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长虹!还能产业报国否?

唏嘘长虹!还能产业报国否?
2019年03月25日 22:32 反做空研究中心

作者|刘工昌

“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的长虹,曾经是中国家电业的代表和骄傲,以长虹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企业集群的崛起,让具有传统品牌优势的外国企业纷纷退出市场,为中国赢得了一个时代。但长虹,并没有抓住自己争取来的这个时代,相反是在一轮又一轮的失误中走向了泥潭,无法自拔。

我们今天回顾长虹,是希望找出长虹这家公司发展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也希望看到这家企业在陷入困境之前所经历的教训。无论好坏,长虹都是我们的一个榜样,一个学习与研究的标本。

一份令人心酸的对照表

下边的四个表格,是由东方财富网发布的3月22日四大电器厂商的最新股指情况。

当我们把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四大电器厂商摆放到一起,不禁令人心生感慨。除了净资产与其他三家稍微接近点外,长虹总市值基本在人家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个曾经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撑起沪指盈利前景的公司,1999年3月5日,长虹总市值为303亿元,而沪市总市值为10665亿元,长虹占沪市的权重为2.84%。而为了迎合长虹,1995年8月15日,长虹公告送股派息当天,本应提供技术保证的上交所偷偷打开“后门”,擅自批准长虹转配红股上市,并定于8月21日长虹送股除权日同公众股的红股部分一起上市流通。(长虹转配股事件始末2008年11月25日和讯网)

时间过去了整整20年,到了2019年3月22日,长虹总市值175.4亿,而同一天沪市总市值是32.06万亿元,长虹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上述四个表格中,最刺眼的是净利润,作为一家如此声名显赫的公司,其净利润仅为同行的一个零头,甚至连离前两者的百分之一都不到。而后面的市盈率、毛利率、净利率、ROE无一例外都是“低”,不要说和这些龙头企业,就是在所有52家家电行业企业中也是位列最下半区。很难想象,这就是当初那家豪情喊出“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公司,一年辛苦下来净利润为可怜的2.05亿,也就是一线城市一套好一点的别墅价格。

那么这究竟是不是一次偶发的事件呢?我们来看看长虹最近几年的表现。

长虹2018年财报还没有发布,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最近5年业绩来看,营业收入在500到700亿,好理解。我相信大家看后有一个问题很能无法理解,那就是营收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都几乎是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净利润为什么会出现从2亿多到10几亿的巨大反差呢?唯一能解释的只能是,变卖资产与依靠政府补贴。尤其是后者,可能贯穿这5年。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净利润的财报还要更难看。

以2017年为例。这就是长虹通过处置非流动资产、领取政府补助得到的1.3亿元、1.4亿元,扣除了这两笔巨额资金,长虹由盈转亏也就理所当然了。

其实,早在2014年、2015年,长虹扣非后分别亏损16.8亿元、4.8亿元,如果没有2.6亿元与2.4亿元的补助款,当时恐怕就已经“带帽”了。(四川长虹沦落之路:“烂账+豪赌”失去十几年,押宝人工智能会有未来吗?2017-11-21来源: 财经网(北京)作者:鸿辰)

身在家电行业的四川长虹,无论从财务指标还是当今市值,也似乎都没能挤进家电行业的前列。

看到这样的场景,相信每一个关心长虹的人心里都不是滋味,作为几代人的记忆,长虹曾带给人们许多难忘的东西,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也许真应该好好探究下它背后的原因了。

令人震撼的辉煌

公开资料显示,四川长虹创立于1958年,是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由军工转向消费电子,但真正崛起该是1985年的倪润峰上任。上任不久,他就抢在国家相关政策关门前夜,从日本松下引进了最新一代彩电生产线。这是当时国家批准引进的最后一条彩电生产线,也是同时期引进的国内同行业中自动化程度最高、单班生产规模最大的一条生产线。

被同行称为“价格屠夫”的倪润峰通过三次价格大战让长虹彻底站立。

一是1988年,国家取消物价双轨制前后,彩电厂家受管制而死气沉沉的当口,倪润峰以低于黑市价、高于国家牌价的价钱向消费者出售。

二是1989年,国家针对彩电行业的调控政策出台,每台彩电征收600元特别消费税。眼看工厂账上的流动资金只剩下了1000多元,倪润峰在当年断然做出了一项惊世决定:在全国范围降价,每台让利350元,这是中国家电业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降价。

三是1996年3月26日,长虹宣布:旗下彩电降价8%-18%!随后各大彩电厂商迅速跟进,沉寂多时的消费被彻底激活。率先垂范的长虹无疑是最大受益者,市场占有率从年初的22%猛增到年底的35%,一举超过所有国际品牌。到这年年底,国产品牌已经占到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就是长虹众所周知的价格战故事,今天人们提起倪润峰和长虹,似乎就是他除了会打价格战外,并没给长虹更不用说给中国家电带来什么。如果从长虹拥有的国民声望所应有的根本性的技术突破这一项看,这么说也许不无道理,其实现在除了华为外,所有的中国公司都存在这一问题。但问题是,价格战谁都会打,为什么只有倪润峰的长虹能把价格战打得这么好,而其他厂家却做不到呢?

主要是以下两点:

一是找准时机,这特别关键。

在国家对耐用消费品流通领域严格管制后,市场混乱得到初步遏制,流通领域却显现萧条迹象,国家出台放开价格管制,政策的反复使得市场一线厂商诚惶诚恐,他们还忌惮管制余威不敢妄动,需要时间来研判政策的稳定性,倪润峰却敏锐嗅到良机,看到彩电紧缺,长虹彩电走俏,黑市价格更是高出国家牌价一倍。果断上提价格,结果在1988年便实现了1.97亿元的利润。

1989年国家对彩电收消费税,长虹再次逆势,不过这次是降价。在各彩电厂商纷纷上告长虹违背物价令时不久,国家却出台了关于取消彩电特别消费税的决策。原来忙着奔走告状的同行厂家这才如梦初醒。当他们开始发力销售时,长虹的20万台库存彩电已经销售一空。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彩电关税由35%下降到23%,索尼、飞利浦、韩国三星等闻到风声后纷纷与中国合资生产彩电,总量达到1000万,而国内彩电市场年需求量约在800万台左右,国内彩电业可谓面临生死攸关考验。对此倪润峰决心一搏,用自己的价格优势拼掉对方的品牌优势。就是我们上面说的第三次价格战。经此一役,到了90年代后期,日本家电企业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领先优势和品牌号召力。

事后,倪润峰说:“我思考了整整一个冬天,直到春节还在算账,考虑来、考虑去,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不降价不行!”(【致敬40年】原长虹总经理:在长虹30多年,我眼中真实的倪润峰2018-11-25 来源: 正和岛)

逆势而为,在别人不敢干的时候冲上去,看似简单的勇气驱使的价格战让长虹大获全胜,其实其背后是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对政策的熟练研判,对市场的准确度量。

二是,敢于如此大幅降价与洋品牌硬拼,而消费者又买账,考的不仅仅是价格,还有价格控制背后的质量水准。

前面讲了,长虹发家靠的是引进的日本松下的一套技术设备,而除了设备的引进,在管理与技术实践中,长虹也牢牢把握松下精髓。

例如长虹员工每天早上晨会,背诵长虹精神,都是倪润峰从松下学来的。他认为透过这种小技巧,可以提升员工的向心力,且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倪润峰创造了“倪氏二五三单元工作法”,即一年有50%的时间跑市场,到销售现场掌握实情及督导销售工作;另外50%的时间从事经营管理,到生产一线指导工作。将一天工作分成三个单元,上午四小时与产销一线领导共商长虹的发展大计,下午四小时与国内外洽谈业务,晚上四小时从事学习、算账理财。

14年修炼如一日,倪润峰终于成为“超前、超速、超人”的知名企业家。首先,倪润峰具有“经济动物”追求盈利的特性和敏感度,灵活的价格感觉体现了一个企业家基本的素质。(长虹倪润峰:纵横驰骋二十年2005年8月17日 信息来源:政府采购网 )

我们看到,正是如此,才使倪润峰和他的长虹拥有当时在中国做企业极为罕见的品质:极为严格的质量控制与极为敏锐的市场嗅觉。也正是得益于这两点,长虹电视在那个时代质量与性价比的美誉居高不下,同时也保证了它总是走在同行的前列,几乎成为中国电视的代名词。到1997年,长虹进入其辉煌的顶峰。

囤积彩管倪润峰被解职

1998年,长虹忽然进入多事之秋(《瞭望周刊》之语)

先是济南遭遇拒售风波。1998年2月21日,长虹彩电在泉城济南遭遇了尴尬的一幕,发生了济南市7家国有商场以长虹彩电存在大量质量问题和服务投诉而厂家不予配合为由,采取统一行动,拒售长虹彩电。这是一起严重的企业危机事件,联合拒售的商家声称长虹彩电存在大量质量问题,势必引起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信任危机和彩电的滞销,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企业危机公关,“济南拒售风波”终于平息。

再是与长虹具有重大关联关系的“郑百文”沦落。上述事件之后不久,四川长虹即对销售策略作出重大调整,放弃单纯依靠大批发商的营销体制。曾经在家电市场和股票市场风光无限的与长虹、建行结成了“三角信用关系的“郑百文”顷刻失衡沦为ST。这些都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引发了媒体对长虹的激烈质疑。

这年年末,更发生了时任长虹销售处湖南管委会主任的范德均举报四川长虹1998年虚增销售收入50亿元的事实和方式,并进而提出四川长虹1999年度配股属于非法行为。他指证,1998年度应收商业承兑汇票71份,共计22.5亿元,均为四川长虹作假结果。此外,四川长虹还重复记录销售旺季收入,这部分的金额约为20亿元。同时,该年度四川长虹还有多项损失未全额实际计入,也没有进行存货跌价、坏账计提会计处理。后虽经法院判决其为挟私报复,但先后有7个人以不同方式举报过长虹。仿佛埋藏多年的地雷轰然炸响,1998让长虹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长虹造假门迷雾:英达公司两任老总涉嫌犯罪2010年03月16日瞭望东方周刊李蔚)

处于风口浪尖的长虹急于摆脱窘境,这时突然来了一个“机会”。

1998年4月,饱受亚洲金融危机之苦的广东三家彩电商创维、康佳、TCL突然宣布降价,传媒称之为“恐慌性抛售”。不过媒体有些纳闷,习惯了价格战的长虹此时却按兵不动。直到11月18日,长虹老总倪润峰突然宣布:长虹已垄断下半年国内彩管市场,21英寸占76%,25英寸占63%,29英寸几乎全部吃进。此时,传媒才恍然大悟,业界顿时哗然。

原来,在别的厂商为降价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国家宣布严厉打击走私,沿海走私彩管的通道被切断。当其他企业尚未完全窥破这一天机之时,倪润峰已经先下手为强了:“在彩管厂家大量积压彩管的前提下,我们和管子厂家商量,你最低不亏损的保护价是多少,我们足额收购,这就是长虹‘建仓’,价格大战转为资源大战。到了旺季,我们和彩管厂商量,每个月把价格往上加一些,所以三四季度到明年一月份,我们都签了合同,目前都按合同走。”

倪润峰说:“兄弟厂家管源紧缺,于是跑到北京去闹,要求信息产业部‘开口子’,进口一些25寸、21寸管子,但是国务院有禁令,25寸、21寸一律不许进口。国家每年只发一些进口许可证,都是29英寸以上的。”对于长虹垄断彩电一事,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长虹买管完全是企业行为,政府不干预,不能偏激地戴“囤积”的帽子。人们此时才领会到“老大”的厉害。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长虹大量吃进彩管,加上原来几百万台的库存,要占用七八十亿元的资金。这等于是下了一个非常大的赌注,它在赌的不仅是当年旺季的销售,而且是股市——它要结束疯狂下跌的股价,重新成为龙头股,实施配股计划。

但长虹如愿了吗?长虹在媒体上公开垄断了300万只彩管,而事实是,长虹花了购买300万只彩管的钱,却只得到了82万只彩管。因为当时长虹把钱给了彩管厂之后,并没有把彩管拉回绵阳本部,而只是将自己的彩管暂存在各彩管厂。而此时其他彩电生产企业一方面通过游说信息产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使原先广东存在的大量走私彩管合法化,另一方面通过关系偷偷购买八大彩管厂仓库中存放的已经属于长虹的彩管。而彩管厂觉得有利可图,又偷偷地把本属于长虹的彩管卖了,等到长虹发觉市场不对,再要求要回自己的彩管时,只得到了82万只。

各大厂商丝毫未受长虹囤积彩管的影响,市面上彩电销售一切正常,而长虹想垄断彩管进而抬价的希望完全落空,相反,长虹却因囤积不成导致垄断泡汤,存货急剧上升。用当时TCL副总袁信成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的话说是,长虹要在短短两个月内卖出去几百万台机子,压力很大。长虹被迫第三次降价销售,祸起彩管的直接后果是,它的股票脱水到了1分钱,倪润峰被“解职”。(祸起彩管“奇货”不可居 2005年8月19日 信息来源:商界名家)

长虹由此开始步入衰退期,其标志就是主管多次变动。

走上等离子的邪路

1999年,长虹主营利润由1998年的31.6亿元下滑至1999年的15.7亿元。四川省政府和绵阳市政府决定启动“长虹变法”。2000年5月15日,绵阳市政府宣布倪润峰不再担任长虹集团总经理职务,总经理一职由原长虹集团副总经理袁邦伟继任,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博士后赵勇任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长虹集团的高层领导由过去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变为“两块牌子,两套班子”,原本想提高效率,结果却相互掣肘,弄得产权和权责都不明晰。

2001年2月10日,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的领导班子再次做出调整,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倪润峰出任公司总裁(CEO),集团公司总经理袁邦伟、股份公司总经理赵勇、副总经理王凤朝出任执行总裁。此次调整之后,倪润峰的头衔成了董事长、党委书记、CEO、法人“四位一体”。

由于在上次的调整中倪润峰辞去了总经理一职,他此次的复出因此被称为“重出江湖”。复出的倪润峰以CEO身份重掌长虹集团大权,连烧三把火———大范围降价、推出精显王背投彩电、为长虹的“大企业病”开出药方。重手之下,长虹似乎重现生机。

可惜生机转瞬即逝。

目前公认的事实是,长虹的落魄,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是其与美国公司APEX纠纷所导致的30多亿烂账,让长虹大伤元气;二是完全背离市场需求,弃液晶而投等离子项目,结果被市场越抛越远。

从下面的图表可见一斑。

图表来源于挣扎的四川长虹界面©2018-04-23 作者:张艺

第一次巨亏发生在2004年。2001年起,彩管囤积后的长虹国内市场风头渐被后来者赶上,重新出山的倪润峰急于开辟新的增长点,数度赴美考察后,决定与APEX公司合作,由APEX为长虹代理出口彩电。

表面看来国内国外双线丰收,长虹营收一片走红,从2001年的95亿元增长至2003年的141亿元。但一切皆为借条伺候的纸面富贵。2001年初,长虹的应收账款为18.2亿元,到了2003年底,长虹的应收账款已高达49.8亿元,其中APEX所欠款为44.5亿元。2004年年末,长虹公告称“美国进口商APEX公司由于涉及专利费、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及经营不善等因素出现了较大亏损,支付公司欠款存在着较大困难,”据长虹2004年年报显示,这笔坏账导致长虹在当年亏损36.81亿元。

自此长虹开始一蹶不振。2004年倪润峰卸任,现任董事长赵勇接棒。

2006年,赵勇在四川省“工业强省会议”上正式宣布,确定长虹投资方向为等离子屏。同年,长虹豪掷20亿美元,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收入囊中,随后投资7.2亿元,成立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等离子面板。

截至2013年底,长虹对虹欧的投资达到17.2亿元,结果却是年年亏损。到了2014年长虹终于忍无可忍,公告宣称6420万元出售虹欧公司61.48%股权。至此,长虹的这场豪赌以彻底失败告终。而到了此时,在等离子项目上,长虹已投资了40多亿元。

至此我们就见了上图的第二个大坑。

这两个坑,几乎所有研究长虹发展的人都能看得见。对前者,如果说,当时刚刚重新出山的倪润峰因为急于证明自己而交友不慎,尽管代价惨重,但多少有些病急乱投医,我们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对后者,早在2005年左右,市场已明确显示液晶电视的主流倾向,这里面尤其有一个极其醒目的反面例子,就是当时TCL弃液晶投资法国已过气厂家而遭几乎退市的处罚,李东升说了,当时欧美几乎一年之内迅速由传统彩电转向液晶,这一案例几乎震动全国,作为竞争对手的长虹不可能不知,为什么长虹还要坚持等离子,坚持了8年,直到伤痕累累才放弃呢?

这里面有一个基本问题是,液晶面板投资门槛高,而等离子要低得多,而当时的长虹一直处于抢规模而不注重效益的阶段,倪润峰的价格战在为长虹彩电创造市场奇迹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极为明显:连年的价格战让电视机制造变成一个微利行业,其净利一直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状态,在与APEX纠纷导致近40个亿的亏损后,元气大伤的长虹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往液晶上砸,再加上当时等离子也还能在市场上销售。

所以,微薄的利润成为阻碍长虹投入新的技术研发的一大因素。当年赵勇便是以钱为衡量标准而不看技术发展趋势——以液晶面板投资更贵为由,选择了等离子面板。(曾经辉煌二十年的彩电大王,是怎样一步步衰落的?来源:李雪梅快刀三侠转载自 马永斌资本频道)

至于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甚至液晶占市等离子卖不出去已完全趋于明朗的情况下,为什么长虹始终不能迅速止损,及时回头呢?这里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主管判断上的战略失误,还涉及到长虹背后的体制问题,下面再说。

毫无亮点的多元化

谈及长虹时人们常发出的第三个话题是:毫无亮点的多元化也是拖垮长虹的间接原因。在长虹,有一些内部员工甚至以“大树底下,寸草不生”来形容长虹多元化发展的失败。

以上市公司为主体,长虹旗下控制的子公司、孙公司以及联营企业等主体多达147家;2016年这一数字为152家。

这年同样从事家电业务的美的集团,营收2400亿元,旗下参控股公司36家;青岛海尔,1600亿营收,旗下参控股公司98家;格力电器1500亿元(年报未出,预计金额),参控股公司59家。

数量如此众多的这些权益主体,从事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彩电、白电、IT直到包装印刷、房地产、商业贸易等领域,业务布局遍布海内外。包括上市公司母公司在内,2017年这些参控股公司为四川长虹贡献了776亿元的收入,折合每家公司5.3亿元。

看起来是遍地开花,深究下来却是主次不分。属下有147家企业,却拿不出一款在市场上真正叫得响的拳头产品,这不能不说是长虹最大的悲哀。对像长虹这样净利润极其微博的公司来说,只有甩开包袱,集中精力寻求产品在技术或商业模式上的突破,从而寻求差异化竞争,才可能真有成效。而在缺乏主业突出的背景下,想搞大水漫灌的多元化布局,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可是在淡化传统优势彩电标签后,什么是长虹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恐怕连四川长虹的管理层自己也在困惑。从四川长虹2017年营收分布可以看出,公司有四项营收超过100亿元规模的产品,以家电出身的四川长虹营收占比最高的两项已与家电业务并不相关。

另外,据2017年公司年报显示,长虹主营产品中中间产品的营业额最大,为227.04亿元,其次为IT产品,为183.12亿元。电视141.10亿元,空调冰箱143.40亿元。其中,黑色家电中电池、机顶盒、通讯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13.1亿元、11.65亿元、1.72亿元。另外,运输加工业、房地产分别为公司贡献10亿元、6.2亿元营业收入。从上面的数据也能够发现,长虹如今摊子虽然铺得大,却没有核心竞争力。

界面新闻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说,主流彩电品牌彩电产品2017年的销量在250亿到300亿元之间,140亿元左右的营收数据不够理想,说明彩电的竞争力不够强。值得注意的是,彩电营收占比多年一直下降,也说明长虹的主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糟糕的业绩数据和公司的举动已经说明,寻求多元化发展的四川长虹,不过是在一种面目模糊的战略布局下进行的苦苦挣扎。(挣扎的四川长虹 界面©2018-04-23 作者:张艺)

为什么长虹的多元化如此不堪一击,必须承认,这是有客观原因的。由于长虹的生产基地身处内陆小城绵阳,其周围没有形成像沿海一样的电子产品的生产配套体系所组成的产业链。交通闭塞和运输线路的延长,这都使得长虹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运营成本来完整和构建自身发展所必需的产业链条,与此同时还得独自承担经营与销售过程中的全部风险。更致命的是身处内陆,远离市场原发地,使得长虹始终很难形成敏捷的市场反应机制。

但这还不是最根本的问题。

早在2000年5月,赵勇第一次执掌长虹期间,就曾试图规划拥有多种产品、在多个领域进行拓展的新长虹,以改变长虹过于依赖因不断的价格战而使利润薄如刀锋的彩电领域的局面,可最终没收到什么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长虹当时分为赵勇主管的长虹股份与袁邦伟主管的长虹集团。两个公司都迫切争夺在新业务领域方面的主导权。

曾有这样一个事例,2000年下半年,长虹集团就已经研制出了长虹洗衣机的样机,甚至做好了规划,要与国内其他洗衣厂进行合作,由其他洗衣机厂生产,贴长虹牌,在适当的时候建立生产线或者收购生产线。但由于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之间相互扯皮,长虹洗衣机最终胎死腹中。这令那些负责研发的人伤心至极,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最后被束之高阁,成为一堆废纸。

但就算是赵勇当初的事业部制,也没有脱离“行政命令”的老路。以出口为例,当销售人员拿到订单后,他既需设计人员的技术支持,也需要生产线上的生产支持,但设计开发部门、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销售业绩并不挂钩。在各个事业部内部,销售部门与技术部门是平级的,而生产部门从属于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不仅负责出口产品的生产,更负责国内产品的生产,比销售部门级别相对更高,国际拓展部的命令并不能一杆子捅到底。

赵勇第一任期内,其在产品、市场、经营三方面的多元化努力的失败,无不与长虹体制有关。因此,2014年7月13日,赵勇履新后第四天,赵勇的新使命是治疗长虹痼疾,总结起来,就是长虹在组织架构重新调整的基础上要实现“产品多元化、股权多元化、市场多元化与经营环节多元化”,赵勇新政之中,一再强调了长虹内部体制改革、机制改革的重要性。长虹所有中层干部被重新任命。除1名干部因为某种原因被剔除外,长虹所有的中层管理团队保持不变。“除了国资委任命的4个人外,中层一个不换显得太正常了,正常得不合乎逻辑”。(新长虹“围城”2004/7/2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侯继勇、绵阳)

体制的桎梏在日后进一步窒息了长虹的健康发展。

首先体现在效率上。

2018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美的集团、TCL集团、四川长虹的存货分别为116.62亿元、244.25亿元、154.17亿元、158.48亿元。但从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来看,四川长虹以3.31次、81.65天落后于其他同行企业。(老牌电器四川长虹风采骤减难卸存货包袱2019年01月22日来源:投资者报)

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而且还被用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的绩效。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存货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从上表看,长虹在于其他几家电器厂商相比,存货周转率最低,也就是商品周转效率最低。

根据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四川长虹的存货为157.56亿元,其中库存商品为69.58亿元。同时2014年到2017年,公司的库存商品占存货比重分别为47.97%、46.69、46.58%、44.17%,占比较大,公司的产品出现了滞销的现象。毫无疑问,体制带来的效率问题是主要因素。

再就是盈利水平上

以2017年前三季度为例,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达到544亿元。但是,净利润却下滑了68%,为1.6亿元,而扣非之后,则亏损7576万元。

为什么营业额增加,净利润却大幅减少,难道是赔钱赚吆喝?对此长虹方面的解释是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等造成,问题是除了这些客观因素,没有主观因素了?

以2017年长虹集团各主营产品运营表现为例

第一眼给人的感觉是,摊子铺的很开,几乎没有什么主打产品带来核心收益。这一点都能看出。还有一点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就是每项营业收入的背后都要付出巨大的营业成本,这里除了技术缺乏足够的突破性外,跟长虹作为国企的运营不透明导致的各种灰色收入的流失有没有关?以代表创新的研发支出来看,2017年全年12.1亿元的投入(其中4.14亿元予以资本化,以降低对利润的冲击),仅为当年营销费用的20%。宁可花钱买市场,不肯多花去攻占市场制高点。

长虹还能走多远?

据长虹内部人士介绍,1999年长虹就开始制定民营化计划,核心便是国有股减持,目标是逐步使旗下的上市公司成为国有股所占比例不超过20%的股权多元化的公众公司,其中便包括管理层对公司国有股的购买(MBO)。但到2002年绵阳市政府把倪润峰的年薪提高到120万元左右,并承诺给予领导者期权时,长虹已走完了高速增长期,也就意味着管理层实际上已经无法拿到期望中的期权。之后,飞利浦、新鸿基、微软等企业与长虹频频接触但都以无果而终。

必须承认,长虹当时未能顺利完成民营化,与当时国企民营化严酷的社会环境有关的。当时有个因兜售国企改制而红得发紫的经济学家郎咸平针对长虹的民营化就进行过专门的批判。2005年12月27日,在郎咸平成都演讲会上,在郎咸平完成对中国国企改革等焦点问题的演讲后,四川长虹董事长赵勇第一个站了起来,向郎咸平发起提问挑战,郎咸平立即回应,这场辩论逐渐演变成情绪化的争吵,其浓重的火药味很快被媒体捕捉到,迅速成为焦点事件。

郎咸平在2006年发表“剖析四川长虹”一文中说,现在我们的某些企业家,是如何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来达到坑害国家、坑害中小股民、坑害银行的目的。储备大量资金,合作伙伴金信系购入长虹股份,只等MBO时机成熟,一起计提,造成亏损假象,打压股价,然后倪润峰就低价收购长虹。

郎咸平在毫无一手证据的情况下,对倪润峰进行了近乎妖魔化的推想,可悲的是,这种言论竟然广有反响,结果是,这个把一家净资产从3950万元的工厂迅猛扩张到133亿元的明星公司的老人,告别他倾尽无数心血的长虹时,仅仅持有四川长虹股票7900股,这点钱甚至赶不上多年后郎咸平以法律的名义向同居数年的模特女友索赔的数目。经济学家周其仁说过“我们有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和最便宜的企业家”,用在倪润峰身上也许最合适。

界面新闻曾经在数十人的小范围做了一个简单的品牌调查,如果购买彩电你会选择哪个品牌。在各国产品牌中,长虹这一选项几乎被忽略。

不妨再来看看天猫数据。同样是主流55寸智能液晶彩电,以各自天猫旗舰店销量最高的那款产品来对比,长虹爆款产品总销量不足2万,海信爆款产品近8万,而小米电视超过了11万。天猫销售数据清晰揭示了这家公司在产品销售以及消费者认同方面的疲弱。

“长虹品牌已经老了,品牌力弱。年轻人在选择电器的时候,会选择更年轻化的品牌。”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提起长虹彩电时一声叹息。他表示,现在的长虹彩电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已经是数到了第四、第五,并非龙头。(挣扎的四川长虹界面©2018-04-23 作者:张艺)

为什么在这些年轻人父母眼里还是质量保证的长虹,到了这一代人眼里竟会沦落至此呢?我们先看这样一份调查。

2月25日,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研究部部长宋敬学发布《2018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2018年的家电市场,品牌整合加剧,传统大家电品类的品牌集中度持续攀升。在2018年,空调市场,TOP3品牌的零售额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72.1%扩大到73.6%,TOP5品牌的零售额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82.2%扩大到83.8%,冰箱市场,TOP3品牌的零售额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55.8%扩大到58.7%,TOP5品牌的零售额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74.7%扩大到78.4%,洗衣机市场,TOP3品牌的零售额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60.2%扩大到64.5%,TOP5品牌的零售额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76.6%扩大到80.3%。

而中国经营报记者查询奥维云网监测数据发现,今年1月,长虹彩电在线下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份额分别为12.28%、11.51%,位于海信、创维、TCL之后,居行业第四位。但实际上除彩电与冰箱仍居行业前五外,其他家电业务的份额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长虹空调在线下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份额分别为2.04%、1.6%;长虹空气净化器在线下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份额分别仅为0.12%、0.33%;美菱洗衣机在线下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份额分别为0.66%、0.35%。

至此我们应该明白,在质量标准日益趋同,不以价格而以品牌认知度为第一要素的今天,长虹在消费者心中大大落伍了。长虹突围的方向在哪里呢?

近日,长虹、海信、PPTV三大激光电视品牌携手苏宁,达成战略合作并现场签订2019年全年苏宁渠道10万台的销售大单,期望共同推动激光电视在高端市场的全面普及。但从统计机构披露的数据来看,激光电视市场的老大是海信,长虹激光电视的数据鲜有暴露。

“长虹开始推激光电视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它在推广上没有声量,也没做出规模来,这反映出它内部机制出现了问题。彩电作为消费电子,市场变化很快,长虹在包括人才储备、渠道变革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知情人士分析道。(昔日“彩电大王”长虹进与退2000亿目标难言乐观2019年03月02日 中国经营报尹丽梅、刘媛媛)

而且激光电视受环境光的影响较大,且其成像画质、分辨率高不上去。这些原因决定了激光电视不可能成为电视主流。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奥维云网获取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激光电视销量达16.4万台。2018年,整个中国彩电市场的零售量规模为4774万台,激光电视占整体彩电市场的比例为0.34%。所有这些注定了长虹重点进入的激光电视难有大的作为。

2019年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四川长虹的涨幅高达10.10%。

不知在高清领域和人工智能方面老早布局的长虹还能走多远。

作者|刘工昌

(温馨提示:本文引用数据,均为官方数据,或为公开报道,未使用任何内幕消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