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冠诗人和英国桂冠诗人

桂冠诗人和英国桂冠诗人
2022年09月29日 20:04 陶短房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的葬礼上出现了桂冠诗人吟诵的诗篇,这让人不禁有点好奇:桂冠诗人究竟是做什么的?

从英伦三岛直到俄罗斯,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王室在谈论传统文化时总不免“言必称希腊”,而在古希腊,诗人往往在广场等公共场合当众吟诵诗篇,听众们会给公认最好的诗人戴上用桂树枝编成的头冠。这一传统后来被古罗马继承。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被“蛮族”入侵的铁蹄淹没,欧洲一度陷入中世纪“文化黑暗”。但随着各地王公贵族的崛起和骑士文化的兴盛,吟诗作歌被认为是一名王公贵族理应具备的品格,而拥有优秀的诗人、诗篇,则是一个王国、一座城市、一片领地文化昌盛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自查理曼帝国起,欧洲各宫廷相继开始招徕、蓄养宫廷诗人,这些诗人会在王室婚丧嫁娶、各种节庆和重大国事场合创作“命题诗篇”,还会创作提振士气的军歌歌词和歌颂国王将帅丰功伟绩的史诗。不过宫廷诗人并非固定任职,人数也多寡不定。

公元17世纪初,拥有苏格兰血统的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创始人詹姆斯一世(James I of England)希望将宫廷诗人“专一化”、“权威化”,从而令王室获得“独一无二的诗篇”,这和斯图亚特王朝崇尚王权、主张削弱议会权力息息相关。1616年,他以100马克的年薪和“随时可痛饮雪莉酒”的待遇,说服当时著名诗人琼森(Ben Jonson)独任宫廷诗人,并授予他“桂冠诗人”这个在当时独一无二的称号。桂冠诗人在设置的时候是终身任职,且不会同时授予两人,这对于一名诗人而言可谓名利双收,因为这笔年薪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且这样一来等于坐享“英国第一诗人”尊号。作为交换,桂冠诗人有义务在每年新年和国王生日献上专门创作的诗篇,后来又增加了国王和王室主要成员婚丧嫁娶,以及各种重大国事场合的“奉敕创作”。

1630年,查理一世国王为褒扬桂冠诗人的才能和忠诚,下令每年额外赏赐一桶从西班牙进口的加纳利雪莉酒,此后雪莉酒就和桂冠诗人结下不解之缘,1972年第17任桂冠诗人贝杰曼(John Betjeman)获得称号时,“年酒”的数量一度飙升至720瓶,这个新规则延续了37年之久,2009年第20任桂冠诗人达菲(Carol Ann Duffy)继任,“年酒”又恢复旧制,变回一桶。

众所周知,英国是全世界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桂冠诗人却是被敌视“君宪”的斯图亚特王朝创设,因此不免受到政治风云变幻的波及:1649年,查理一世(Charles I)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为“护国公体制”,桂冠诗人自然也就丢了“铁饭碗”;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新国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一心“恢复祖制”,于1668年任命有苏格兰血统的天主教徒诗人德莱登(John Dryden)为桂冠诗人,年薪增至300英镑,并为其在皇宫专设了办公室,这意味着桂冠诗人拥有了象征性的“皇家编制”。1689年,新教徒拥立的威廉三世(William III)和玛丽二世(Mary II)推翻斯图亚特王朝,成为英国共主,德莱登因拒绝效忠新君被免职,他也因此成为英国唯一被免职的桂冠诗人。

不过新君很快意识到,桂冠诗人对于王室和国家而言,具有彰显文治、装点门面的作用,因此在罢免德莱登仅14个月后就任命了新教徒诗人沙德威尔(Thomas Shadwell)为第二任桂冠诗人,此后英国基本上都维持着一名桂冠诗人的存在,仅有1892年10月6日至1896年1月1日渐的3年多例外。这是因为第12任桂冠诗人丁尼生勋爵(Alfred, Lord Tennyson)素孚众望,他去世后同行都不愿“狗尾续貂”,相互谦让,直到3年多后诗人奥斯汀才接受了国王的任命。

俗话说“文无第一”,桂冠诗人和王室走得太近也并非不会招致物议,社会上不时有人对他们的才能、创作风格和作品提出质疑和争议,认为“命题作文”难以创作出真正脍炙人口的诗篇,18世纪大诗人吉本(Edward Gibbon)就指责桂冠诗人的设立是“荒谬”的,因为“君王自有其美德,诗人自有其天赋”,呼吁废除,这也让许多桂冠诗人倍感压力。1843年,第9任桂冠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被提名时提出要求,希望将桂冠诗人“奉旨创作”由“义务”、“职责”改为“期望”,即理论上桂冠诗人可以拒绝国王的“命题作文”要求,如果这一要求和自己的创作主旨不符的话。这一要求得到批准,自此桂冠诗人便不再承担任何特定职责,成为纯粹的“荣衔”。但实际上这种变化只是象征性的——迄今尚无一名桂冠诗人拒绝过王室的“命题期望”。

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内阁和议会也并不希望桂冠诗人的提名权永远掌握在王室手中。1790年,议会终于找到机会,通过立法将桂冠诗人提名权交给首相,国王仅保留任命权。2009年,桂冠诗人的提名权又被内阁下属的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攘夺——该部会初筛出几个候选人名单交给首相,首相在征求该部意见后再与内阁办公室从中筛选出一人提交国王任命。

因为桂冠诗人原本终身任职,因此任期长短不一,最长的是前面提到的第十任丁尼生勋爵(42年),最短的则是第二任沙德威尔和第四任洛维(Nicholas Rowe),都只有3年。1999年,英国修改了桂冠诗人规则,由终身制改为10年一换。由于桂冠诗人不再终身任职,因此英国首次出现了多位现任、前任桂冠诗人同时健在的景象。也正因如此,共有3位活着的英国桂冠诗人见证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葬礼(第19任莫西翁Andrew Motion、第20任达菲、第21任即现任阿米蒂奇Simon Armitage)。

桂冠诗人初设置时的年薪200英镑如今已经“连低保都不如”,1999年莫西翁就任时大幅提升至5750英镑,为安抚这位英国历史上首位不能终身任职的桂冠诗人,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特意给他追加了19000英镑的“特别津贴”。不过这笔“外快”在他挂冠后自动取消,如今的桂冠诗人“年薪”仍只有5750英镑外加一桶雪莉酒。很显然,这个称号如今仅仅是一个荣衔,可以为拥有者增添一些“体面”,但直接收益已经不大了。

但英国并非唯一、甚至也不是中世纪最早设立“桂冠诗人”的国家:1315年意大利帕多瓦公国就授予诗人穆萨托(Albertino Mussato )“桂冠诗人”称号,比英国早301年。如今正式或非正式设立桂冠诗人的国家除英国外,还有澳大利亚、巴巴多斯、比利时、加拿大、多米尼加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德国、印度、伊朗、爱尔兰、牙买加、荷兰、新西兰、尼日利亚、朝鲜、圣卢西亚、塞尔维亚、塞拉利昂、索马里、土耳其、美国等21个国家。许多国家不但有国家级桂冠诗人,省/州/邦,甚至市县镇也各有其桂冠诗人。除了国家、地区和行政区划,一些国际组织甚至企业也设立各自的桂冠诗人,上至联合国,下至名不见经传的小组织都有。

这些五花八门的桂冠诗人待遇大相径庭,有“分文不给”的,也有相当丰厚的(如2001年起设立的“加拿大联邦议会桂冠诗人”,年津贴高达20000加元,另外可报销差旅费、办公费和节日庆典费用)。任期差异则更大,如加拿大,联邦议会桂冠诗人任期只有两年,因此2001年才决议设立,至今已传承至第9任,1985年才设立的美国桂冠诗人已传至第24任,比传承了406年的英国还多传了3代,而不少国家、组织的桂冠诗人自设立至今只有一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