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教授舒大刚解读“三苏”与蜀学:“三苏”将蜀学推向高峰

川大教授舒大刚解读“三苏”与蜀学:“三苏”将蜀学推向高峰
2024年05月21日 14:38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摄影报道

走进眉山三苏祠大殿,抬头正中可见一块“养气”匾。这块匾额为乾隆二十年(1756年)眉州知州张兑和所书,意思是说三苏父子为官从政、修身养行,治学习文均以养浩然正气为宗。

匾上落款处还有几排小字,大意就是,张兑和认为,三苏自宋代以来之所以能影响千年,不仅在于文学方面的成就,在蜀学方面的成就也是十分巨大的。

蜀学是个什么学?和三苏又有怎样密切的关系?5月13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四川大学教授舒大刚,深入了解三苏与蜀学的渊源、联系。

舒大刚教授。

“解密”蜀学

啥是蜀学?学术界有众多说法。在舒大刚看来,蜀学是在巴蜀大地发生、发展,同时与周边学术互动,影响中华主流学术的学派,同时蜀学也是中国较早用地域来命名的学派。原始“蜀学”起于先秦,三星堆出土的天地人“神坛”代表的“三才合一”观念、青铜通天神树代表的“十月历法”、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代表的“四季”“十二月”的阴阳合历体系,以及大禹系统化了的“阴阳”(《连山易》)、“五行”(《洪范》九畴之一)、“孝道”等观念,都成为后世儒、道两家的核心哲学范畴。而制度蜀学源于西汉,蜀郡守文翁开办官校、以文化蜀后,便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蜀学,史书有“蜀学比于齐鲁”的说法。

舒大刚认为,从广义上说,蜀学包括从古至今所有的学术,儒学、道学、史学、文学、医学、科技等等都囊括在内。而狭义上的蜀学,就是指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等人创立的学术思想或学派,亦称“苏氏蜀学”。“蜀学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巴蜀文化的灵魂。”舒大刚说。

大致而言,蜀学经历了先秦肇始、两汉初盛、魏晋南北朝持续发展、隋唐五代异军突起、两宋高峰、元明清初低迷、晚清民国极盛等七个发展历程,绵延不断,蔚成大观。

眉山东坡书院。图据三苏祠

蜀学滋养了三苏

那么如何认识三苏与蜀学的联系?舒大刚表示,可以从三苏受惠于蜀学与三苏反哺于蜀学着两个层面去探究。

舒大刚说,自苏家的老祖宗苏味道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入川后,苏氏一脉就留在了眉山。三苏父子从小受巴蜀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身上也打上了蜀学的烙印。

苏东坡盘陀像。图据三苏祠

苏轼曾在《眉州远景楼记》中描写过家乡的民风民俗,其中第一句“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中反映的两个方面,在三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是“贵经术”,经术就是指经学。舒大刚说,在宋代,儒家经典在巴蜀十分普及。尤其彼时的眉山是宋代三个雕版印刷中心之一,更是让儒家经典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眉州学子“人手数本”,三苏也不例外。

在这样的条件和氛围下,三苏也十分注重研究蜀学经典,遍著群经,对于以《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为核心的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

二是“重士族”,士族就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大家族。舒大刚认为,一个大家族能形成并发展,其间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重视家风家教,而苏氏代代都保持着良好的家风家教,无论是乐善好施的苏序对三苏父子的影响,还是苏洵、程夫人对苏辙兄弟的教育等,都体现了三苏良好的家风家教。

民国 珂罗版苏轼《眉州远景楼记》(局部)复制件  图据三苏祠

此外,因受移民文化的影响,蜀学形成了兼容并包的传统。在此影响下,三苏父子的学问非常广博,既接受蜀学的传统,又具有创新融合的自主能动性,苏东坡更是成为了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三苏将蜀学推向高峰

源远流长的蜀学为三苏的思想提供了养分,也成就了三苏。而三苏也对蜀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蜀学在三苏身上更加发扬光大,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舒大刚说,在北宋时期,以“三苏”父子为代表的“蜀学”已经成为了北宋学术的三大主流之一,与二程“洛学”、王安石的“新学”鼎足而立。苏氏蜀学立意"打通古今",注重"融通百家",力求"会通三教",集历史文化之大成,有百科全书之气度。作为学术派别(思想流派),苏氏蜀学主要包含三苏的哲学思想、经学成就、史学著述和文学创作。

在这些方面,三苏父子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文学方面,三苏尤其是苏东坡,将其推向了极致。“三苏的文章为世人所追崇,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 ’的说法,就是说三苏文章读得好,就有气质,混得好。”舒大刚说,而从南宋开始,苏氏之学逐渐成为了蜀士心中蜀道学术的代表,“蜀士甚盛,大率以三苏为师。”

三苏纪念馆三苏父子塑像。图据三苏祠

舒大刚表示,在蜀学发展的七个历史阶段中,其中最高成就是以三苏父子为代表的宋代蜀学,因此三苏也成为蜀学的领军人物,三苏文化也成了巴蜀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名片。

最后,作为三苏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蜀学未来该何去何从?舒大刚表示,要重建蜀学,就要整理文献、深耕经典,结合出土文物与文献资料,建立各有特色、互相映衬、彼此配合的场所,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蜀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