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豪赌双赛道,百亿并购堪称“妙手”?

TCL豪赌双赛道,百亿并购堪称“妙手”?
2022年11月11日 17:08 英才商业
卓越性能 AMD商用PC方案馆--中关村在线

本文作者 | 顾天娇

如今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让许多人出现焦虑迷茫之感,有些人开始降低对未来的投入,只关注现实和眼前,甚至会表现出机会主义,导致急功近利和短视;也有人深陷无力感,放弃主动把握和改变命运。

企业也不例外,但是在面对不确定时,企业要想打开局面,既等不来,也要不来。纵观历史,能够化危为机的企业无一不是以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斗争决心和勇气,主动破解阻碍发展、迟滞前进的堵点难点,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破”与“立”中谋求新的机遇。

在疫情持续的三年里,面板行业经历了由起到落的完整周期,随着面板价格陷入低迷,面板公司业绩也随之大幅下滑。

但是我们注意到龙头TCL科技在这波低景气周期中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其通过外延式并购发展的新能源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业务在2022年上半年占到了tcl科技收入的37.5%,在面板业务亏损22.7亿元的情况下拉动净利润达到19.27亿元,并购投资和并购整合能力可见一斑。

本文尝试对TCL科技近几年的并购交易和逻辑进行一个简要复盘,学习借鉴TCL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进行战略布局、保持战略定力,收获新的增长点。

换股并购里的“小九九”

今年以来,在地缘冲突、高通胀和升息等因素影响下,消费品的预算大幅缩减,电视的购买意愿也受到抑制,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2022年全球电视出货量约2.02亿台,同比减少3.8%,将创近十年出货量最低。

全球电视龙头三星也调低了今年的出货量目标,预估全年出货量在3300万台-2800万台。

尽管行业前景不佳,但三星仍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颇为艰巨的目标:明年出货超过4000万台电视。据悉,其中约3900万台将是LCD型号,面板厂商华星光电获得最大订单、供应量将超过1000万台。

而华星光电之所以能在近两年成为三星最大的面板供应商,与它在2020年完成与三星间的换股并购交易密不可分。

2020年8月28日,TCL科技公告收购方案,公司控股子公司TCL华星拟以10.80亿美元(约合76亿人民币)收购三星显示株式会社(以下简称三星显示)持有的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SL)60%股权以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SM)100%股权。

同时,三星显示将以SSL60%股权的对价款7.39亿美元(约合52亿元人民币)对TCL华星进行增资,增资后三星显示占TCL华星12.33%股权,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

从资金层面看,虽然交易对价达76亿元,但是TCL华星在支付给三星显示52亿后,三星显示会以增资形式将52亿款项打回TCL华星,实际TCL华星需要拿出的现金仅为24亿。换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TCL的收购压力。

从业务层面看,本次收购增加了TCL华星大尺寸面板产能,同时还深度绑定了大客户三星。收购前,TCL华星有两条满产8.5代线(22-55英寸电视显示屏,生产线代数越高,代表可以生产的屏幕尺寸越大)t1和t2,产能合计31万片/月,收购完成后,新增一条产能12万片/月的8.5代TFT-LCD生产线,也就是目前TCL科技下面的t10产线。

这笔交易在2021年3月底完成交割。

交易完成之后,三星显示就正式对外宣布停止LCD面板生产,加速推进新技术。

三星完全退出LCD面板生产,但自身电视产品又仍旧以LCD为主,这就相当于给在LCD面板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企业递了把刀。

要知道,2009年台湾面板占主要市场的时候,韩国企业就曾大肆购入台湾库存的面板产能,同时签下采购协议、垄断了台湾面板未来产能,进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推动面板价格上涨了30%以上,以此赚取巨额利润。

所以,“换股”是这次并购交易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站在三星的角度,虽然没有获得全部的股权出售对价,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通过入股TCL华星有效避免了因为自己退出LCD面板生产而在以后受到上游供应商挟制的风险。

内卷之殇

对三星苏州显示工厂和模组工厂的收购,以及三星的主动退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TCL华星在液晶显示领域由模仿者、追赶者向超越者角色转变的完成,这背后TCL华星的极致成本效率和精益化管理功不可没。

但是,回顾我国面板发展历程,后发者确实做到了“降本增效”,而这也带来无法想象的“惨烈内卷”。

自2018年年初到2019年底两年多的低景气周期里,面板价格曾跌破许多面板厂的现金成本,迫使不少面板厂商退出竞争,随后供需关系改善,面板价格从2020年初一直上涨到2021年7月,不过这段时间里,无论是京东方还是TCL华星,头部面板厂商都在持续扩产。2021年8月开始,面板价格开始下跌,并延续了15个月之久,下游消费终端需求疲软,面板行业再次于周期底部蛰伏。

2022年上半年,TCL华星实现销售面积224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4%,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2.6亿元,同比下降8.81%,亏损22.7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利润下降了89亿元。

放在周期里看,TCL华星对苏州三星的收购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等到交易完成交割,恰好赶上产业下行周期,付出的资金和回报难以达到平衡。新增一条8.5代线,让TCL华星赢了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的“面子”,却也输了业绩和现金流的“里子”。

当然,微观角度看,这次收购让TCL华星弄明白了为什么三星工厂从投料到出片的整个生产时间周期只要7天,比它自己少了整整一周;为什么华星的备件耗材价格比三星低20%,但三星却能做到在备件方面的费用仍低于华星……诸如此类的管理细节,是很难短时间就通过内部修炼总结调整出来的。

如果从终局、或者说穿越周期的眼光来看这次收购,短期的波动更不会影响它在行业格局层面的意义。

敢于下重注

如果说,行业里哪些公司可能成为TCL学习的对象,那么三星电子一定名列其中。

尽管今年全球通货膨胀,需求低迷的商业环境充满挑战,三星电子仍然实现了历史上最高的第三季度收入76.8万亿韩元(约合4046亿人民币)。

同样是面临大型面板业务持续亏损,还有其体内的存储业务业绩下滑,但半导体代工业务、智能手机业务等其他业务却成功拉动三星电子的收入创下新高。

与三星电子布局类似,从2021年起,TCL开始尝试跨界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这为它平稳度过单一产业周期波动提供了“港湾”。

如今的TCL已经形成了以TCL实业为核心的智能终端、以TCL华星为核心的半导体显示,以及以中环半导体为核心的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三大业务板块。

从TCL科技的2022年半年报中,可以看到TCL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45.2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净利润19.3亿元,同比下降7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亿元,同比下降90.2%。业绩受到面板业务拖累。

而纳入TCL科技合并报表的TCL中环,同期实现营业收入317.0亿元,同比增长79.7%;实现净利润32.25亿元,同比增长68.4%,对TCL科技业绩贡献占比快速提升。

如今看来是一步“妙棋”的并购,在当时看却是一场“豪赌”。

TCL参与中环集团混改时,一方面疫情未散,不少企业都是稳字当头,光伏产业前景不甚明朗;另一方面TCL以125亿完成竞购,按照这个价格推算,这笔投资回报率不到2%,甚至不及资金成本。

那么为何还要坚持收购呢?

“中环这个项目,我们是从2019年开始谈的。到2020年,疫情突来,半导体光伏硅片进入低谷期,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都不太好。我们内部也有一小部分声音认为,应该暂缓中环项目。但我坚信,开拓产业新赛道是TCL发展战略的选择,不应受短期因素的影响;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是战略新兴产业,且和TCL产业有协同,符合TCL发展战略。”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曾提过收购中环的初心。

李东生认为,关键时刻能杀伐决断,是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应该说,三年变革转型,我对企业发展战略更为清晰,对中环半导体的业务前景和发展潜力有客观的判断,所以125亿元的投资,我敢于拍板,而且心里是很定的,不像当年的跨国并购,决定了心里还不踏实。”

或许就是出于这份笃定,TCL继续加码,在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多次增持TCL中环的股权。

TCL中环的体量可以和TCL原有的面板业务并驾齐驱,甚至在“双碳”目标以及半导体国产替代的大产业背景下,未来的成长空间更为广阔。

不过,无论是光伏硅片还是半导体硅片,都身处标准的制造行业,下游需求并非简单的线性增长,供给侧也存在各环节制造产能释放速度不同所带来的周期错配,因此周期性波动同样是TCL中环难以逃脱的宿命。

而对于早已在面板行业卷出一条血路的TCL来说,换个赛道继续卷倒也算得上是“轻车熟路”。

通过观察TCL科技近几年的并购交易,我们注意到,TCL的并购并非一帆风顺,收购苏州三星LCD 8.5代线难言高端且时点尴尬,让企业或多或少陷入被动;但是收购中环股份却带来第二成长曲线,为TCL成为下一个产业之王提供了方向。

在不确定性极强的时代,没有人从一开始就能看到结果,没有人对大势的理解能够一步到位,更没有人能一次性看清所有过程和细节。对企业战略的制定也不再像登山,过去山就在那里,只要规划好一条路线就只管风雨兼程,如今制定战略更像冲浪,在一波接一波的浪潮中,要想不被拍落潮头,战略计划就要保持弹性和灵活性,更主要的是,要对未知的机会保持开放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