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柏新材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功能性硅烷、纳米硅材料等硅基新材料及其他化学助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我国含硫硅烷制造细分行业中具备循环经济体系及世界领先产业规模的企业之一。
在其官网的介绍中提到,经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联合会认定,公司含硫硅烷偶联剂产品连续六年在全球和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均为第一。
2020年,在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宏柏新材于2020年8月正式登陆上交所,发行价为9.98元,共计发行8300万股。
如今回看其招股说明书也不免疑点重重,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宏柏新材2019年计入到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收入金额为39.67万元,按照0.35%的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测算,对应的银行存款余额在1.13亿元左右,与该公司2019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43亿元相差并不大;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其数据便存在些许出入,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利息收入金额仅为4.43万元,而其2019年下半年获得的利息收入则是上半年的7倍之多。
若以4.43万元的利息收入计算,对应的宏柏新材2019年上半年平均银行存款余额仅在2500万元左右,而资产负债表显示2018年末和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则分别高达8522万元和1.26亿元,均远高于数据测算出来的平均银行存款余额。
不仅如此,根据2020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宏柏新材在一季度的利息收入金额仅为5.23万元,对应的银行存款余额也仅在六千万元左右;而2019年末和2020年一季度末列示在货币资金科目下的余额分别高达1.43亿元和2亿元,同样显著高于数据测算的平均银行存款余额。
这也表明宏柏新材上市前日常的货币资金存量,远低于资产负债表日的货币资金余额。
另据宏柏新材招股书的披露,在IPO前的几年中,宏柏新材存在与关联方相互拆借资金的行为。2017年至2019年,宏柏新材与其关联方龙蕃实业、衢州衢化、纪金树拆入资金7957.49万元,向关联方衢州衢化、宏柏亚洲、林庆松拆出资金4006.85万元;其中,纪金树、林庆松为宏柏新材的实控人,同时纪金树又系宏柏亚洲的股东。
以2016年为例,宏柏新材曾向衢州衢化无息拆出资金2750万元,又向衢州衢化无息拆入资金2250万元,招股书中对于与衢州衢化的资金的拆入与拆出解释为主要为了满足衢州衢化的资金需求;更可疑的是,宏柏新材向宏柏亚洲、林庆松拆出资金,累计拆出的金额高达千万,原因系宏柏亚洲股东纪金树、林庆松存在个人资金周转需求。
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宏柏新材实际银行存款平均余额显著低于资产负债表日的货币资金余额,与关联方资金拆借是否存在直接关系。
在成功上市后第二个自然年,宏柏新材在财报上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2021年其营收规模达到了12.8亿,净利润1.68亿,2022年则达到了顶峰,取得了营收16.98亿,净利润3.52亿的成绩,在发布财报后不久,他们的股价也一路飙升,最高涨至20.04元/股。
也正是2022年中,宏柏新材的股东里出现了一个神秘人:项春生,2022年末,项春生悄然进入宏柏新材的前十大股东之列。2023年7月至9月间,这位“神秘股东”减持宏柏新材股票逾500万股,随后退出前十大股东行列。
巧合的是,和光电子在2016年以员工持股平台的价格入股宏柏新材,而2019年至2020年间,和光电子的联系方式持有人疑似为原证监会国际合作部处任副处长项春生,2022年也正是项春生离职满十年的日子,2021年,和光电子在限售解除后立即减持宏柏新材股票,获利超六千万元。
根据宏柏新材最新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来看,公司预计 2024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100万元到-2,800万元。
从盈利3个亿到亏损,宏柏新材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在去年,该公司股东开始批量减持股份套现,2024年8月9日,新余宝隆(持股7.04%)宣布计划在2024年9月2日至12月1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826.5万股(占总股本3%)。
2024年12月22日,新余宝隆再次发布减持计划,拟于2025年1月15日至4月14日期间减持不超过1904.8万股(占总股本3%)
2024年12月22日,持股5.91%的股东吴华宣布计划于2025年1月15日至4月14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250万股(占总股本1.97%)
2024年5月6日,股东江西省和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计划在2024年5月28日至8月27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371万股(占总股本0.61%)。
2024年9月24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郎丰平宣布将计划披露之日起 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即2024 年 10 月 23 日~2025 年 1 月 22 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合计不超过 340,000 股(即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 0.0558%) ,占其直接持有股份的 24.66%。
2024年11月6日,公司控股股东宏柏化学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宏柏转债”120.88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2.59%。
此外,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费用也在2023年出现了下滑,由2022年的6215.7万元降至2023年的4096.6万元,降幅达到34.09%。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研发人员中,有过百人数仅为大专学历,虽说不能以学历来判断行为,但作为一家专业化工领域的公司,在研发方面选用大量专科学历的研发人员,属实有些令人不解。
或许是面对种种蹊跷的资本迷局,亦或是面对业绩的大跳水,该公司三名独立董事张工、朱崇强以及周世权在发布2023年财报后纷纷选择离任,并且至今未发布公告聘任新的独立董事。
众所周知,自康美药业一位独董被判赔2.46亿元以来,各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均采取了谨慎的态度,而此次独董的集体辞职是否能够点醒热衷于资本游戏的宏柏新材。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