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耕地、提产业、美乡村 成都“三农”工作有了新目标

保耕地、提产业、美乡村 成都“三农”工作有了新目标
2024年05月14日 21:55 封面新闻

袁亮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

成都乡村地域广、面积大、人口多,“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明显(农村地区面积占比91%、农村常住人口占比21%)。如何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三农”现代化建设的新路?成都有了新目标和新举措。

新闻发布会现场

5月14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全市“三农”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保质“米袋子”

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8.6万亩以上

成都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峰介绍,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实施意见》。

宋峰

《实施意见》提出抓好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6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粮食安全,提出全域推进“一带十五园百片”粮油产业园区建设,确保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8.6万亩以上、产量234万吨以上;围绕耕地保护,提出健全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防控机制,2024年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4万亩;围绕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出新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1万名,选拔培育“成都农匠”500人以上。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力争培育新上规农产品加工企业10户以上

乡村产业发展关乎“三农”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对此,《实施意见》提出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等5项重点工作任务。

其中,围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出力争培育新上规农产品加工企业10户以上;围绕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提出新建乡村主题旅游目的地20个以上、A级林盘景区10个以上,发布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0条以上,力争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470亿元以上;围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提出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打造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11条

《实施意见》提出包括做好乡村规划设计、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善治水平、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7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做好乡村规划设计,提出连片培育先行村、重点村各50个,推动先行村、重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级片区规划应编尽编;围绕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出打造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11条,完成农房特色风貌塑造8000栋以上;围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提出“亲民化”改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0个以上,开展“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公益文化艺术培训8000场以上。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将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宋峰介绍,《实施意见》提出包括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活力、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等5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活力,提出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研究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办法,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围绕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革,提出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送码入户、‘码’上贷款”信贷直通专项活动;围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出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