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柔宇科技:高通控制下的搅局闹剧?

【深度】柔宇科技:高通控制下的搅局闹剧?
2019年03月21日 18:45 反做空研究中心

作者|刘工昌

“大屏幕可以变得像纸一样薄,甚至可以卷起来随身携带!”10多年前,年近70岁的原德州仪器的高级副总裁西美绪先生听到正在斯坦福留学的刘自鸿提出自己要做柔性显现,把便携和高清大屏的需求融合在一起时,“惊讶得下巴都掉了出来”。

随后不断的有柔性显示产业化的消息传出。但人们真正看到这一奇景已是2013年的12月19日,在深圳一个金碧辉煌的大厅,刘自鸿首次公开两款柔性显示屏:“摊在手心,屏幕两侧翘起,略向中心弯曲,捏住屏幕一侧晃动时,屏幕会随风摆动,与摆动纸张的效果类似。”PPT显示,那两块屏幕均为手机屏幕尺寸,厚度却仅为0.1毫米。

接下来几年,关于柔宇与柔性产业的消息不断传来,如今,这一只在会展出现的奇景真正成了现实。

被小米抢走的风头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7月,柔宇在深圳龙岗建成首条超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触控产品量产线,设计产能达100万片/月。总投资规模是17亿美金左右。而柔宇投资约110亿元的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及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于2018年6月在深圳投产,满产规模超过每年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在柔宇科技的柔性显示屏产线点亮投产四个月后的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再接再厉,基于自主研发、量产的“蝉翼”柔性屏2代,推出了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并被美国著名科技媒体AndroidAuthority评为2018安卓手机“最佳创新奖”!

在持续不断的舆论造势下,柔宇的柔性显示似乎已瓜熟蒂落,人们只待上树采摘成熟的果实时,另一家公司却不合时宜的跳出来,抢去了柔宇的风头。

2019年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发布了一条微博,宣布小米做出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

第二天,小米创始人雷军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双折叠屏手机公布,小米为什么能够不断创新》,讲述了小米的创新之路。

也许见多识广的雷军和林斌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仅仅是按通常搞企业的惯例,隔段时间,要给关注他们的消费者一点惊喜,即使这惊喜变为现实还遥不可及,没想到却惹出这么大的风波,只因他们不知不觉间动了人家的奶酪。

1月24日,柔宇副总裁樊俊超在社交媒体上对小米折叠屏手机进行了公开的炮轰:

有名为小蒜苗的知乎网友概括了这份声明包含两部分内容:

第一,小米是吹牛逼的;

第二,柔宇是真牛逼。

1月24日,柔宇CEO刘自鸿也在微博直接开怼——“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对于此番言论,小米自然要做出回应:“我们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并称这款手机的柔性折叠屏本身是小米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

关于第一点,这的确是存疑的,因为小米的确没有给出量产日期,单凭借这一个视频并不能说小米真的攻克了折叠屏技术。为此樊总裁以近乎刻薄的语言暗示小米在国内牛皮哄哄,在国外当缩头乌龟。并且公开指责小米抄袭模仿柔宇的智能手写本。

关于这个抄袭的事要相关部门验证后作结,但说小米在国外当缩头乌龟,却过分了,作为手机厂商,小米没有龟缩国内,相反一直在努力走出国门,在国外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别的不说,在全球第二人口大国印度,有资料显示,小米的手机销售曾占据外资品牌的第一位。在东南亚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销量。

再看至于樊总裁指责小米不能做柔性折叠手机的理由:屏幕核心技术专利产线啥都没有的手机组装公司,买个别人的尚未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幕和概念机就说自己"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作为上市公司,难道只是重而无基,信誉何在,不怕被告?

小米的确没有自己的柔性屏幕核心技术,但就不能生产柔性折叠手机了?如果按那么说,中国的手机厂商生产的都不能称作手机,因为手机的核心技术都是人家的。可折叠屏幕手机的核心技术分为两部分,第一是柔性屏技术,第二是手机内部结构设计和元器件堆叠设计。第一部分有专门厂家做,第二部分也的要有人做才行。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则消息:2019年2月24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华为发布了首款5G折叠屏手机HUAWEIMateX。该产品最抢眼的则为该款手机的OLED柔性全面屏和独特的鹰翼式折叠设计。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证实,上述5G商用折叠手机的供应商为京东方。

华为被公认为中国实力最强的技术公司,但其柔性折叠屏幕供应商仍不是自己,那么华为算不算“手机组装公司”,是不是“重而无基”?有意思的是,面对小米与华为几乎同样的场景,柔宇对远在天边的小米“虽远必诛”,对近在咫尺的华为则视若无睹,除了忌惮华为背后汹涌的民族情绪,还有没有别的隐情?

樊总裁同时说,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自己核心柔性屏技术和柔性终端产品如可折叠手机技术并且两者都能量产的公司只有柔宇,三星在2019年会是第二家。也就是说,至少在2019年的现在,柔宇还是这个领域的第一。真是这样吗?

为何不与华为OV签约?

这里先从柔宇最为引以为豪的柔性显示屏说起。柔宇科技在1月29日发表的声明中对此有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在介绍了传统显示技术的发展历史后,说2015年前后,在AMOLED玻璃硬屏的技术基础上,三星又率先实现了AMOLED固定曲面显示技术的量产,并主导了LTPS(多晶硅)+RGBOLED的技术路线用于中小尺寸移动设备的高分辨率显示屏。此后其他显示面板企业也纷纷大力跟进,并被几乎全部采用。

但AMOLED最有前景的应用并非前述玻璃硬屏和固定曲面显示,而是柔性显示的不同。与传统玻璃硬屏或者固定曲面显示相比,可自由弯曲折迭的柔性显示屏技术难度极大,它需要在微米量级的超薄柔性薄膜上,通过数百步半导体工艺流程,将近百种微纳米材料制作成数千万个性能均匀且稳定可靠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发光器件阵列,并且能够可靠承受十万次以上的弯折。

由于柔性薄膜本身不具有玻璃和硅片的平整度和耐高温特性,因此无法照搬传统LCD或者AMOLED产业的技术,需要重新规划和定义整套材料体系、工艺流程、器件结构、电路设计和产品设计方案。这恰恰是柔宇从2012年创立时就决定瞄淮和挑战的核心领域,即下一代柔性显示产业化。

柔宇创新开发了不同于三星主导的LTPS(多晶硅)+RGBOLED的技术路线,通过新型低温半导体工艺成功实现了中小尺寸移动设备的高分辨率全柔性显示屏的量产,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没有采用国外主流固定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的企业。先后在国内外积累了25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对柔宇科技的这番技术声明,有人找出相关证据,认为夸大其实。有媒体指出,柔宇所做的柔性屏,供应华为的京东方与供应小米的维信诺早已在做,技术工艺上要比柔宇成熟。需要指出的是,柔宇科技所宣传的类六代全柔型显示屏生产线,其实就是行业内定义的5.5代产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六代。

柔宇的声明中声称已积累2500种核心专利,但有人质疑这一数据的科学性。根据企业查查的数据,柔宇科技多项专利信是实用新型专利,我国专利分为三类: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发明专利。其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属于用处不大的专利,柔宇科技有多少有价值的核心专利也是个很大的疑问。

为此柔宇声明中声称,有些人质疑,为什么在公开渠道只能搜索到柔宇部分专利,这是因为很多专利尚未公开,有一些核心技术的knowhow也不会公开。对于部分报道选择性地只把实用新型专利罗列出来,却故意忽略柔宇众多的发明专利,这种做法纯属误导。

那么谁说的更可信呢?根据前瞻产业网统计,柔宇已积累了18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单从国内专利申请情况来看,在国内累计申请了721项专利,其中,发明类专利409项,比重高达56.49%;实用新型类206件,占比28.45%。

自此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印象,那就是不管你对现在的柔宇有多大的意见,柔宇所从事的事情是业界所稀缺的,具有开拓性意义,而且它是真正有自己东西的。

但是这并没有真正打消人们的疑虑。人们的质疑主要有两点:一是既然你柔宇这么有前景,为什么投资你的没有与你产品销售息息相关的企业,反而都是些投行或政府金融机构?

对此柔宇在声明中说,在2014年柔宇发布柔性屏技术之后,公司陆续收到了多家国际知名电子企业的投资合作和收购邀约,但柔宇最终考虑与下游客户合作中立性以及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等原因主动放弃了签约,这是实际情况,而非某些报道臆测的技术问题。

关于为什么拒绝这些企业的签约,柔宇声称,这些厂商希望,柔宇把技术和产品路线图先提供给生产线,并在产线上跑通后,再签合同。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团队怎么好答应去做这样的事情呢?工艺很难通过专利去保障的。"刘自鸿表示,团队都反对,让面板厂代工制造柔性屏这条路无法走。(柔宇科技刘自鸿:“去TMD不可能”弯直男 摘自 一飞汇 2018-08-29)

柔宇的意思是没有相关企业对其投资是自己拒绝的结果,是自己想独立创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路。自此柔宇解释了不愿与这些企业签约的真正理由,柔性屏能否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指标,是"良品率"。良品率关键因素是工厂:有没有经验的人对工厂的管理非常重要。“中间其实有很多的过程,有的时候能把一个demo做出来,并不代表它一定能够实现产业化。在这个摸索过程中,我们砍掉了自己以前很多能够做出来demo,因为它不适合产业化的技术路线。”

也就是说,柔宇没有与华为OV们签约,不是这些企业瞧不上它,而是它担心这些企业能不能做出符合自己要求的“良品”来。

于是柔宇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筹建规划总投资约110亿元的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并于2016年在深圳龙岗正式奠基。在2018年第二季度终于把近千个大型设备组成的产线顺利建成点亮投产。

但接近柔宇科技的平板显示业内人士王振告诉锌财经,柔宇曾经向华为寻求融资,但没有完成,原因是它的技术达不到主流的水平。

核心产品在哪里?

柔宇的公开资料显示,柔宇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及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于2018年在深圳投产,满产规模超过每年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就是这个声明,同样遭到媒体的猛烈质疑。

“110亿元”与“年产5000万片柔性显示屏”这两组数据是什么概念?一位不愿具名的京东方工作人员告诉凤凰网科技:“投资这数,根本建不了产线...”

来自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京东方第六代柔性OLED显示屏在成都的一期和二期产线满产为4.8万片每月,总投资为220亿元-465亿元,算下来一年满产也不过57.6万片。撇开良品率的问题,柔宇的投资金额比京东方少百亿元以上,产能却是其百倍,令人费解。

公开报道显示,另一家柔性屏巨头三星一条月产能6万片的第六代柔性OLED显示屏,总投资成本在70亿-115亿美元。这两家的数据和柔宇的“110亿元”对比,“根本建不了产线”这个评价足以令人信服。

对此疑问,柔宇的声明中是这样说的,期间曾有人担心我们技术的量产成熟度,因为之前没有人做过这个技术路线的大规模量产,投产出货的事实证明我们做了正确的技术创新和选择;也有人认为我们投资110亿规模太小,因为其他传统显示面板企业做类似规模的AMOLED产线动辄投资两三百亿,他们不相信这么小的投资规模能做成。投产出货的事实证明柔宇采用创新的技术路线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体工艺和设备投资,加上团队的高效管理以及众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这条创新的路线是完全可行的。

面对着汹汹质疑,柔宇以一个“投产出货的事实”轻松搪塞过去,这里有人抓着不放了,你柔宇口口声声喊出货,究竟出了什么货?这里就涉及到柔宇的盈利模式,也就是其赖以生存下去的东西。

柔宇对外宣扬的盈利模式还整体来说就是“B2B+B2C”。“B2B”这块主要是柔性电子、柔性传感等产品,公司的客户主要是企业,公司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B2C”这块公司主要是做一些柔宇品牌的终端产品。

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成长趋势解读之——柔宇科技:自主创新,死磕到底黄天悦•2019-02-1109:55:45  前瞻产业研究院

这里我们先说说柔宇的核心产品,柔性电子、柔性传感等产品就是所谓的“B2B”,作为一家自称以柔性屏幕和柔性传感器为核心的公司可这个公司从2012年成立至今6年多时间,没有任何量产的屏幕产品,也没有采用大批采用柔宇柔性屏的第三方公司产品面世!

2018年年底,有媒体报道,柔宇科技在3个月内拿到40亿订单。王振说,“我们进行过市场研究和客户沟通,没有了解到哪家企业订购了柔宇的产品。”而柔宇官方也没有公布过其客户。

而B2C,也就是终端产品呢?

柔宇虽然相继发布了Royole-X、Royole-MoonVR头盔产品、FlexPhone™、柔记RoWrite、柔炬RoTorch、柔性屏时尚套装等多款产品,但不是产品小众属于周边市场,就是没有足够生产线,根本无法进入规模化放量生产阶段。

有网民查了各大购物平台,目前卖的最好的是柔宇智能手写板,京东评价5600++。但仔细看这只是一款带电容笔的黑白屏手写板。而另外一款产品就是柔宇的VR眼镜,评价只有200+。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都于折叠屏技术无太大关联,这也是柔宇颇受质疑的之处。

那么B2C端最重要的产品手机的状况又是怎样呢?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2018全球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售具有革命性里程碑意义的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

柔宇与小米谁是折叠机争执的当时距离柔宇公布过了快三个月了,这款手机还只是在官网采用“1000元定金+尾款支付”和全款支付两种预定模式,预订之后会提示自2019年1月1日后新下单,预计发货时间可能需要等待60-90天,也就是2-3个月才会给发货,谈不上实现了量产,称之为“PPT手机”也不过分。

在随后2月初的CES展会上,柔宇科技将这款新机进行了展示。有电脑报记者现场体验之后表示,尽管柔派手机也算是成品,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屏幕折痕明显,机身厚度较为“感人”,屏幕画质欠佳以及存在诸多系统BUG等。

仔细看柔宇的这款产品:7.8英寸屏幕,还是1920*1440的分辨率,这意味着其机身尺寸很大,和21:9的7.8英寸不可同日而语,但其机身厚度达到了7.6mm,电池不到4000mah,重量达到了320g。

这能叫手机吗?有网民说,柔宇那个机子即便是折叠形态,折叠了还是一大块,远没有小米的轻薄,实用性差得一批,这种东西,如果是小米或者华为出品,一定会被骂成狗的。所以无论从哪个维度去评价,这都不是一款可折叠屏幕手机,而只能称之为一款可折叠平板。即便不考虑它遥遥无期的量产。

除了在各种发布会和行业大会中展示的各种样品,锌财经在对柔宇进行了实地采访后认为,国内的消费电子、手机、平板电脑等,很少有企业买柔宇的屏幕。“他们的技术还停留在实验阶段,没经过量产的验证,要做成产业,很难。”王振说。(狂咬小米的柔宇背后:量产、技术与上市危机2019-01-27锌财经)

高通控制下的搅局之举?

至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场折叠手机发布之争的闹剧。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正式发布名叫“FlexPai柔派”的折叠手机,这款手机还搭载了高通最新旗舰芯片骁龙855。高通正式对外发布这款芯片的时间是在2018年12月6日。也就是说,高通还没正式发布骁龙855的时候,柔宇就提前一个多月把搭载这颗芯片的柔派折叠屏手机给发布了。

而高通很早就开始跟联想旗下的Moto合作开发折叠屏,Google也参与其中,几家合作从系统软硬件底层进行适配这一全新形态。2016年,整个市场都在质疑杨元庆领导下的联想时,联想曾将所有实验室研究成果拿出来做过展示。联想当时展出过一款类似手表表带的环形腕上智能手机。而半年后的CES上,柔宇发布了一款概念柔性屏智能手机FlexPhone™,几乎跟联想展示的那款一模一样。

这么看来,柔宇是抢了传说中原属于联想的首发资格。看起来高通对柔宇这款新品相当重视,但更有可能这是在高通、Google控制下的搅局之举。柔宇用自己在柔性屏上的优势,拿到了一个公版开发方案。

今天的柔宇FlexPai,看起来更像是高通Google联想合作的副产物。虽然这样的产品目前还不够完善,还处在面向开发者推广阶段,但对市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这不,过去趾高气扬给Google高通摆脸色的三星,立马放低身段,第二天就放出消息,要老老实实跟Google在操作系统上进行深入合作,开发适配折叠屏的新一代操作系统。(三问柔宇科技:到底是硅谷范还是PPT公司 电科技11-03)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柔宇发布的柔性折叠手机并不意味它在柔性折叠手机这一产品上的技术领先,而只是其上家高通与Google向老对手三星施压的一枚棋子,为了向这强悍的对手施压,他们不惜暂时牺牲自己合作多年的伙伴联想,而原本早已蓄势待发的联想因为自己上家的这一战略抉择不得不闷声吃哑巴亏,所以在柔宇高调发布后,他们并没有出来说什么。

而原本只是被当做战略牵制作用的柔宇却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这次机会,他们不断借助各种媒体的大肆渲染,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俨然把自己当做了这一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这样做的目的很清楚,急需曝光以获输血。

可是他们忘了一个基本事实是,自己的技术核心聚焦在柔性屏的整体解决方案上,并不擅长智能手机芯片组软硬件解决方案研发,此前发布的Royole-X、Royole-MoonVR头盔产品,也是选择与瑞芯微合作,由后者提供完整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自己负责模具设计、UI设计。包括此次FlexPai,看起来也是如此。

对于产品来说,工程机和量产机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大,技术&概念和面向大众的产品之间缺了一个“量产”——把技术和理念以合适成本,在保证可靠性和适用性的前提下,成批量地生产出来。(如何评价2019年1月24日发布的vivoAPEX 2019)

毫无疑问,以柔宇目前的技术状况,柔性折叠手机的正式出炉还要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但令其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其让消费者等待的过程中,小米竟然抢先发布了柔性折叠机的消息。而且展示出来的东西,至少从形式上看,要比柔宇的轻捷得多,更像手机。而一旦小米正式量产折叠手机,根据一直以来的小米的价格定位,同样的配置,价格估计不会超过4500。假设小米2019年底才上市。如果你是柔宇的创始人,拿了投资人几十亿投资,六年憋出来的东西刚一上,别人家牌子比你响,东西跟你差不多,价格只卖你一半,你急不急?

看着双方撕破了脸,也许当初正为自己吃了哑巴亏憋了一肚子气的联想此时正暗中偷着乐。

柔宇科技这一闹,原本感到莫名其妙的小米在回过神后愤怒的回击,你这是在碰瓷,“碰瓷”,极容易让人想到大爷一头趴在路行轿车前的情形,这其实也是目前的柔宇的实际情形,看似光鲜,却极端缺钱。柔宇的这一碰在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同时,也把自己彻底断了退路。如果再不能把产品实实在在的做出来并卖出去,形成扎实的盈利基础,再美的PPT展示恐怕也唤不回曾经的青睐。

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柔宇,我们说过,这是一家在中国为数不多真正能称为高科技的公司,也许它有许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它诞生的那一刻直到今天,的确是一直在沿着自己当初制定的目标艰难迈步,但可惜的是,这种艰难到今天不仅没换来人们的赞赏甚至同情,反而称为人们嘲讽甚至憎恨的对象。

为何柔宇被憎恨

究其原因,这也许跟以下这几个原因有关:

一、它所从事的行业与其选择的生存方式,在这个讲究快速变现的时代似乎注定了时一个很难解决的矛盾。

“柔宇用风险投资的模式来做这么重的行业,从后续持续能力上,我对它不很有信心。不是买一台设备就可以,后续还要买材料,技术研发,相关的厂房和设备改造,要持续不断进行投入,100亿远远不够。"王振对锌财经说。他解释在平板显示行业,本就是重投资,买一台设备,产能不大,成本降不下来,更不敢开发生产能力,是恶性循环。

王振先生说的额很清楚,柔宇科技现在做的柔性显示及相关产业,是不折不扣的重资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需要漫长时间的等待,但柔宇有这个条件吗?天眼查信息显示柔宇已经进行了9次融资。

融资方中有不少“国家队”,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并没有怎么吸引到国内手机企业的投资,却在2017年9月,完成了一笔约5.6亿美元的债权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所谓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钱的方式进行融资,债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首先要承担资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后要向债权人偿还资金的本金。

柔宇如此融资结构带来的风险是前中期投资者希望能快速变现,这就使得柔宇不得不放弃默默沉积耕耘的长远打算,频繁出入各种发布会打短平快,以求最大限度吸引眼球,并最终换来投资,以求以旧换新。很多人猜想这次与小米的“碰瓷”其实也是其急于变现之路要被切断后的极端表现。在盈利多次难以兑现,机构投资者越来越难招进来后,柔宇只能开始债权融资,实际上就是找银行借钱,对一个产品线如何真实做出还成问题的企业来说,光是每年的利息就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柔宇在介绍其柔性屏发展史时曾说过,在由液晶屏向柔性屏转化的过程中,真正在做柔性屏的只有韩国的三星与LG,也只有他们有实力能做,我们所谓的实力,除了指他们有这样的技术积淀,还指他们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能耗得起研发与出产过程的巨大消耗,还有消费者消费心理成熟的漫长等待,而这是现今的柔宇所根本不具备的。

二、造成现在柔宇在民众心中如此印象,与柔宇不算合理的经营理念是分不开的。

刘自鸿曾在发布会上表示,“柔宇科技最核心的技术是柔性显示技术。”结合柔宇的融资结构来说,柔宇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把柔性屏弄出来,可在别人看来,柔宇却是什么火做什么。

2015年9月,柔宇科技发布了号称是全球首款可折叠式超高清头戴耳机式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继推出Royole-X后又推出又一款“头戴显示器+耳机”形态的智能终端RoyoleMOON,除此之外,柔宇科技还频繁推出了其它终端产品。从柔宇官网上搜索,2017年12月,柔宇科技又发布了智能手写本“柔性+”办公教育类新产品——柔记RoWrite智能手写本、可卷曲穿戴手机原型FlexPhoneTM、自主研发的柔性屏时尚套装等。2018年则是大家都知道了的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

从VR到折叠屏手机,这家公司一直不安于提供柔性屏相关解决方案,而是追逐风口,什么产品热,就做什么,但一直未能实现量产,并且其产品也没有得到华为、OPPO、vivo等主流厂商的采用。

柔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是供应链方案,还是C端产品,都还没有形成规模。实际上单就一个可折叠柔性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就很大,如果能够实现量产的话,包括小米、华为都很有可能成为柔宇的客户。只要集中精力彻底攻克这一块市场,柔宇科技的很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完全没有必要浪费精力去做一个终端产品。

“想抢风头一鸣惊人、给投资人交代,柔宇的向来作风。”对此,一位目前已经离开柔宇的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

不仅如此,柔宇还花大力气对其企业形象包括主要管理层人员进行了过度包装与奖励。

在百度上搜索“柔宇”,柔宇的创始人兼CEO刘自鸿的个人百科资料显得格外瞩目。高考状元、清华博士、斯坦福专家,还有那些林林总总的发明与奖项荣耀,多的颠覆人想象。柔宇顺势借此对其创始人刘自鸿进行了极为频繁的个人包装。漫天的通稿里,随处可见刘自鸿身着各种服装尽情显摆的形象。不仅央视的综艺节目,就是一财的专访也是多次看到他的身影。

不仅如此,柔宇科技2015年4月写就的《关于“柔宇科技股权风险投资”的投资项目简介》,提到公司计划于2017年到2019年上市。2016年初举办的年会上,柔宇科技送出了奔驰和不少现金,可谓一时风光无两。

柔宇科技年会现场

这哪像一家在产品上市还遥遥无期,甚至靠向银行借贷来维持生计的企业?

最后要说的是,柔宇走到今天,与其主打的核心产品柔性屏仍未具备成熟而稳定的市场也是分不开的。

目前柔性产品在市场上的仍然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

一方面柔性产品显示其巨大令人诱惑的潜力,国际权威机构最新市场研究报告预计,2027年全球印刷和柔性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3300亿美金,其中柔性显示屏将称为主要的细分市场;到2024年,柔性显示屏出货量预计会实现43.7%的复合年增长率。(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中国品牌吸睛 人民网2017-09-03)

但另一方面,柔性产品的消费却远没有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

2月24日华为在西班牙发布折叠屏手机惊艳朋友圈,但DISCIEN(迪显)咨询公司分析师崔吉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个产业或者产品的成熟至少要以大批量稳定出货、稳定的高良率和可预见的稳定需求为前提。”崔吉龙表示,“我认为5G和柔性屏都还没达到这一点,销量仍比较难预测。”

崔吉龙认为:“我不会因为一个产品就认为技术已经成熟,对于国产柔性屏技术,我仍然认为它还处于走向成熟的发展期。华为的这款折叠屏手机更多的是揭示着在新事物到来之时,国内柔性屏企业弯道超车的发展之路。”除了折叠屏技术吸睛外,上述折叠屏手机2299欧元的价格亦吸引眼球。有网友戏称“之前是没钱才买华为,现在是没钱买华为”。在崔吉龙看来,这恰恰意味着产业链尚未成熟。折叠手机的高价格和品牌厂的产品定位相关,但产业链成熟度也肯定是不可忽略的高价因素之一。

崔先生的话实际上道尽了现今柔性产品的艰难现实。由于仍未看到消费者对手机的传统玻璃硬屏有厌倦直至放弃的迹象,技术差不多已经成熟的柔性屏自是迟迟不能大规模量产,而无法大规模量产带来的后果就是其成本迟迟无法降下来,这就看这批拥有柔性技术的企业能不能挺过去,等到云开雾散的那一天的到来。

大多数有望彻底改变世界的新技术都曾有过同样的经历。这是因为技术是做大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意味着,为了让一项技术能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就需要以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方式存在。人们需要的是基础设施、广泛的测试、良好的经济环境,最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开发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实际应用。(观点:5G不会改变世界,要警惕下一个泡沫2019年03月12日来源:36氪 本文译自Medium原标题为"5G Will Not Change the World"的文章)

但是没有谁会知道这云开雾散的一天究竟是什么时候。2004年,中国企业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TCL为什么要做出如此举动,是因为TCL方面认为汤姆逊当时在CRT技术方面是全球领先的,拥有全球最多领先的CRT专利,尽管2003年平板电视技术正在兴起,但是TCL方面认为LCD平板技术应该至少有5、6年才能取代CRT。但是,欧洲市场2005年快速转向平板,美国市场2006年快速转向平板。这导致TCL收购的完全是被市场淘汰的过时的东西,进而让TCL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

现在的柔性电子与传统的硬屏产品与当初的景象极为相似,前者对后者的取代差不多也仅是时间问题,但这个时间究竟有多长,谁也说不准。而就在这段或漫长或瞬息的等待过程中,肯定有不少企业在不断破茧而出,还有更多的企业倒地不起,成为先烈,不知道柔宇会成为哪一种。

作者|刘工昌

编辑|小鬼当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