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埋葬首富的光伏行业,把隆基变光伏茅的李振国,如何破除魔咒?

在埋葬首富的光伏行业,把隆基变光伏茅的李振国,如何破除魔咒?
2022年11月28日 10:23 反做空研究中心

作者|刘工昌

2022年4月,《财富》杂志公布“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其中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入选,同时他以129亿美元财富位列《2022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42位。

2022年8月18日,福布斯中国发布2022中国最佳CEO榜单,其中光伏领域隆基绿能李振国位列第三。全榜单详情如下:

2022年11月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在本次榜单中,能源行业共计59位企业家入围。来自陕西的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以725亿排名53位,并蝉联陕西首富。

这里要说的是,在传统能源大省的陕西,李振国致富靠的不是煤炭和石油,而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光伏行业。

“光伏首富”魔咒

提及首富,光伏行业曾有两个名字广为人知。

2006年,施正荣以186亿身价荣登中国首富,2007年,彭小峰登上江西首富的宝座,而带他们登顶的都是同一行业——光伏。

首富光芒不仅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大量涌入的热钱,还有产品原料的疯涨。尚德等大部分企业选择以高价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而赛维、英利等企业选择了自建工厂。

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国家对光伏产品需求下降,其主要商品多晶硅价格也随之暴跌到50美元。这就使得无论是当初签下高价长期合同的尚德,还是自己建厂的赛维的资金链陷入空前紧张,但他们仍然还在冒险加杠杆扩张。

2011年,欧盟、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基本被掐断。

赖以生存的出口基本被关闭,国内内卷又根本无利可图。2013年初,尚德资产负债率达到81.8%,市值由49.22亿美元暴跌到1.49亿美元,并在当年3月20日宣布破产重组,其创始人施正荣远走他乡。

而赛维负债更是高达200多亿,彭小峰高价吸储为生,招致锒铛入狱。2016年赛维遭破产清算。

“光伏首富”在人心中简直成了一个魔咒。

三次重大选择造就“光伏茅”

李振国出生在河南,后全家搬到了西宁。1990年李振国从兰州大学毕业,经多地工作辗转近10年后回到陕西,后李振国接受采访时说,这10年是他养家糊口的阶段。2000年,李振国创办西安新盟电子科技,这就是隆基股份的前身。

2000年后的中国光伏行业多晶硅风口曾造就过一个个首富,而李振国和他的团队却始终在潜心研究单晶硅项目。这10年被李振国称为自我价值实现的10年。2010年,隆基股份第一次在A股申请上市未果,后于2012年成功上市。此后隆基股份历经了三次重大选择,最终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

第一次选择:引发单多晶之战。

2006年被视为隆基战略性进入光伏行业的真正起点。这一年隆基对光伏技术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后认为,要想让光伏发电成本尽可能降到最低,单晶是最合理的选择。

当时尽管多晶硅技术转换效率比单晶低,但作为太阳能发电市场的领先企业的夏普、京瓷等主流组件都采用多晶硅型,多晶硅技术是光伏行业的主流路线。

隆基选择的这条路,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在与主流作对,其产品也遭主流市场排斥。但隆基咬牙坚持。

这场拉锯战历时10年,终于在2016年出现了实质性的转折点。2017年12月,美国太阳能发电市场调查咨询公司spv在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市场报告中表示“单晶硅型”太阳能电池板出货量首次超过“多晶硅”。李振国的隆基笑到了最后。

第二次选择:积极培育金刚线切割技术以降低单晶成本。

单晶硅能打败多晶硅,主要是成本方面获得了突破,而其成本的降低又取决于隆基主推“金刚线切割”的技术。相比于传统硅片生产的砂浆切割,金刚线切割工艺具有切割效率高、切割损耗小、环境污染小、有助于薄片化等优势,能够显著降低单片硅耗以及非硅成本。李振国在采访中谈到“2009年我们就判断了金刚线是未来”。(1)

2012年底,李振国与团队决定逐步导入金刚线切割技术。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初期使用金刚线切割技术一直亏损,李振国团队以公司能承受的最大亏损范围允许切片厂每年亏4000万,但不到半年金刚线切割的成本便开始下降。

此后,随着多次拉晶、增大装料量、快速生长以及金刚线切割、薄片化等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单晶硅片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以PERC为代表的高效电池技术对单晶产品转换效率的提升效果明显。作为以上技术创新最主要的力推者的隆基,最终在多晶硅最主要的堡垒——性价比上取得巨大突破,单晶硅用性价比打败了多晶硅。

2013年年底,隆基单晶硅片产能达到1.6GW,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供应商。2014-2015年隆基在实现了80μm以下金刚线领域的突破的同时,在铸锭炉、单晶拉速、拉晶工艺、材料、自动化等方面都进行了科研创新,金刚线切片技术也趋于成熟,在2015年开始大规模使用,每年可为光伏产业节约120亿元。

第三次关键选择:涉足电池组件领域。

2014年起,隆基开始介入下游电池和组件环节。

2014年11月,隆基出资4609.55万元收购了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85%股权,这预示着它开始向产业链下游的电池组件环节延伸。

2015年国家推出了“领跑者计划”,对多晶组件转化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时,多晶产品只有20%能够达标,而单晶产品80%都符合要求,新的政策对单晶产品有了明显的倾斜。隆基也借势开始大规模布局下游,首先是将乐叶光伏位于衢州的生产能力扩充到2GW。2015年6-7月又筹划建立泰州基地。

至此电池片环节成为新一轮技术迭代的主阵地。有业内人士曾对澎湃新闻表示,此轮技术迭代将导致的惨烈程度不亚于上一轮单多晶之争的行业大洗牌。

自2017年以来,隆基不断加速电池、组件产能建设的步伐,一体化规模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公司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到105/37/60GW,并且公司规划2022年底三环节产能将分别达到150/60/85GW。2022年3月,隆基股份在一周内两破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这是继2021年七次打破世界纪录后的又一次技术突破。

2022年11月19日,在第十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隆基绿能(601012.SH)宣布,已收到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的最新认证报告,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26.81%。“世界太阳能之父”、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格林当日通过视频宣布这是目前全球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68年光伏史上,中国光伏企业首次创造了硅电池效率的最高世界纪录。发布会后,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称,量产电池转化效率每提升1%,意味着降低系统成本约4%。

2022年11月2日,隆基绿能在杭州正式推出了基于HPBC电池技术的全新组件Hi-MO6系列产品,以用于分布式应用场景。隆基绿能的数据显示,HPBC电池的标准版量产效率突破25%,叠加了氢钝化技术的PRO版,效率可超过25.3%。

李振国提出,从技术角度看,光伏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最便宜的电力能源。中国光伏行业非技术成本太高,导致上网电价比较高,其中非技术成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收取的土地租金和税费;二是资金利率成本较高;三是电力外送线路等其他成本。“当前对光伏企业过度扶持,有可能导致未来行业洗牌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困难,这也将是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李振国称。(2)

基于硅片、电池、组件三环节的全方位领先,隆基由此形成了从单晶硅棒、硅片到单晶电池、组件的近乎全产业链的一体化业务模式,并稳居行业龙头的位置。2020年,隆基登上全球组件出货量榜首,成为单晶硅片及组件双料冠军。而隆基也一路凯歌,市值超过4000亿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全球最大单晶硅片及组件制造商,并获得许多投资机构青睐加持,隆基也被称之为“光伏茅”。

公司的持续利好也带来了创始人资产的暴涨。2018年,李振国以145亿元的身价首次登上陕西首富宝座,并排在胡润百富榜第1223名。此后,李振国持续四年蝉联陕西首富,2021年他的身价更是涨到885亿元,在胡润百富榜中排名54位。

多方承压,隆基盈利不及预期

2022年4月27日,隆基股份交出了一份近年来增长率最差的年报“成绩单”。据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809.32亿元,同比增长48.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86亿元,同比增长6.24%。而在此前,机构针对隆基股份普遍给出了110亿元左右的盈利预期,最终盈利相差了近20亿。

制图:陈慧东

其实隆基已经连续两年净利润率同比下降。

图片来源:Wind

对此,隆基在年报中回应称,由于光伏产业链制造环节发展不均衡,主要原材料出现阶段性紧缺,再叠加铝、铜等大宗商品涨价,行业开工率有所下降,产业链利润向上游转移,原材料供给不足制约着终端需求。李振国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隆基的毛利率下滑,主要原因就在于原材料的涨价。年报显示2021年,其光伏产品原材料的成本同比增加了62.33%。(3)

具体来看过去一年隆基股份业绩增长状况。

首先是毛利率下降明显。2021年,隆基股份综合毛利率为20.19%,同比减少4.43%。两大核心业务太阳能组件及电池、硅片及硅棒毛利率分别为17.06%、27.55%,分别同比减少3.47%、2.81%。2022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1.29%,同比下降逾10%。毛利还在持续下降。

其次成本却上升很快。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营业成本645.9亿元,同比增长56.98%,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且同比涨幅最大,达496.25亿元,同比增长76.83%。另外2021年发生研发费用8.54亿元,较2020年研发费用增加3.55亿元,销售费用也增加7.17亿元。

再次是存货风险加大。2021年12月31日隆基存货规模达140.98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长26.46亿元,同比增长18.77%。

2021年隆基股份拟计提减值准备合计12.54亿元,远高于2020年的9.5亿元,主要包括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48亿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8.73亿元,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33亿元。

同时资产投资回报率有所恶化。隆基股份2021年经营资产报酬率17.56%,经营资产周转率1.35次,较2020年都有所恶化,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减值损失8.73亿元。

但固定资产类资产增长较快,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原值合计329.80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加23.25亿元。由于固定资产的增长,相较2020年固定资产周转效率基本稳定。

最后从经营现金流来看,隆基股份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23.23亿元,投资活动净流出71.41亿元,筹资活动净流出20.88亿元,本年度共实现25.78亿元的现金净流入。另外,隆基股份对下游资金占用的能力有所提高,对上游的资金占用能力减弱,其经营活动盈利带来的现金流入的能力基本稳定。

2021年隆基核心利润105.63亿元,核心利润变现率104.28%,2020年核心利润变现率105.91%,变现能力基本稳定。2021年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无现金缺口,合计现金净流入51.82亿元。与2020年相比,继续保持净流入。

2021年报隆基股份筹资活动现金流入72.69亿元,其中股权流入1.37亿元,债权流入49.93亿元,债权净流出0.14亿元,公司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富余,并进行股权扩张,开始有资金进行历史债务的偿还。(4)

公司可以亏损,却不可资金链断裂,总起来讲,隆基股份还处于较为健康阶段。

隆基的未来困境

隆基目前稳坐国内光伏产业头把交椅,被称之为“光伏茅”,但它的未来仍具有不确定性。

首先是原料涨价。

2021年上半年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成为政策和资本焦点,投资大量涌入,光伏企业纷纷扩产,导致硅料价格上涨。2021年初作为光伏上游基础原材料的多晶硅市场价仅为8.8万元/吨,但年内最高点超过27万,疯狂涨势几乎贯穿全年。

隆基也深受其害。2021年9月30日,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东方日升等五家组件企业联合发文称,在硅料价格一路飙升的情况下,很多已签订的组件订单将陷入严重亏损,呼吁终端企业适当考虑推迟电站安装计划。五家企业称,2021年光伏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截至2022年9月22日,单晶致密料价格相比年初累计涨幅已高达153%,玻璃同比8月报价上涨18.2%、胶膜同比8月报价上涨35%。然而,在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同步飙升的同时,组件价格全年依旧维持平稳,仅上涨约9.1%。(5)

原料上涨后随之而来的是光伏组件由产能不足到相对过剩的局面,光伏行业进入去库存阶段。2021年5月,隆基的主要对手中环股份率先降价,隆基直到2021年下半年也开始降价,在11月末至12月中旬两次下调单晶硅片价格,12月16日,隆基硅片价格降幅达到5.7%。

去库存使得硅片价格越降越低,这导致资本和市场对硅片生产商的业绩形成利空预期,并最终带来了股价跳水。截止2022年11月25日隆基股份股价45.73元,较一年前2021年11月走出的历史新高103.3元/股,跌去近56%。

同时库存过多带来了光伏行业价格内卷,而隆基的产业一体化模式又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为摆脱压力,隆基必须想法出海寻求生存机会。

李振国希望在硅片环节实现全球45%甚至50%的市场占有率。2021年10月,隆基股份董事长秘书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公司组件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9%。(6)

然而,过度依赖海外市场是把双刃剑。出口份额稍高就可能触发反倾销、反垄断调查,光伏行业的先驱尚德、赛维们就是这么死的。

技术过招决定存亡

就目前的隆基来说,整体经营依然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其相对良好的现金流运转使得股价波动并不算大事,去库存引发的价格竞争内卷也非致命,真正决定隆基生死存亡的还是能否保持技术上的领先。

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已由当初的单多晶硅片之争转向电池。隆基主要采用182毫米硅片,这种硅片生产设备和工艺成熟,一体化单瓦成本相对较低,但中环等公司采用210毫米硅片。东方日升指出,210系列产品及电池、组件设计的标准化,有利于系统降低土地、施工等成本,给下游系统设计和产品选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旦其应用环节风险得以克服,新的产能在技术上实现突破,隆基的市场份额和股价将受到挑战。

面对趋于白热化的竞争,隆基选择了坦然面对,“行业未来一定是完全竞争格局。隆基所打造的能力,是即便在惨烈的充分竞争环境下,仍能保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李振国坦言,隆基一直是“过剩论者”,尽管这一理念在2021年硅料短缺所致的涨价潮中遭遇了挑战,但长期来看,“短缺一定是阶段性的,过剩才是常态。”

当被问及隆基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点时,他认为,其一是超出认知的黑科技,其二是组织管理上的挑战,“要管理几万人的企业,没有现成经验”。对于第一点,隆基对各类技术创新的态度是开放的,“但始终站在度电成本最低的角度分析问题。”(7)

正是基于此,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被隆基视为在竞争残酷的光伏市场持续保持领先身位的不二法则。

据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隆基股份研发投入总额达25.92亿元,占营收的4.75%,非硅成本进一步降低,其中拉晶环节平均单位非硅成本同比下降9.98%,切片环节平均单位非硅成本同比下降10.82%。李振国援引第三方行业机构PV-Tech的调研数据称,隆基自2017年起已经成为全球研发投入最大的光伏制造企业,甚至超过了美国前两大光伏企业研发投入的总和。

另外隆基积极发力氢能作为“第二战场”。

2018年底和2019年底,李振国两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他在演讲中表达了同一个理念:“光伏加储能将会成为人类终极的能源解决方案”。氢能已成为隆基继光伏之后选择的另一块碳中和拼图。

在2021年年报中,隆基股份用了较大篇幅提及BIPV、氢能等新业务,上述业务也是隆基股份谋求转型的两大主要业务领域。不过,这两项业务是否能在未来为隆基股份提供强有力的业绩支撑,仍存不确定性。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绿氢行业的市场化之路仍然遥远。

对于新能源的未来,李振国寄予厚望,他的想法颇具浪漫气息:先通过光伏代替火电,实现“零碳排放”,再通过光伏进行海水淡化,用大量淡水植树造林、吸收和减少二氧化碳,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吸收固化,实现从“零碳”到“负碳”的飞跃,修复温室效应严重的地球。

但是,在美好的愿景和现实之间,隔着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以及隆基内部、外部潜在的诸多风险。光伏是一个竞争激烈,诞生过无数造富神话,也有无数先驱倒在了路上,成为人类清洁能源不断前进的代价。(8)

2022年10月24日,隆基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发表了一封公开信——《隆基的初心》。李振国在信中坦言:“我们是真想为这个行业、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却又极具价值的事。”“大家都在说,行业内卷已经达到了新高度。我们却看到,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李振国补充道。

在这封信的尾部,一张“11月2日,隆基新品全球发布”的海报尤其瞩目。“我们由衷地期待,在行业技术沉寂多年后,能再迎来一次真正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革命。”李振国表示,“过去的经验,足以让大家相信隆基的实力和眼光,也足以证明我们对于长期价值的坚持。”(9)

在尚德、赛维相继倒下后,今天隆基要做的不仅是自己要活下去,还要为备受外界质疑的光伏行业正名。只要不断创新,突破自己,这个行业定会迎来第二次生命。

注释:

(1)实录:专访隆基股份李振国:谈竞争策略、电池路线与氢能布局  澎湃新闻2022-01-05

(2)隆基电池效率破了全球纪录,总裁李振国谈目前光伏行业最大风险 马悦然 侯瑞宁 2022年11月19日来源:界面新闻

(3)竞争白热化!隆基股份业绩披露,多业务承压,净利润不及预期  时代周报2022-04-28

(4)2021财报季:隆基股份:净利90亿创历史新高,但盈利能力在下滑 2022-05-05罗盘君

(5)光伏产业发展陷“困局”隆基等五家组件企业呼吁回避“抢装潮”证券时报e公司2021-09-30

(6)隆基股份董秘回复:2020年全球市占率约为19%具备生产210硅片的能力 金融界2021-10-15来源:证券之星

(7)货殖列传:李振国:光伏产能必然迎来“过剩时代”,隆基对此长期备战 澎湃新闻   2022-01-01

(8)连续4年蝉联陕西首富,他是怎么做到的?发布时间:2022-01-29 来源:AI财经社《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魏一宁

(9)隆基李振国:初心未改致敬时代  2022-10-26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