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创新发展?成都这场研讨会来支招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创新发展?成都这场研讨会来支招
2024年06月26日 20:40 封面新闻

6月26日下午,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数字经济局指导,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主办的“数智启新·生成未来”AI大模型技术创新研讨会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政策解读会在成都举行。

本次活动,聚焦四川省人工智能大模型备案、算力、数据存储及应用场景内容,来自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中国民航二所、中电九天、中科曙光等70余家AI大模型机构代表,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产业应用等议题交流,共同探讨、分享AI大模型产业的创新发展。

“数智启新·生成未来”AI大模型技术创新研讨会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政策解读会在成都举行

政策解读

助力大模型产业合规化发展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四川省将人工智能列为1号创新工程。近日,成都市又出台了“算法10条”,完成人工智能“数据、算力、算法”全要素政策体系构建。

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佘燕珺在研讨会上表示,面对人工智能这一热潮,研究院积极响应四川省1号创新工程号召,不断建设更加泛在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希望此次活动推动四川省大模型产业向合规化、标准化和信息安全化发展,为四川的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佘燕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是大模型还是小模型,是开源模式还是闭源模式,模型落地是TOC还是TOB等问题提出思考。

政策解读环节,四川省委网信办网络数据与技术处专家屠青青博士详细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政策》,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四川分中心信息安全处工程师张腾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备案评估》,两名专家分别从大模型备案过程注意事项,测试过程的常见问题,备案后持续监测完善要点等方向,解答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务规范化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从专用模型到具有泛化、推理能力的通用大模型跨越式进步,通用人工智能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带来更加广泛和深刻的风险。”张腾提到,国家中心支撑中央网信办对大模型备案及上线后测评,分中心则支撑属地网信部门开展大模型备案材料审核及大模型测试。四川分中心支撑省委网信办已完成多款大模型的备案,并完成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100余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安全评估10余个,算法备案10余个。

专家分享

成都大模型产业发展有何趋势?

根据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全省聚焦AI大模型开发应用企业50余家,30家43款算法通过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5家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在四川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势头下,成都的大模型公司又有哪些特点?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成都相关公司在生成式AI大模型数据存储和政务、医疗、工业、文娱等行业领域都有实践经验。

如深耕电商领域的晓多科技,相关产品在应答接待、Ai话术等客服场景中应用;明途科技通过工作Ai技术应用出海,在东南亚、中亚等地开展国际化经营;海艺互娱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创作,开发出激发创造力和提升生产效率的绘画工具,推动艺术创作数字化转型;万木健康围绕医生打造出医生数字人系列产品;封面科技则自研智媒云大模型,在日常内容生产中实现了人机高效协同……

万木健康联合创始人COO杨笛在分享中提到,在医疗健康领域,目前医生层面的数字化较低,医疗专家分身乏术。为高水平医生创造更多的时间和能力,医生数字人和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结合,成为大力推动Ai+落地的可能性。

“作为大模型公司最困难的是懂技术、懂模型但不懂行业。”考拉悠然首席架构师谢治宇表示,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具备深刻的行业理解能力,才能帮助行业降本增效,以此实现差异化业务创新,最终完成人机协作的组织再造。

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