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认输:那个设备我们没有做成

董明珠认输:那个设备我们没有做成
2017年01月06日 12:17 制造界

来源/制造界(ID:baixiu01)

作者/蓝讯

一支圆珠笔引发的赌约

2015年11月,董明珠与素有亚洲制笔王之名的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 ,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发起了一个“赌约”。节目中,邱智铭提到了一支圆珠笔的制造过程,坦承国内缺乏高端制造设备这一现状导致圆珠笔的生产设备至今仍靠瑞士进口。这时,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当即夸下海口:"一年之后,这种设备我负责交给你。"

如今一年过去了,董明珠的承诺实现了吗?

2016年12月25日,在央视《对话》栏目中,董明珠首次回应了“圆珠笔赌约”:“那个设备我们没有做成。”董明珠表示:“我们可以造很好的飞机······但是你再回头看我们的技术材料,核心技术不在我们这儿。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真正顶级发动机依然不在中国人手上。······所以那天在这儿看的时候,你拿出一个飞机模型给大家看的时候,这里面有哪几部分是中国人自己造的······贝发的笔芯,连一个笔芯制造设备都没有办法在中国解决。

" 虽然我搞智能装备才三年时间,我觉得这个东西对我来说太容易了。······所以当时我很自信地说没有问题。会议完了以后,半个月以后到他们企业,我带了一个团队过去,我说我来去看看。结果我们给他做了很多的改造,自动化的改造,一些设备工艺改造我们都做了,也合作得很愉快。但是最重要就是笔芯那个设备我们没有做成。没有做成不是因为我做不成,是因为他们的材料我没有。"

一支圆珠笔为何难倒了中国的企业家?这个看似微小的物件其实蕴藏着极为精密的技术。邱智铭介绍称,对于一支笔来说,长时间的磨损造成笔头变形,容易使滚珠滑落,从而带来漏墨的书写体验,而这样的体验无疑是致命的。因此,制造笔头的线材要求极高,需要它具备易切削、耐磨损、精密度高等特点。

一支圆珠笔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中国制造业在材料、技术和设备方面的痛点。在去年做客央视《对话》节目时,邱智铭就曾表示,在制造业的许多领域中,材料、技术、设备都是最大的痛点所在。其他的产业领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在他看来,国内加快研发速度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量产,才能大大改善制造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制笔企业有3000多家,每年可以生产400多亿支圆珠笔,占世界供应总量的80%。可以说,我国几乎垄断了整个制笔行业,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制笔的核心技术和材料都还依赖于国外,我们只不过是挣了微薄的苦力钱罢了。

泱泱大国造不出小笔芯

“只要你有决心,就一定能干好一件事”,是董明珠人生的坚定信条。然而,铁娘子这次在圆珠笔芯上终于认栽了一次。在她看来,毕竟材料技术不像电器,拆开就能看到内部结构。构成圆珠笔的笔芯材料你可以分析它的构成,但是你很难知道这个材料本身是通过什么工艺什么技术生产出来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一支圆珠笔,对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选择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其中的技术含量并不小。笔头和墨水是圆珠笔的关键,每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笔头书写的流畅度和使用寿命。

据说,一支合格的圆珠笔,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

目前,我国已经可以满足球珠的生产需要,但球座体的生产,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由于国外生产设备对原材料的要求相对更高,国产不锈钢线材无法适用,也必须依靠日本进口易切削不锈钢线材。同时,与之相匹配的墨水也要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

用国外的设备和材料生产不锈钢笔头,企业成本显然会更高,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进口一台设备就要400多万人民币。这些年制笔行业中,产业链低端的利润空间在不断降低,压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制造所处的尴尬现实

我们不禁疑问,一个能造出宇宙飞船、原子弹、航空母舰的泱泱大国,为什么会被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的“球珠”所困扰呢?

从表面上看,中国缺乏制造圆珠笔的模具,另外模具钢的生产也不合格,反映出的问题是精密制造研发能力不足。但究其本质,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背后对应着“中国制造”所处的尴尬现实,即“重点领域一马当先,产业系统性水平落后”。

这在我国各行业核心部件难以国产化的现实问题中可见端倪。比如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中大吨位、高端精密的发动机、液压泵阀等核心部件都依赖进口,电子信息产业中芯片长期以来难以攻克国产化的难题,机床行业高技术、高精密度机床生产核心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等等。

相对于钢铁产业,制笔是一个体量很小的行业。一家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可能就够制笔行业消化一年,对钢厂而言,这点利润微不足道的,它没有动力去搞研发生产,制笔企业也没有足够力量,因而只能依赖进口

中国人口众多,集中优势力量攻破马桶盖或圆珠笔领域的难题或许并不费吹灰之力,但要在所有轻重产业上都能保持这样的水准与态势,就需要系统解决整体产业水平不高、基础力量薄弱的痼疾了。

一支圆珠笔的背后,折射出我国诸多产业要素困局,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素材参考

央视财经

王俊杰/《谁最懂中国制造的痛》

朝晖/《中国能造原子弹,为啥造不出圆珠笔球珠》

版权声明: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其版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若涉及侵权,敬请联系我们,以便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