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二元体制:“科创板”已经在路上,“乡村板”是否也应该上?

反思二元体制:“科创板”已经在路上,“乡村板”是否也应该上?
2019年02月25日 15:31 楼市爆料

财经锐观察 郭芳编辑

中国乡村正在衰落,失血严重。专家认为,有必要在资本市场开设“乡村板”,专门服务于广大乡村创业者和乡村企业,通过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解决乡村振兴资金匮乏问题。

近年来中国经济之所以减速,与“三农”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密切相关,具体来看与人口红利、土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消退,人力成本与土地成本大幅上涨紧密相关,这些因素导致的一个共同结果就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企业越来越难以赚到钱,自然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增长也面临瓶颈。那么,这些问题是怎么形成的?破解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呢?

回首过去40年,中国农村最大的政策红利是包产到户,加上城市化,农民可以自由流动外出务工,所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但现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的农村人财物等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趋势如果得不到根本解决,农村将进一步衰落,乡村振兴无从谈起。

我国农民流动的总体趋势是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大城市收入高,现在更多的是从小城市流入大城市。有观点认为,现在的政策已经很好了,农民可以到城里打工,在老家有土地和宅基地,也有房子,早就是有产阶级,农民可以放心过上好日子了。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只要农民勤劳,不怕辛苦,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没问题,但我们要看到,农民要致富还很难,要缩小城乡差距挑战还比较大。因为农民在城市打工整体收入偏低,大量农村土地房屋抛荒闲置,且在一二线城市打工的农民数量非常庞大,多数在城市买不起房,很难融入主流社会,打工的收入拿到农村盖房基本也是闲置浪费,房子很难升值。这样长期下去,如果乡村振兴没有起色,“三农”问题还会持续存在,农民也很难回归乡村,这样庞大的阶层有可能成为新的城市贫困群体。所以说,必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施新一轮的乡村振兴计划,做大做强乡村实体经济乃当务之急。

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乡村缺产业、资金、人才等问题,下一步解决“三农”问题,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要取消农业户口,给予城乡居民同等待遇,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让农民获得自由定居权,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发展。二是要全面盘活乡村资源,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乡村实体经济,探索乡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模式。三是要在资本市场开设“乡村板”,专门服务于广大乡村创业者和乡村企业,通过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解决乡村振兴资金匮乏的问题。四是要针对性地设立一所一流的中国乡村大学,定向为乡村振兴全面培养各类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五是要高标准建设中国乡村振兴智库,可以整合现有智库相关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智库保障。此外,“农村”概念已不适应乡村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在顶层设计上重新定义乡村,整合各方资源,清除各种不利于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支持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从全球来看,城市化进入后期,会出现“穷人进城,富人下乡”的逆城市化,我们要提早布局,避免走欧美城市化老路,要旗帜鲜明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建成有中国特色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新型美好乡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相信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政策红利将会为乡村乃至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应该看到,眼下乡村发展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除部分粮食主产区外,主导产业发展散、乱、杂、小问题突出,由于我们投入到乡村的财力物力有限,切忌撒胡椒面,迫切需要结合实际,重点突出主导与特色产业,加强科学规划设计,集中力量办大事,使老百姓较快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同时,还须大力提倡鼓励下乡返乡创业,因为只有创业而不是打工,才能真正实现致富。所以需要鼓励农民以土地和宅基地入股乡村实体企业,做乡村主人,积极探索乡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此外,要通过打破各种壁垒,实现城乡人口双向自由流动,且要充分尊重城乡居民意愿,居民进城或下乡后又想回到原来居住地的,应允许重新落户。这样就避免了下乡返乡创业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促进城市居民掀起下乡创业的热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