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大凉山当“公益秀场”?“支教研学”乱象调查②严查“伪公益” 凉山出台多条措施

谁把大凉山当“公益秀场”?“支教研学”乱象调查②严查“伪公益” 凉山出台多条措施
2024年06月21日 23:05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冷宇 徐湘东

暑假将至,一些研学、培训机构推出的“公益支教”“公益研学”项目,面向学生群体招募“志愿者”,到相对偏远地区参加“支教研学”活动,7天时间一人收费上万元,“公益”变“生意”,引发网友热议。

这些地区真的需要这样的“支教研学”吗?当地真实的支教情况是怎样的?这一乱象应当如何监管与治理?近日,封面新闻记者在受关注度较高的四川凉山进行了走访调查。

公益机构招募的支教老师在响水木耳学校上课

多方支教力量帮扶

审批流程严谨

上岗前需多重筛选和培训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凉山州共有各类学校1718所,在校学生124.4万人,专任教师6.3万人,基础教育规模位居四川省第二位。

在凉山,来自各方的支教力量不可或缺,其缓解了当地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凉山教育质量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方支教帮扶力量,包括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帮扶和送教,浙江宁波市东西部协作、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四川省内绵阳、德阳、乐山、泸州、宜宾等地对口帮扶,以及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计划等。

6月19日,在喜德县向荣中学,封面新闻记者见到了正在该校参与支教服务的三名复旦大学学生。

上海复旦大学的支教老师在给向荣中学学生上课

“我们是以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方式,在这里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赵芸巧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4级研究生,2022年7月,她在学校报名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

经过两个月的校内选拔,赵芸巧和另外两名同学被分配到喜德县支教点。在2023年8月来到向荣中学支教前,他们曾在上海参加了志愿服务、教师工作、社会实践等系列培训,并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由专业教师指导“试课”了一段时间,才到支教点“上岗”。

“这已经是第四批复旦大学的学生来我们这里支教了。”向荣中学校长毛伍呷介绍说,该校目前有支教老师33人,除了赵芸巧这样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研究生,还有来自西华师范大学“顶岗实习”的支教老师,以及四川省内对口帮扶喜德县的其他县(市)学校老师,“我们一般会将教师缺口报给县教育局,为学校联系支教老师。”

向荣中学

在毛伍呷看来,支教老师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同时,也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更为广阔的视野带给了学校师生,“孩子们很喜欢他们。”

支教有服务时间等“门槛”

一周时间的“支教研学”

根本不算是支教

西昌市樟木箐镇响水木耳小学,有着278名彝族学生。在这里,有21名由上海市一家公益基金会招募的支教老师。

“2020年,我们开始组织第一批支教老师到木耳小学,支教老师最低服务年限为2年。”该基金会支教项目负责人张兵利介绍说,支教老师面向全国招募,“门槛”设定为本科及以上。入选者在经过网筛、试讲视频考试、电话面试和视频面试4轮筛选后,还将经历为期2个月的线上教学理论培训,在8月上旬到达西昌后,参加岗前试讲等实践培训。到8月底,西昌市教育和体育局还将组织支教老师和即将上岗的公办学校老师,一同参加培训课程。

张兵利表示,他们还要求,支教老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才能从事教学工作,没有资格证的支教老师,只能从事教学助理工作,直至考取证书。很显然,研学机构安排的短短一周时间的“支教研学”活动,根本不能算是支教。

“我们还要在支教老师上岗后,对他们进行两次‘回炉培训’,目的是提升大家的教学水平。”西昌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沈光虎介绍说,目前,西昌市现有支教机构6个,都已经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备案。近年来,西昌严格按照《凉山州社会支教人员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开展公益组织和支教人员审核,“我们会在公益组织的资质、背景和相关负责人是否有过犯罪记录等方面综合考量后进行筛选,并不是任何一个公益组织,都可以来开展支教活动。”

凉山出台多条“铁规”

严查“伪公益”

打击借支教污名化凉山行为

据凉山州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6年,凉山州就出台了《凉山州社会支教人员管理办法(暂行)》,对其中的审核、接收、派遣、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定期对全州社会支教教师支教工作情况开展摸底和调整,明确社会机构进入学校开展支教活动需到当地教育部门报备。截至2023年底,全州共有24家社会机构和759名登记在册的社会支教教师。

目前,凉山州已对全州1718所学校逐一核查,发现从2023年1月至今,各类社会组织或公益机构到凉山开展短期支教活动涉及学校共计110所,开展短期支教活动共计58项,参与活动学生1000余人。其中,35项活动向县市教育部门报备,有23项未报备。

“新东方”推出的“大凉山英文支教公益研学”宣传视频截图

凉山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在凉山州注册的51家旅行社开展专项排查,未发现开展与“公益支教”相关的游研学业务;凉山州民政局排查完成167家社会组织摸排工作,未发现有社会组织组织(参与)支教、研学等活动;凉山各级教育部门未制发志愿者公益证书、出具助学研学报告。

“我们欢迎到凉山规范开展公益支教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不欢迎借公益支教为名的‘伪支教’‘伪公益’来凉山。”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袁智表示,当地启动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聚焦“虚假宣传、虚假支教”等联合执法,狠刹各类乱象。6月18日,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公布了凉山社会支教监督举报电话清单,请社会各界监督。

“英孚乐游”推出的“大凉山公益支教营”宣传页面

袁智说,凉山将打破“信息差”,让有到凉山开展公益性支教研学意愿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拥有更广泛、更透明、更便捷的信息获取和参与途径,对符合政策规定、服从管理、具备基本素养、有利学生发展、征得家长同意,且经当地教育部门依法依规批准的公益性支教研学活动,将给予支持。

同时,当地还将制定《凉山州社会支教研学活动规范治理方案》,不断完善支教研学机制;修订《凉山州社会支教研学人员管理办法》,持续全覆盖开展社会支教研学活动摸底排查整治,将不合法、不合规、不专业、无责任心的支教研学者清理出支教研学队伍。

袁智介绍,按照新制定的《凉山州“虚假支教”“虚假宣传”专项打击工作方案》,凉山将依法打击把学生当成不法活动谋利“道具”的行为,严厉打击恶意抹黑凉山、污名化凉山、打“悲情”牌、“卖惨式”的不良组织或个人,让社会各界回归支教研学公益初心。

专家建议

拒绝“表演式”支教

需要多方携手治理

近年来,国内研学市场一直持续火热。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研学游经济市场运行监测报告》,2022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909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469亿元。预计到2026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杨雪梅认为,当前,学校、家长、研学机构、公益组织等各方不断探索,关注孩子们如何合理高效度过假期,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身是一个不错的现象。建议“开展研学项目,需要合理设置活动内容,设计恰当的活动形式,探寻一种真正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模式。”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对于所谓“表演式”支教,需要多方携手治理。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明令禁止虚假宣传、虚假公益。同时,“支教研学”目的地的教育部门、学校也要鉴别,应拒绝安排学生去参加这类研学机构组织的所谓“公益课堂”“免费夏令营”等活动,避免孩子被这种形式化、商业化的“支教”伤害与侵蚀,教育部门、学校要坚决拒绝带有表演性质、把学生当“支教道具”的活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