择。——A股的红利、红利低波策略的指数基金应该都进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可选品种列表了,这是个巨大的利好,因为它们是A股里极少数能跟标普500勉强比一下收益率、收益波动比(类似夏普率)的品种。
资产配置的意义
债券如何影响股市?其实,有一个比价效应,自己安全感。30年国债ETF在2024年涨得比较猛,到12月,累计涨幅20%。10年国债收益率2024年下行很厉害,已经向着1.6%迈进了,年初还在2.5%以上。而长久期国债,相当于加了杠杆,收益率大致就是久期×下行幅度。如果收益率上行,下跌幅度也是这样。债券持续几年走牛,股市如何,大家都懂,那这背后差距如何,大家也就都明白了吧。
2024年计划的2万亿再融资专项债已经发行了1.99万亿了。如今地方政府要大量增发专项债,低利率就是他们的诉求。这样的角度我们似乎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何债券最近广谱利率快速下行,10Y国债轻松破2%达到1.8%,却也再也没怎么看到央妈出来频道喊话、提示利率风险;当1.7%了开始干预了,但已经止不住了。这个阶段地方再融资专项债大量快速发行,可以理解地方政府的诉求一定是要低成本,这就是化债,新债换旧债,低利率换高利率,因此,财政部也会要求央行做好资金流动性支持的配合。
社保基金是多元资产配置,不仅投资股市,还会投资债市、不动产等其他资产,然后根据市场环境、经济周期等方面,动态调整不同资产的配置比例。如图,这是相关收益。A股方面,从2002年以来,A股大概经历了六轮牛熊周期,强势持续时间太短了,10%的时间都不到,剩下90%的时间就都是震荡下跌了,典型的急涨慢跌。对比,美股,典型的急跌慢涨,持股体验舒服,因此,搭配海外指数,对收益提升是明显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