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收复3000点,5天破前高,未来怎么走?

3天收复3000点,5天破前高,未来怎么走?
2024年09月30日 15:01 英才杂志

懵了?白天的市场涨到头晕目眩,盘中和晚上的政策看得人眼花缭乱。

谁能想到7月破3000点后阴跌了3个月,而重回3000点仅仅用了3天时间,不仅如此,后面两天直接突破今年5月份的新高,9月30日收盘,上证指数重回3300点,抹平近一年跌幅,单日成交量更是创纪录的2.5万亿。

本来新政发布后的26日上午交易量是递减的,一方面前期阴跌数月,套牢盘带来的抛压巨大;而另一方面在前面文章中分析过,虽然近期宣布的政策力度,是绝对积极的措施,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性质以及承诺的“无限子弹”。但不过问题和风险也同样不可忽视,利好政策落地进度和时间表仍然是关键,而市场情绪改善和反弹的可持续性更多依赖于宏观经济复苏以及企业盈利增长的触底。24和25日的反弹更多是情绪释放,新政带来的利好预期以及正反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可见的是25日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全天高开低走。

短期来看,观点不变,国内的经济数据依旧有不及预期的可能,这是最核心的风险。比如说将在十一后公布的9月份金融统计数据,M2与M1剪刀差走扩的情况并不会瞬间变好,PMI数据也不见得会瞬间出现大幅反弹(其实今天就发布了财新PMI,不意外,依旧新低,不及预期),包括承诺的“无限子弹”也不见得瞬间就会进入股市。

不过政策是这个市场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26日上午还是平平无奇的缩量走势。关键是政治局会议上,特意提到了“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和“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随后A股开始放量上涨,收盘收复3000点,全天成交量破万亿。毕竟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到这两点意味前面给出的诸多政策并不是“说说而已”,未来短期落地是板上钉钉的,顶层是要看到结果的。

带来的效果就是,据了解9月26日盘后,券商经纪部门的开户数量明显增加,市场铺天盖地都是重回3000点的消息,隔天9月27日盘中,上交所的交易系统崩溃超过1个小时,而同时深市和创业板分别涨幅5%和8%以上。下午深市涨幅近8%,创业板指数一度上涨超过10%,要不是上交所交易系统问题,估计当日上证回到3100点并不魔幻。

不过,3天收复3000点,5天破前高,未来怎么走?

这里斗胆推测下,可能会以“挤牙膏”的形式将前期的政策逐步落地,然后抵消短期情绪降温或重要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带来的利空影响。

01聊聊财政政策预期

看了很多外资机构对于“924新政”后国内经济的预期情况,“战术性投资中国资产”是外资目前普遍的看法,“战术性投资”与“战略性投资”相对,前者偏向短期投机,而后者属于长期价值投资,说明外资目前对国内未来经济预期持观望态度,但无法抵挡短期政策“组合拳”的诱惑,更重要的是,这些外资机构也在9月25日晚些时候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还要等国内实质性的财政政策

一般来说,央行和财政部分别掌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后者的发布同样重要。说白了,要想不止3000点,财政政策必须跟上。26日下午就来了,据外媒某社透露,“中国将发行2860亿美元主权债以重振经济,该刺激计划将一半用于提振消费,一半用于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部分资金将向两孩或两孩以上家庭提供每孩每月约800元的补贴”,外媒预计是将在本周公布,具体未知,不过这家媒体给出的消息基本上还算准成。

来解析下这个财政政策,首先是近20000亿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一般刺激消费、一般支持政府债务,以及部分支撑两孩以上家庭补贴;消费和债务后面聊,先说家庭补贴,这里有一个根本转变,就是国家从直接发钱给个人到给多孩家庭,前者带来的问题就是“流动性陷阱”,一次性发放或按月发放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大家可能会存起来,不进行消费和投资;

然而如果是以孩子的名义进行补贴,一方面成长中的孩子在很多方面的消费更多属于刚性消费;另一方面长期也能鼓励生育;而且每月800元并不低,算笔账,每个多孩家庭每月至少能拿到800元,全年9600元,普通城乡居民养老金一年才几千块。从发消费券到直接发钱,还是在进步的。

其实刺激消费对经济信心的提振作用一般,更重要一些的是支撑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因为一直以来,外资对于中国经济预期较差的核心症结就在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这“哥俩”还有相当深的渊源。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的收入核心来源就是“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可以理解为广义的卖地给房地产开发商获得的收入。从数据来看,1999年至2011年,这13年是中国土地资产化最为迅猛的时期,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约12.75万亿元,几乎年均1万亿元;1999年到201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已经突破50.5万亿元,算上2020年的全国土地出让收入,22年时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已经达到58.9万亿元。

1998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为507亿元,2021年增至87051亿元,创历史新高。到2021年已经突破67.61万亿元,23年年平均2.94万亿元。再看占财政收入比,2021年全国卖地收入8.71万亿元,占到全国财政总收入20.25万亿元的42.97%(2020年46%),占到地方财政总收入11.1077万亿元的78.36%(2020年84.03%),换言之,地方政府每年100块财政收入中,42元-78元来自于土地、房地产收入。

多数地方政府的造血能力过于单一,带来的问题就是一旦这一途径出现问题,财政收入下降是小事,但前期不断展期欠下的巨额地方债务出现违约可不是小事。也就是说,国内房地产下行周期,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滑和债务违约的核心原因。由此,这些年很多地方政府都在转型,比如做投资、开发产业园、城市管家等,逐渐降低卖地收入的占比,但转型需要时间,中间难免出现断掉的现金流,使得短期偿还债务的压力巨大。

由此可见,发行万亿人民币的特别国债来支持地方政府化债,对于帮助各地方政府重回正轨和积极转型都至关重要,再结合房地产市场积极的货币政策调控,地方政府的造血能力才能逐渐恢复。9月26日晚间,人民币升值破7,某种意义上就反映了外资对于这套货币+财政政策组合拳对国内经济未来向好的预期。

不过具体的政策尚未给出,期待财政政策的接力。

02为什么是股票市场?

对于外资短期观望的另一个重要的症结在于:近期政策主要都是针对的是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方面除了房地产,几乎没实质性的政策,这对改善实体经济并不乐观。其实也能理解,毕竟一国的股票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反映了市场对本国经济的预期,这种刺激股市带动实体经济的事情还是不多。

但是梳理逻辑来看,并不是不可逆的,资本市场起势也会带动实体经济复苏。

居民方面,降息和降低存量房贷,央行的核心目的是希望释放出市场上的存量货币,将前期空转的流动性较差的M2逐渐释放出来,逐渐引导转化成M1,毕竟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5.05万亿元,同比增长6.3%;狭义货币(M1)余额63.02万亿元,同比下降7.3%;M2增速持平,M1增速连续5个月创历史新低,M2与M1剪刀差进一步走扩(M2与M1的差距增加),这是经济疲软的重要原因之一,居民不消费和企业不投资。

如何盘活流动性,股市趋势是一个很好的流通平台,如果A股可以稳定且长期的趋势向上,居民可以通过个人投资或机构投资在资本市场获得稳定的收益,成交量活跃,市场市场就有远远不断的流动性,资本利得和股利带来的收益增长可以极大的促进消费和再投资,实体经济逐渐被激活;

上市公司方面,公司股价上涨,再融资获得的资金量也水涨船高,定向增发不仅可以获得资金扩大生产,还有机会引入战略投资者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关键上市公司无论扩产还是投资,都必然会带动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产生更多的合作,中长期来看,那些非上市的中小企业代表的实体经济也被盘活。

总结来看,本轮政策刺激+释放流动性后,股价上涨→投资者获得收益→消费需求增长→企业融资扩产→业绩增长→股价上涨,以此形成正向循环,逐渐带动实体经济的复苏。

03保持自己的节奏

牛市真的来了吗?数据上确实是这样的,成交量连续放大,开户数、银证转账创新高,包括昨天的测试盘都是一片大好,9月30日节前两市火爆,35分钟成交量过万亿,创历史最快破万亿纪录!全天的成交额甚至放天量达到2万亿!短期看多的情绪已经完全占了上风,甚至有点脱离基本面。还是建议保留理性,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节奏,管理好仓位。

虽然政策工具基本上预期已经全给了,市场情绪也都打满了。毕竟后面还有很多风险尚未释放。市场还要去面对的宏观经济数据有很多,比如PMI、CPI、PPI等,以及比较重要的金融统计数据,M1增速至少要出现一个拐点,M2最好是增速下滑,如果M2与M1剪刀差还在走扩,不排除市场情绪会出现巨大反转。

其实,今天发布了9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9.3,重回荣枯线以下,较8月下降1.1个百分点,并创下2023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而且早几分钟的钢铁PMI也不太乐观,某种意义上说明实体经济依旧在寻低,大盘也在9点40左右出现了明显大幅回调,但市场的火热确实超出预期,使得这些数据被情绪弱化。

节后A股大概率很难复刻这两周这种创纪录式的涨速和涨幅,政策预期带来的情绪也将是边际递减的,对市场的刺激也会逐渐走弱,毕竟长期来看,健康的股市还是很慢的。

总之,更希望“疯牛”逐渐变为“慢牛”和“长牛”。

祝祖国75周年生日快乐,祝大家“十一”国庆假期快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