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她,请你理解她

爱她,请你理解她
2024年03月08日 09:46 河南法制报

编者按

女干警是河南政法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撑起了平安法治“半边天”。今天是她们的节日,本报邀请了女干警代表,分享她们的工作经历、挑战和成长,让大家走近她们,了解她们。

用温柔“敲响”公平

□洛阳市中级法院民三庭副庭长 付爱丽/口述

河南法制报记者 岳明/整理

“我们是一束玫瑰,铿锵浓烈;我们是一丛百合,倔强高洁;我们是一片杜鹃,秀丽温柔。拿起手中的法槌,用温柔敲响公平,用公平守护万家……”在一次女法官论坛活动中,我曾这样说。

2011年至今,我一直在洛阳市中级法院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十余年间,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法官助理再到员额法官,我始终谨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着。入额四年多,年均结案400余起,调撤率逐年上升,未发生一起恶性信访事件,2021年办结的某公司盈余分配纠纷案件,被省法院评选为“河南省保护中小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成绩背后,是对每一起案件的执着。

无论是个案还是群体性案件,我都努力做到判前释法和判后答疑,能调尽调,跟当事人一遍一遍沟通,先争取诉讼代理人的理解和支持,一步步获得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我以坚韧和执着,让24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妥善处理;用专业和耐心,让一名企业负责人从一开始的盲目自大,到后来的心悦诚服,为大批劳动者争取到了应有的保护……这些都是我工作的缩影。

和众多女法官一样,脱下法袍,我也是妻子、女儿、母亲,但我最喜欢看到的,是当事人眉头舒展的笑容。一句深情的“谢谢法官”,让我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热爱中坚守初心

□清丰县法院执行局负责人 李金玲/口述

河南法制报记者 岳明/整理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法官。幼时起,总是看到父亲早出晚归,每天都是忙碌的、沉默的,但与群众在一起的他总是充实的、温暖的。从那时起,法官梦就在我的心里萌芽。

2003年,我通过全省法院招录考试进入清丰县法院,2011年我被正式任命为审判员,真正成了一名法官。2013年至2023年,从立案庭庭长到六塔法庭庭长,再到马庄桥法庭庭长,10年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民生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深知,作为一名女法官,要想干好工作,要比其他人多付出三分的汗水、五分的勇气、十分的毅力、十二分的艰辛。我和同事一起到病床前为当事人立案,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一起将巡回审判开到村头巷尾……10年间,我审理的近2000起案件,无一投诉、无一信访。

2019年,我调任马庄桥法庭,进行家事专业化审判,我潜心学习,探索家事审判机制,在不断调解中找出化解矛盾突破口,真正达到案结事了人和。我所在的马庄桥人民法庭先后被评为全国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法庭、全国巾帼文明岗。

时光荏苒,我终于成了父亲的样子,如今,我到执行局这个新的岗位上履职,我将继续在担当中成长、在奉献中作为、在实干中突破,不断践行一名新时代法官的职责与使命。

“衣带渐宽终不悔”

□省检察院一级检察官助理 段慧娟/口述

河南法制报记者 吴倩/整理

时间如梭,今年已是我从检的第10个年头。

2014年3月,单位召开新进人员座谈会,让我们谈谈自己的人生格言。我的格言“与法争,与己争,不与人争”虽然普通,却是我踏入检察院大门时对自己许下的诺言。这10年,我完成了对自己的承诺。

记得2015年,我复查赵某申诉案时,发现原案可能存在错误,我奔赴甘肃省多家单位调查取证,补充收集的新证据越来越厚,我的体重却越来越轻,老公开玩笑地说:“为案消得人憔悴。”经过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案件抗诉成功,得以改判。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我对自己说:“衣带渐宽终不悔。”

这十年,我一路拼搏。除了和法较真儿,我还爱和自己较劲儿,业务竞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专项活动、疑难案件、上级单位借调、躺在产床上修改案例……我不放弃每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千锤百炼过后,有时得到的是荣誉,有时得到的是教训。这些熠熠发光全力拼搏的时刻让我懂得,拼过才是拼搏的最大意义。

“感天地之宏丽,抚物类之盛德,以修其身以俟其人”。感恩时代,让我有幸能够在最好的年华与检察事业相遇相伴;感恩领导同事传道授业解惑,让我不断成长;感恩家人,成为我追求梦想的坚强后盾和温暖港湾;感恩每一位努力奋斗的普通人,你们拼搏向上的身影,让我积蓄力量。

风雨兼程 坚定前行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检察院员额检察官  张宁/口述

河南法制报记者 吴倩/整理

2013年,我进入检察系统,2017年7月来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检察院工作,开启了我的第二段检察生涯。

10余年来,不变的是对公平正义的信念。还记得刚进单位的时候,领导问我:“想去什么部门?”我坚定地回答:“业务部门。学法律,就想学以致用。”有老大姐开玩笑说:“进了咱业务部门,可是老得快哦。”确实,不停地看卷宗,让我们的眼神不那么明亮了;不论风霜雨雪,在提审和开庭路上的奔波,让我们变得没有那么精致了。但我们办理的不仅仅是案件,还是别人的人生,我始终坚持不仅要定性准确、保证质量,而且要最大程度从当事人角度出发,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

10余年来,不变的是勇挑重担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热忱。记得2017年冬天,院里组织全院干警去北京培训,我因为孩子刚满六个月,还在哺乳期,又不愿意放弃宝贵的学习机会,经请示领导,带着孩子赶赴北京参加学习。还记得当年参加十佳公诉人比赛,我经常在参加比赛的前夜写稿到凌晨三四点,最终连续两次获得“郑州市十佳公诉人”称号。还记得去年参加知识产权文化品牌创建工作,我住到单位宿舍,晚上一次又一次修改相关材料……

10余年来,风霜染上了双鬓,但不变的是我对工作一如既往的热忱。在检察官这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岗位上,我将继续风雨兼程、坚定前行……

将梦想融入检察事业

□郑州市金水区检察院员额检察官助理  郑萌/口述

河南法制报记者 吴倩/整理

从事检察工作10余年来,我内心明白,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既然确定了目标,就要执着前行;既然选择了检察事业,就要乐于奉献整个青春和生命。

工作以来,我共参与办理刑事案件1000余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身着检察制服的我们最美丽,站在公诉席上的我们最有力量,沉浸卷宗材料中的我们最踏实,讨论疑难案件时的我们最有激情……感恩时代,让我有幸将个人梦想融入检察事业;感谢家人,让“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不再成为职场女性无解的难题;感谢我们自己,用温暖与坚毅、付出与担当,不断打破人生设限,成为可以“乘风破浪的姐姐”。祝愿亲爱的“检花”姐妹们,既能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取得能力素质上的大提升,也有美好的心境去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

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我被金水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对此,我十分自豪。作为一名普通的检察官助理,我做的都是最平凡的工作,却得到了大家给予的如此高的荣誉。我一定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不断进取,决不辜负大家对我的肯定和鼓励。

将守护平安铭记在心

□新郑市公安局龙湖派出所民警 马玉璞/口述

河南法制报记者 张杰/整理

我叫马玉璞,来自新郑市公安局龙湖派出所,今年45岁,先后在督察、纪委、控申部门工作,2016年8月份开始任龙湖派出所马玉璞警务室社区民警。

今年是我从警的第26个年头,自从与这个职业结缘,我就时刻将守护平安铭记在心,处理百姓的家长里短,牵挂群众的冷暖。这一路走来,我也曾因基层民警生活的枯燥和工作的压力而心生疲惫,但每每想到身边那些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同事,便坚定了在公安战线扎根一生的信念。

这些年,我带领警务室不断积极深化“一村(格)一警”机制,扎根一线、深耕社区,用心用情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社区警务室”,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开创警企结合模式,探索“一群五队”群防群治管理法,总结“四个一档”“四勤四到”工作法,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警务室打造成一个集“政务、警务、事务、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科技化综合服务窗口。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推出“党员先锋队”“老兵巡逻队”“平安小茶摊”“反诈小天使”“向阳驿站”“润苗课堂”“南龙湖义警”等一系列贴合辖区实际的具体举措,通过不懈努力,使得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

又是一年三八节,我想对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姐妹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让我们用女性的柔情、温情、热情站好每一班岗,让警营之花绚丽绽放。

用情用心服务受援群众

□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 马艳艳/口述

河南法制报记者 王富晓/整理

我叫马艳艳,现任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荣获河南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被省司法厅评为“十佳法律援助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市政法工作先进个人”。

在办理援助案件中,我始终把受援群众的法律需求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办,用心用情用专业知识对待办理的案件。每当收到受援群众发来的感谢信和问候信息,工作时的劳累瞬间消失。如今,我也从一名一线法律援助办案公职律师逐步转变为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者和监督员,我克服困难,创新工作方法,高标准落实法援服务理念,规范法援中心的各项业务管理工作,加强案件质量管理,提高案件质量。

每一个援助案件,都牵涉到困难群众家庭和人生,所以法援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已经25年了,始终秉持空杯心态,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与时俱进,坚持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更新自己的专业储备、完善自己的职业修养。

三八节到了,我将一如既往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心用法用情去做好每一个法律援助案件审批、援助案件监管和评审,让每一分法律援助经费都用到刀刃上,帮助受援群众,用实际行动来庆祝这个独属于我们女性的节日。

下村入户访民情解民忧

□兰考县公安局坝头派出所张庄警务室民警 张思远/口述

河南法制报记者 张杰/整理

我叫张思远,今年26岁,2019年10月份参加公安工作至今,现任兰考县公安局坝头派出所张庄警务室民警。

张庄村是兰考县公安局坝头派出所辖区。这是一片红色沃土,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弯在这里蜿蜒而过,毛主席在这里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焦裕禄同志在这里和群众一起找到了治理风沙的方法。刚参加工作时,我不知道如何跟群众交流,群众对我很客气,有啥事还是习惯找上一任社区民警。后来,只要有时间,我就下村入户走访,穿梭在辖区的大街小巷,访民情、解民忧。如今,我对辖区的人、地、物了如指掌,群众也接受了这个城市来的“大闺女”。老乡见了我常说:“思远,今天中午别走了,搁这儿吃饭吧?”

入警以来,我和我们的警务团队用零距离、心贴心的优质便民服务换来辖区治安秩序持续平稳向好。我也从一个腼腆的小女孩,成了群众心中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加班加点对我们每个基层民警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工作虽然琐碎繁忙,但也让我迅速成长。每每穿上这身警服,我都会摸摸提醒自己进入工作状态,用严整的警容风纪、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工作、面对群众。

工作虽然辛苦,但站在服务群众的最前哨,我会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忠诚履职,为民服务,展现新时期女民警的风采。

有梦的人生更精彩

□省郑州女子监狱一监区副监区长 马莎莎/口述

河南法制报记者 董景娅/整理

2007年11月20日,我来到了省郑州女子监狱,成了一名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开始工作后,我发现了这份工作表面光鲜,背后是无尽的辛劳:全年无休,24小时待命,小到罪犯之间的矛盾摩擦要谈话、每月接见是否及时、家属孩子是否正常通信,大到计分考核和行政奖惩、减刑假释是否够条件,每一件事都要掌握、都要预判、都要解决。

如今的我,从警已经17年,现任一监区负责管教工作的副监区长。我直接管理的犯人超过2000名,获得过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先锋岗、优秀公务员、省级教育改造专家。

长期以来,我始终坚持把精力用在对罪犯的管理教育上,利用自己业余时间学习法律并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研学心理教育并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用不断更新的业务能力去提升监区罪犯管理教育工作的品质。

身为新时代的女性,我认为生活和工作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老公在家里为我分忧解难,让我可以安心工作;孩子耳濡目染,勤奋好学、孝顺懂事,总是说:“等我长大了,也想成为妈妈那样的人!”

有梦的人生更精彩。“道固远,行则将至;事虽巨,作则必成。”我将切实将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真正放在心上、落到细处、做到实处,用心、用脑、用情解决罪犯难点问题,为监狱现代化治理能力提高作出新的贡献。

我愿成为那道光

□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副大队长 朱青/口述

河南法制报记者 董景娅/整理

11年前,刚刚走出校园大门的我,带着对警察职业的无限向往,踏入了河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成为一名光荣的戒毒人民警察。我曾多次荣获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3年12月,我被河南省禁毒委员会表彰为“全省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在工作中,我用爱心、细心、耐心成了戒毒人员最贴心的指路人,用无私奉献和真情帮扶教育、感化、挽救着一个又一个失足的灵魂,为她们照亮了回归家庭社会的道路。

戒毒人员陈某是我长期帮扶的对象。2019年,陈某和弟弟因吸毒被抓后,家里80多岁的母亲和9岁的儿子无人照管。我与社会爱心人士沟通配合,妥善处理老人、孩子的安置问题,换来了陈某发自内心的感激,激发了陈某戒毒的信心和决心。

陈某于2021年底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我对她开展长期后续照管。在我的鼓励支持下,陈某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家人其乐融融。2024年年初,陈某的弟弟突发疾病去世,无助的陈某再次联系到我。陈某不知道的是,此时我爱人正在医院做一场大手术,我并没有过多犹豫,安顿好爱人便驱车来到陈某家。陈某说:“我就像是一束光,照进了她的心里。”

我愿成为戒毒人员心中的那道光,守护人民群众幸福平安,逐梦无毒社会。我将继续时刻把教育挽救戒毒人员的重任扛在肩上,以久久为攻的韧劲、锲而不舍的毅力,践行司法行政戒毒警察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