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生态形式主义”贻害深远,城市绿化要少些“网红造景”冲动

封面评论|“生态形式主义”贻害深远,城市绿化要少些“网红造景”冲动
2023年06月29日 14:56 封面新闻

蒋璟璟

近年来,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上从量的增长向质的优化方向发展,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和迹象。跟风绿化“千城一面”、过度追求“美化彩化”、“大树进城、一夜成林”……记者在部分省市调查发现,城市绿化持续增量提质的同时,也存在相互跟风、贪美求洋、急功近利等形式主义问题,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新华社)

城市绿化花式整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问题。当传统的、中规中矩的行道树和景观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市政建设的新口味、新偏好。一些“除旧布新”、大开大合的绿化更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城市微生态的重构。只不过,大力除了能出奇迹,也容易出偏差。

梳理近年来一些城市的绿化新花样,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网红化的操盘思路。一些地方在绿化中追求异于本土植物的新奇树种,甚至相互跟风,某地引种的绿植、花木成了“网红”,其他城市很快复制——动辄面积栽种网红植物,快速打造网红街道、网红打卡地,追求连片可成势、拍照可“出圈”。却不料,很多植物往往是水土不服,结果造景不成、一地鸡毛。

过度求新求美,华而不实、贻害深远。我们知道,城市绿化工程,“功能性”乃是首要指标,而“美学诉求”则是更高阶的要求。但一些城市,却是本末倒置。以“美观好看”的主旨统领绿化布局,至于说花草树木对环境的直接作用,比如说补充氧气、净化空气、减少噪音、遮阴避暑等,则是轻视忽略、若无其事。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城市绿植对城市生态本应起到的助益功能,被极大削弱。

梳理过往案例,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某些城市推倒重来、另起炉灶式的“绿植再造”,构成了实质性的生态损毁。“生态形式主义”引发城市局部生态灾难的事情,时有发生。诚如专业人士所言,绿化苗木的非乡土化、种类同质化、结构单一化,会降低城市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自然度,弱化生物多样性,容易遭受大规模病虫害,这种生态系统往往无法依靠自身维持平衡……基于科学视角审视,“生态形式主义”的风险显而易见。不要让个人意志凌驾于科学规律之上,让城市绿化真正实用、好看,并不是一件难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