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新三板挂牌,这家网红电商要去美股圈钱了

终止新三板挂牌,这家网红电商要去美股圈钱了
2019年03月20日 18:23 反做空研究中心

作者|Resin

如涵控股,听起来相当陌生,但是如果提到这家公司孵化出来的网红,张大奕,你一定不会陌生。

而最近,这家曾经挂牌新三板的网红电商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所递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网红电商如涵

社交媒体的发展,流量的大量涌现催生出一大批网络红人,由此开启了网红时代。网络红人坐拥巨大流量,但是与此同时,流量变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商成为网红流量变现最主要的渠道之一。最早只是网红利用淘宝将流量变现,典型代表就是刚刚兴起的电子竞技和游戏直播,不少知名游戏主播利用淘宝开零食店,通过游戏直播进行宣传,后来越来越多的网红主播也加入流量变现的道路。

如涵控股就是这样一家就着网红东风起来的网红电商。网红电商的经营模式和一般电商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网红”。简单来说,如涵控股不仅是一家电商企业,还“兼职”网红孵化,通过孵化或签约网红,挖掘和利用网络红人自身流量的价值,与网上购物消费场景构建相结合,通过网络红人的自制内容,如微博、直播等直接或间接带动消费。

如涵控股专门组织团队给签约的网红通过其粉丝数据为其进行定位和包装,为其设计变现方式,不仅仅只是在电商领域,还包括游戏、综艺、影视等泛娱乐领域对其签约网红实现商业变现。

在网红时代到来之前,如涵控股还只是一家名为莉贝琳的淘品牌,2014年,莉贝琳和当初还只是淘宝模特的张大奕合作开了淘宝第一家网红店,此时恰逢传统服装品牌“触电”潮流,没有品牌效应的“淘品牌”这时就有点难做了。在传统服装品牌频频“触电”之下,“淘品牌”此时也面临洗牌危机,社交媒体为她和如涵控股带来新的机遇。

▲超级网红张大奕

此时,人们对于“淘品牌”的印象都还带有“廉价”、“劣质”的固有思维,张大奕等初代网红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们这种观念,网红店开始火爆起来。

在与张大奕的合作中,张大奕负责在社交媒体上营销,而如涵控股为她提供IT技术和供应链上的支持。有了如涵控股背后的支持,张大奕在2015年一飞冲天,成为了超级网红,也成为微博上著名的“带货王”。2016年5月,在淘宝直播节上,张大奕在两个小时内就带来了2000万的成交额;2016年双十一,张大奕个人网店销售额过亿;2017年双十一,张大奕网店销售额达到1.7亿元;2018年双十一,张大奕网店在28分钟内销量过亿。

网红难供养

网红的带货能力比人们想象的要厉害的多。尝到甜头的如涵控股在张大奕之后,陆续签约了大金、管阿姨等知名网红,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如涵旗下共签约了113名KOL(意见领袖,这里即网红),在中国各大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共累积有1.484亿粉丝,2018年粉丝复购率为38%。

据如涵控股赴美IPO招股说明显示,通过签约的这些KOL,如涵控股分别在2017财年和2018财年以及2019财年的前三个季度,在各电子商务平台上促成了12亿元、20亿元和22亿元的总体GMV销售额。

但是尽管旗下签约了超过100个网红,张大奕依然是带动如涵控股营收的主力。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财年和2018财年如涵控股实现总净收入分别为5.78亿元和9.48亿元,根据招股书,以张大奕名义开设的网店占如涵控股2017财年和2018财年以及2019财年前三季度GMV的49.6%、51.0%和44.9%。

过度依赖张大奕,这是影响如涵控股营收的不稳定性因素。

另外,供养这批网红也会分走公司大量资金。据招股书显示,如涵控股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18财年前三季度的1.12亿元增加了42.3%,到2019财年前三季度的1.58亿元,主要是由于向KOL培训团队支付的工资增加以及与KOL支持和培训相关的费用。

如涵旗下总计签约的网红近110多个,9个月耗费1.58亿,网红的难供养可想而知。

从新三板转战美股

在如涵控股此次打算赴美上市之前,它还曾“借壳上市”新三板。

在张大奕的强势带货之下,如涵控股也一飞冲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注意到“网红电商”的潜力,争相追捧。

通过查询天眼查平台信息显示,如涵控股早在2014年底还没有网红经济概念时,便受到资本的青睐,获得赛富亚投资基金的A轮融资;2015年10月,网红经济初露锋芒之时,如涵控股又获得君联资本领投,赛福亚洲投资基金、远镜创投、昆仑万维跟投,总投资金额约1200万的B轮融资;2016年1月,如涵受到阿里巴巴的青睐,得到了阿里3亿的投资;2016年8月,如涵控股正式“借壳”克里爱登陆新三板,随后在11月的定向增发中,阿里巴巴以96.43元/股的价格,耗资3亿认购311.11万股,获得如涵控股9.58%的股份,君联资本、金石投资、启明创投、钟鼎创投跟投,总计募资4.3亿元。

▲如涵控股融资历程 截图来自天眼查

用阿里巴巴收购的价格来计算,如涵控股估值从发行前的2.14亿暴涨到31.32亿,估值翻了近15倍。

在2016年11月定向增发后,如涵控股最大股东和实控人仍为冯敏,持股比由46.43%稀释到40.05%股份,赛富资本、阿里巴巴、君联资本分别以9.59%、9.58%、9.56%的持股比位居第二、三、四大股东。

▲如涵控股十大股东持股比例  截图来自如涵披露财报

各大资本争相追捧,另外还有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入股支持,如涵控股在资本市场的大受欢迎也免不了出现电商的通病——亏损严重。

总所周知,电商早期主要以烧钱为主,亏损是常态,京东、拼多多都是典型案例。如涵控股也逃脱不了亏损的魔咒。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如涵控股仅在2014年和2016年两年中没有亏损。2015年和2017年都在亏损,且2017年亏损严重,据如涵控股2017年半年报显示,净利润为-1531.91万,同比下跌287.64%。

▲如涵控股2014年以来亏损状况  截图来自同花顺

2017年半年报披露出的亏损严重的问题沉重的打击了如涵。不仅没有披露第三季度财报,而且在公告延期披露2017年年报半个月后,如涵控股又公告不披露2017年年报。

2018年2月22日,在披露年报的两个月前,如涵控股还申请终止挂牌。4月26日,如涵控股正式终止挂牌。

▲如涵控股终止挂牌公告

对于如涵控股以上举动的原因,除了2017年度亏损严重之外,媒体还猜测与如涵2017年9月15日至11月期间的停牌有关。据如涵控股公告显示,如涵控股停牌是因为正在洽谈重大合同事宜,由于合同金额较大、涉及知情人较多,且最终是否签订存在不确定性,为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避免股价出现异常波动申请停牌。

如涵控股最终的终止挂牌被理解为2017年底洽谈的重大合同失败。而根据此前2017年半年报披露的亏损情况来看,该重大合同很有可能是在拉投资。

由上述原因可以推测,如涵控股此次赴美IPO可能是为了在美国股市募集更多的资金。但是据如涵控股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在2017年财年,全年亏损4013.7万元;2018年财年全年亏损8995万元;2019年财年前9个月收入8.56亿,净亏损5750万。

连续三年亏损,且如今净亏损还在进一步扩大,没有资本伸出援手,赴美IPO可能是如涵控股最后的救命稻草。

作者|Resin

编辑|小鬼当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