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饭圈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直到公权力下场干预,一个我并不想看到的结果。
为什么?
如果普通人针对体育明星发表出格言论便落得吃牢饭的地步,那虎扑、懂球帝上还能剩几人呢?
当我们似乎习惯了一种保留节目——梅西与C罗的粉丝互斥,曼联与利物浦的球迷互喷。并不觉有异,难道指望他们彬彬有礼吗?回到工业革命时代,他们也这操行呢。
我们默认这是一块言论不受限的区域,甚至成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非常享受在网络上喷对家的球星而不至于被抓起来的爽感,而若有人来对喷,那简直欲死欲仙了呢。
这并不高级甚至偶尔有点下流,可若将它看成是人类的普遍精神活动之一,门槛自不必高。
当然,你不能说涉及到「造谣传谣」,公权力下场就没有道理。最终衡量的结果就是——这么做,收益是否足够大?
目前看来很大,就是要通过抓典型来刹一刹出格言论影响奥运观瞻的歪风,外媒都关注到了,国际影响不好。
我小人之心——放平时是懒得管的。
在市场化足够彻底的运动中,你不可能指望明星站出来引导粉丝有理有据、亲和礼貌,他没有这个义务,甚至有可能他本人也无法做到温良恭俭让。
运动的市场化带来的就是言论的市场化。赞美、对立、攻讦、暗讽,是竞技场的争斗延伸到网络空间的表现,是建构「英雄崇拜」的基础行为,保持「中立」在「信仰光谱」中是黯淡的。
梅西和科比是神圣的,曼联和利物浦在各自拥趸心目中是不可侵犯的,但包裹、簇拥他们的文化一定是粗鄙的、狂热的、下里巴人的。这种二象性在任何大众通俗文化中是普遍存在。
所以,谈论饭圈,要「不觉有异」,要理解这个信仰的共同体,即使在官方的公告中,亦没有用负面词汇来定义它,而是基于各种需要将其中的出格行为提炼出来加以惩治。
奥运会使那些市场化不够彻底的运动置于大众的眼前,可平时大家过着井水不犯河水的生活,超话与超话之间,鸡犬之声不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奥运会让饭圈与饭圈日常的对抗与摩擦置于大庭广众之下,人们「顿觉有异」——卧槽,怎么可以这样呢?
若这些运动的从业者又被赋予超出职业本身的光环与意义呢?很自然的,江湖事便不能江湖了,世俗的规则与律条就会介入小部分人的精神生活。
那个被逮起来的29岁北京女子,有人评价——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疯狂?
我跟他大家说个事,我认识一个男的叫陈中,40多岁了,天天满北京城找臭水沟子野浴,我说这不安全也不健康。他说,你不懂。
我后来想想,狂热乃至出格的行为和年纪真没有关系呢,也许这人间再没有别的东西能让他们内心翻涌吧。而我呢,封心锁爱了,只会为支付宝到账100万悸动一番。
她在微博上的话,无比下流,她一定期待更下流的对家粉丝和她大战一百回合。
我站在城墙边指着说:看呐,她好像一条狗啊。
远处飘来一个声音——狗都不会喜欢三表。
思考题:你愿意加入我的饭圈吗?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