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巨头主动撤材料!科创板终止审核企业达到98家,2021年以来占比超三成

2000亿巨头主动撤材料!科创板终止审核企业达到98家,2021年以来占比超三成
2021年04月12日 16:19 反做空研究中心

来源|行业研究

4月2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因京东数科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根据相关规则,上交所终止其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这意味着估值近2000亿的京东数科的科创板上市之路也摁下了终止键

京东数科终止审核

招股书显示,京东数科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数字科技公司,致力于为金融机构、商户与企业、政府及其他客户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解决方案。其主营业务分为四类: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其他。

2020年9月11日,京东数科向上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根据当时的招股说明书,京东数科拟发行不超过5.3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拟募资金额合计为203.67亿元。以此计算,京东数科估值达2000亿元

据悉,京东数科此次撤回科创板IPO申请是基于公司自身发展战略。

业内人士认为,京东数科撤回科创板IPO申请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金融科技公司监管环境全面趋严,受网络小贷新规影响,京东数科相关业务需要调整;另一方面,京东数科近期业务范围和服务模式都发生变化,金融属性削弱

2020年11月2日,为促进网络小额贷款业务规范健康发展,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起草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网络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杠杆率、贷款金额、联合贷款出资比例、展业范围等,并对业务整改给出3年过渡期。

该办法发布后,市场一致认为,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环境发生重构性变化,其业务模式和发展前景都需要重新评估。京东数科虽主打 To B牌,但因拥有网络小贷业务,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IPO终止审核家数达到98家

2021年至今,每2.9天就有一家拟科创板上市公司主动摁下上市终止键。

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4月9日,已有34家企业终止了科创板IPO之路,公开资料显示,企业主动撤单是终止审核的主要原因,其中32家企业为主动撤单。

科创板拟IPO企业“撤单”也非不同寻常,其首批于2019年7月22日上市的企业中,当月便有4家撤回上市申请。

不过,2020年12月是一个分水岭,此后,拟IPO企业撤材料数量骤然上升,科创板成为了重灾区。

据大象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在此之前,科创板每月的终止上市企业数一直不多,除9月份有6家之外,其他月份均不超过5家,二三月份甚至为零,前11个月共有26家企业终止上市

但在去年12月,拟科创板上市企业单月撤单数突然暴涨至15家,近乎为前一个月的四倍,使得2020年的撤单总数达41家

而今年迄今为止出现34家企业撤单,远超过2020年前十一个月撤单数,占科创板开板以来终止数98家的三成以上

98家IPO终止审核企业概况

据大象研究院数据统计,科创板开板以来截至2021年4月9日,科创板终止企业有98家,其中仅有7家审核不通过终止,其余91家均为主动撤回,具体情况如下:

1、从证监会行业看

98家终止科创板上市申请的企业中,共有21家企业的证监会行业分布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撤单总量的21.43%,位居第一

撤单企业分布第二集中的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共涉及17家企业,占撤单总量的17.35%

第三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有16家企业终止,占撤单总量的16.33%

也就是说,聚集在以上三个行业的企业数占科创板撤单总量超5成。

科创板定位于高端科技,而TMT、高端制造、软件等企业更容易符合科创板的定位要求。

从过往科创板上市企业及排队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上述几大行业占据的比重也非常之高,因此,出现撤单的企业也会相应增加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2、地区分布方面

98家终止科创板上市申请的企业中,集中于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几大位居国内科技发展前沿的地区,仅这五大地区的撤单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就超过六成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终止审核原因

从辛苦备战IPO,到主动放弃,这些企业经历了什么?

大象君了解到,这些科创板企业主动撤单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业定位和科创板属性不强,不符合科创板上市的要求;

二是仓促申报,很多尽调工作做的不够充分,一旦被现场检查,很容易被监管发现问题而导致处罚,因此很多企业主动撤回材料;

三是盈利问题,像是巨额研发投入、巨额亏损,与此同时,由于产品创新,营收规模很难做大;

四是诚信、诉讼等问题,如果说科技能力不足、盈利能力薄弱等问题,尚可通过经营不断改善,那么虚调利润、诉讼缠身等问题,则是企业抹不去的“黑历史”,监管加强后,终止撤回的企业中,不少被诟病存在诚信问题。

2021年,科创板IPO撤回潮里,企业的命运不尽相同,有的企业,在重新调整业务后,等待时机或许会再度发起冲击;也有的企业,在饱受市场争议后选择沉默;还有一些企业由于信披违规,即使在撤回IPO后仍然面临监管处罚。

要想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企业必将经历重重难关,也许在这场严监管的风暴过后,科创板“以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定位,会愈发清晰。

总  结

“撤单潮”的突然爆发,暴露出企业“带病闯关”、保荐机构执业质量等市场关切的问题,引起了市场及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日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表示,对于IPO高比例撤回现象,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从目前情况看,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易会满明确指出,对“带病闯关”的拟IPO企业,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

易会满表示,从核准制到注册制,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发行人上市的“可批性”,也就是要获得审核通过。现在应该是要保证发行人的“可投性”,也就是能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标的,这对“看门人”的要求实际上更高了。

中介机构是否勤勉履职,关系到中介机构本身在资本市场中的声誉和价值,关系到客户的留存,更关系到资本市场的生态建设。可以预期,那些以牺牲信誉换取短期利益的中介机构终将被市场抛弃,而那些履行专业职责、切实保证执业质量、内控制度建设完善的中介机构会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中介机构既不能形同虚设,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只有紧绷审慎履职这根弦,切实把好入口关,才能奠定好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基础。

参考来源:中国证券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