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加税中偷着乐的中国企业,技术领先却被世界主流车企抛弃

在土耳其加税中偷着乐的中国企业,技术领先却被世界主流车企抛弃
2024年06月21日 23:19 黎光寿

文/刘工昌

6月8日,土耳其宣布对原产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燃油及混合动力乘用车征收40%额外进口关税,并自发布日起30日后实施。而在此之前,土方曾以同样方式,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40%附加关税。

毫无疑问,土耳其此举是对中国车企的重大打击,对此,我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方已多次向土方提出严正交涉。”①

但在国内,却有一个企业此时却在偷着乐。

这家公司叫孚能科技。

那么为什么它要偷着乐呢?因为土耳其将把所有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关税提高40%,以支持该国首款国产电动车TOGG。而孚能科技是TOGG的电池供货商。

有投资者向该公司提问,请问董秘:近期土耳其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40%关税以支持本土汽车TOGG对公司影响几何?

该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与土耳其整车企业Togg现阶段的合作方式为公司供应电芯至土耳其合资厂,由合资厂生产电池包出售给Togg。该政策出于保护土耳其汽车产业利益,有利于公司与土耳其客户的合作加深。具体情况请留意公司后续公告,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②

明珠蒙尘第一名

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是资深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的科学家,他早在1997年就开始从事动力电池的研发,直到12年后才成立起来的公司。孚能科技是美国孚能以专利及专有技术许可使用权作价,由江西赣州满园建设以现金出资,共同创办起来的一家动力电池公司。

孚能科技2010年在江西赣州建成第一个工厂,后经多次转让、增资,于 2019 年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并于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该公司目前拥有中国赣州、美国硅谷、德国斯图加特三大研发中心,赣州、镇江两大 生产基地,并于美国、德国、中国境内规划另外三个生产基地。

孚能科技是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国内软包动力电池龙头。该公司聚焦于先进大软包叠片电池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国内外交通网提供绿色动力以及储能技术。

2011年,孚能科技以185Wh/kg电芯成为电动摩托的领军企业美国零式的独家供应商,帮助后者将续航里程从100km提升到350km以上;2016年启动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的固态电池研发,并开始向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供应220Wh/kg电芯。

孚能科技国内的第一个大客户是北汽新能源。与孚能科技合作后,北汽新能源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从150-200公里提升至300-400公里,在2015年成为全球第一家将A0级车续航里程提升到300公里的汽车企业,尝到甜头的北汽新能源车当年开发的从A00级到B级车型全部搭载孚能科技的三元软包高能量密度电池以提高续航里程。

而更令孚能科技扬名的是,2018年3月,世界汽车巨头奔驰将未来电动化转型的关键“心脏”电池交给了当时在江西赣州只有4GWh产能及2000人左右的孚能科技,有媒体报道说,孚能科技是当时唯一一家满足300Wh/Kg指标且通过奔驰所有测试的企业。

孚能科技早已与国际知名的eVTOL制造商达成合作并已开始交付产品。公开信息显示,搭载孚能科技动力电池的eVTOL的电芯和系统能量密度分别超过280Wh/kg和230Wh/kg,最高时速可达320km/h,最长巡航距离为250km,并满足10000次航程的循环寿命。

截至目前,孚能科技已形成“量产285Wh/kg、验证330Wh/kg、储备400Wh/kg”的研发和产业化路径。按照公司规划,2025年量产能量密度300-400Wh/kg的硅碳负极电芯,在2030年量产能量密度400-500Wh/kg的锂金属负极电芯。③

2021年8月,被USCAR(美国汽车研究委员会)誉为“迄今为止验证过的最佳电池技术”并荣获年度团队成就奖的330Wh/kg能量密度电芯更具说服力,其被USCAR授予“三个首创,一个唯一”的评④

2024年2月孚能科技BMS/EE系统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DEKRA德凯(德国)颁发的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证书,是继2019年获得TUV北德(德国)颁发的ISO 26262功能安全开发流程认证证书后取得的又一重要认证。

在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其产品出货量和装机量 2017 年、 2018 年连续两年排名均为全球第三,全国第一;装机量 2019 年继续排名全国第一。

四年亏损超过募资总额

近日,孚能科技发布2023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64.36亿元,同比增长41.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68亿元,扣非净利润-17.4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为6.64亿元。

其实孚能科技的亏损不是自今日开始。自2020年上市后,孚能科技业绩持续下滑。2020年至2023年,孚能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20亿元、35.00亿元、115.88亿元、164.36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31亿元、-9.53亿元、-9.27亿元、-18.68亿元;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42亿元、-12.63亿元、-10.02亿元、-17.41亿元。

来源:2023年报

时代周报统计,孚能科技归母净利润4年亏掉40.7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年亏掉45.48亿元。亏损总额已超过IPO募资金额(34.05亿元),尤其是2023年,亏损达到惊人的18.7亿元。

孚能科技自己总结了导致亏损的五大原因,分别是:高价库存导致毛利下滑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加大研发投入,承担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计提产品质量保证金等其他因素。⑤

高价存货在建工程占压现金流

我们先来看孚能科技的高价库存是怎么来的。孚能科技在近期业绩发布会中表示,2023年公司没有及时识别出相关订单的风险并及时拉通产供销信息加以有效管控,在原材料价格高点形成高价库存导致亏损,为管理能力不足和商业经验匮乏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

具体来看,与碳酸锂等原材料成本上升、销售额下降、存货跌价准备、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损失等多重因素有关。可以说,孚能科技在碳酸锂周期变化、市场竞争情况变化和开拓海外市场中都踩到了“深坑”。

数据显示,孚能科技存货率一直在20%的高位上下,从2023年到2024年一季度有所下降,但仍还远远不够。同花顺iFinD显示,2021—2023年各期末,孚能科技的存货分别为28.55亿元、72.79亿元、35.99亿元。

尤其是2022年存货超70亿,这也暗示了为何2023亏损如此大的原因,因为该公司在2022年囤积了大量库存,而当年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正值高位,这也导致其后续成本偏高,并在2023年计提了6.06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由于其存货率偏高,导致其应收票据及款项一直居高不下。2023年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在增长,2024年一季度末,仍然处于增长之中。

其次,是大量的在建工程占压了很多资金。2023年末主要在建的项目有八项,其中余额高达4.2亿元的“赣州新能源30GWH项目”是其主要构成。2023年末前有“16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及其产能扩充改造”和“8GWH 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三期)”大量转入固定资产。⑥

2024年一季度末的在建工程规模又增长至超过10亿元了。

大量存货导致现款难提以及大量的在建工程的开工,使得孚能科技现金流周转问题十分突出,其现金流量一直处于极其紧张的状态。

在2023年报中,孚能科技也分析了连续亏损的自身原因,主要系“管理能力不足出现产供销脱节等”及“客户导向不足错失铁锂市场”。这不得不提到孚能科技更受投资人关注的问题,就是实控人变更带来的管理层变更。

2022年以来,孚能科技频频受到广州国资加码。2023年7月,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曾参与定增入股公司的广州工控及其一致行动人拟斥资17.28亿元受让公司控股股东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人5%的股权。

但2023年11月,孚能科技发布公告,广州国资旗下广州工控集团将变更取得公司控制权的方式,由此前的拟协议受让老股东股权转换为认购公司定增股份。广州工控集团拟认购定向增发并取得不超过标的公司定向增发后总股本12%的股份,从而成为孚能科技的控股股东。⑦

股东变更带来了管理层变动。2023年7月5日晚,孚能科技公告称,王志刚申请辞任总经理职务,同时聘任陈斌波为新任总经理。2024年6月18日,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总经理陈斌波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陈斌波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一年时间不到,两任总经理先后辞职,表明孚能科技管理层动荡仍未彻底结束。

而股权转让除了上文提到的管理问题外,可能更深层的还是期待新管理层能对公司未来宏观规划乃至战略错误作出更清醒更长远的认知与改进。

毛利率低过宁王比亚迪

那么孚能科技持续亏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直接原因是毛利率低。2023年其毛利率仅为6.84%,远低于同期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业务22.27%的毛利率,以及比亚迪汽车及汽车相关产品23.02%的毛利率。

从上图可知,2020年前,其总体毛利率在20%左右,但之后则急转直下,甚至出现负毛利率,目前也只有不到7%,与主要竞争对手差距较大。

具体说,三大主要业务中,业务量最大的电池包勉强维持,业务量第二的模组陷入较大亏损,只有业务量相对较小的电芯有较大盈余。这也是孚能科技2023年毛利率能够维持基本稳定,仅微跌0.7个百分点的重要原因(见下图)。

下面是孚能科技近5年营业总成本与总营收之比图。

总起来看,从2019至2023这5年总营收大幅提升的前提下,其营收费用占营收比从2020年的六成多下降到到2023年的12.8%,只用了三年时间,应该说还是成功的。但这仍然高于2023年的毛利率6.8%,自然导致主营业务就已经亏损了。

当然这期间费用中研发费用的支出确实是最大的项目,但比起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也多不了多少;孚能科技总结的五大亏损原因中,毛利率低是核心原因。

孚能科技2024年一季度仍然是亏损,虽然亏损金额同比有所收窄,但营收却是近几个季度最低的。

2024年1季度的毛利率尽管同比还在增长,但环比却已开始下跌,主营业务仍然亏损了6.3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比2023年并没有明显改善。这表明2024孚能科技的扭亏任务仍是任重道远。

墙内开花墙外香?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孚能科技的海外业务发展较为迅猛。年报援引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孚能科技2023年度动力电池出口销量位居全国第3。

来源:孚能科技2023年报

分地区看,孚能科技2023年在国内、国外分别取得营收55.56亿元和98.7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1.4%和124.7%,两者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34%和60%。此外,公司出口产品的毛利率为12.72%,远高于国内的-5.91%。

孚能科技指出,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和新兴业务市场,继续与奔驰保持战略合作。同时,新增海外重点客户Siro,获得了印度第二大汽车工业集团 Mahindra Group 的项目定点,与国际头部eVTOL制造商形成合作并已交付产品。⑧

孚能科技还与土耳其电动汽车初创公司Togg合资成立Siro公司,并通过Siro向Togg供货。

2023年,孚能科技境外收入再创新高,达98.73亿元,同比增长124.7%,境外收入占比也从2021年的11.6%提升至2023年的60.07%。孚能科技2023年国外市场收入增长1.25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在境外收入高增长的背景下,孚能科技境内收入却同比减少了11.40%,境外收入也首度超越境内收入,出海已俨然成为孚能科技的主要增长驱动力。

2020年,市场中传出孚能科技被北汽新能源采购部这对曾经的挚友拉黑的传言,不久,北汽新能发布了大规模的汽车召回计划,起因系动力电池系统因一致性差异存在起火风险,而孚能科技将承担与召回相关的费用。经此两者渐行渐远,在孚能科技2020年年报的披露中,北汽新能源已经从前五大客户中消失。

要说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抛弃孚能科技的不止北汽。一个根本原因是,其生产的软包电池成本高昂,而国内车大多处于低价位车型,从成本考虑不划算。孚能科技近几年在国内的尴尬地位,也主要源自于此。

具体说来,由于软包电池的电芯主要采用铝塑膜进行封装,相较于方形与圆柱等硬壳包装的电池,由于铝塑膜物理性质偏软,注液时容易发生鼓包现象。而在将电芯串并联成为电池模组时,又需要添加额外的金属部件以起到支撑作用,这就导致软包电池出现了诸如一致性差、成组效率低等问题。因此,软包电池需要采用比方形和圆柱电池更复杂的制造工艺。⑨

具体说来,相比方形圆柱电池,软包电池成组时的额外金属部件以及用于封装电芯的铝塑膜仍主要依赖进口,这大大提升了软包电池的原材料与制造成本。

而当前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销售主力仍以20万元以下的车型为主,并且内卷严重,都在打价格战,如果低价位车型采用了高成本的软包电池,很难再有能力施行减价策略,最终能不能活下去都难说。最终导致了软包电池在国内的低迷。

根据高工产研公众号,2023年国产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359.7GWh,其中方形电池装机为338.5GWh,圆柱电池装机为11.0GWh,软包电池装机为10.2GWh,三者最少,占比仅为2.8%。

被国内国外主流车企抛弃

作为动力电池及电池系统供应商,孚能科技业已成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孚能科技动力电池的全球出货量已超过16GWh,连续三年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而其坚持的软包封装的方式和技术路径,也成为了其打造差异化竞争以及在行业内脱颖而出的关键。

软包动力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轻量化、设计自由度以及安全性等多方面优势,而在动力电池领域软包封装最受关注的发展方向则主要在固态电池应用方面。有领域研究人士指出,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想要从根本上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就离不开发展全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作为锂电池下一代的重要方向,从市场角度看,如果能够量产使用,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的电池市场格局;从应用角度看,固态电池结构中没有气体和液体,拥有高密度性、高安全性等无可比拟的优势。⑩

据年报披露,2023年孚能科技的研发费用已达到7.49亿元,同比增长25.21%。2024年以来孚能科技新获得专利授权 48 个,较2023年同期增加了 84.62%。结合公司 2023 年年报财务数据,2023 年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 7.49 亿元,同比增 25.21%。

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孚能科技构筑起一个通用度高、兼容性强的柔性制造平台,具备三元、铁锂、钠离子等多类型电池的交付能力,并具有固态电池研发和半固态电池量产能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一年内,公司亦有诸多产品成功完成了NoTP开发,其中部分项目产品已开展并通过了100%SOC针刺测试,其安全性能进一步得到优化。同时,孚能科技的核心技术——“大软包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已成功迈向产业化,相关配套产能正在快速落地,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根据财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预计在10%左右,其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出货电池主要以半固态电池为主。而随着固态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孚能科技凭借其领域内的技术优势,有望迎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利润增长点。特别是在自动驾驶车辆和低空经济等高端应用场景中,公司的软包动力电池或将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⑪

然而,至少到现在,固态电池仍不是市场主流,最乐观的估计也得等到数年后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大规模应用。但这期间谁也说不好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会不会突然被改写。

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表示,车企一旦定了哪种封装,除非封装工艺格局发生剧变,否则不会轻易更改。从市占率来看,软包电池已经处于“夹缝求生”的境地。

作为孚能科技的核心客户,奔驰已经放缓了电动化节奏,在年报中表示,考虑到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较低,普及速度不及预期,正在重新调整电动汽车转型步伐,预计到 2030 年市场销售的电动车型数量将减少一半。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奔驰纯电动汽车销量为47521辆,同比减少8%。

目前,孚能科技的SPS软包电池已经装车吉利雷达皮卡,并且已经拿到东风定点,有其他客户处于验证测试阶段。

孚能科技的董事长王瑀对于为什么选择软包路线,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SPS产品兼容三元、磷酸铁锂和钠离子电池,兼顾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的转换。“我们的技术路线是沿着上述方向率先5到10年投产下一代产品,这也是确立软包电池技术路线的初衷。”⑫

相对于其董事长对软包路线的坚持,资本市场似乎已经不再看好这家中国亏损最多的动力电池企业。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时,孚能科技发行价为15.9元/股,今年2月一度跌至10.06元的低谷后,目前徘徊于11元左右,已完全跌破发行价。

孚能科技想押宝海外,但最大的电动车厂商特斯拉却不是其客户,国内始终没有被主流车企接受,这使其亏损状况迟迟得不到改善,如果继续这么亏损下去,其能否存活也将是个问题,尽管在其领域,其技术仍具有领先性。但市场从来不认这些。

[引用]

①(土耳其对中国汽车征收40%额外关税 商务部回应   央视新闻  2024-06-14 总台央视记者 高媛)

②(孚能科技:土耳其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40%关税出于保护土耳其汽车产业利益,有利于公司与土耳其客户的合作加深  2024-06-13 15:来源:同花顺iNews)

③(自主研发“开花结果” 孚能科技再获权威认证  2024年02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

④(120GWh+24GWh,孚能科技又上“大项目” CBEA电池网  2021-08-30)

  ⑤(孚能科技2023年营收和亏损都创下了新高,亏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苕国土鱼2024-04-30)

⑥(孚能科技2023年营收和亏损都创下了新高,亏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苕国土鱼2024-04-30 )

⑦(新实控人何时进场?4年亏完IPO募集金额,孚能科技或靠固态电池翻身 时代周报2024-05-17 作者:何明俊)

⑧(孚能科技连续亏损坦承“管理能力不足” 控制权何时完成变更受关注  新浪财经2024-05-07 来源:东方财富)

⑨(智氪丨连续亏损、两度陷入召回,软包电池龙头的国内困境   36氪2022-12-16 |范亮)

⑩(下一代电池技术巅峰对决来临?固态先锋孚能科技全面布局  汽车商业评论  2021-07-05 )

⑪(孚能科技:固态电池驱动软包封装需求,产能扩张稳固市场领军地位   博时指慧家 2024年06月13日  上海返回孚能科技吧>)

⑫(4年亏41亿元,这家动力电池企业承认商业经验匮乏,交了一笔昂贵“学费”  华夏时报2024-05-14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