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新质生产力与成渝中部崛起 高质量发展天府论坛在四川资阳举行

“问计”新质生产力与成渝中部崛起 高质量发展天府论坛在四川资阳举行
2024年06月26日 20:46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6月26日,高质量发展天府论坛·新质生产力与成渝中部崛起学术研讨会在四川资阳开幕。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活动为期两天,作为四川省社科院与重庆社会科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的重要议程之一,“高质量发展天府论坛”采取双方轮流牵头举办方式定期召开,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记者注意到,会议除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成渝中部崛起”主题进行主旨演讲外,与会人员还就“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成渝中部高质量发展”“成渝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与成渝法治协同保障”等四个分论坛展开热烈研讨。

论坛内外,线上线下,一场新质生产力与成渝中部崛起的思想碰撞,“问计”从成渝中间到成渝中坚,正在资阳市展开。

开幕式现场。郑荔丹/摄

“论剑”

新质生产力与成渝中部崛起

上午8时许,活动还未正式开始前,参会者们便早早在会场聚集,话题都不约而同落脚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入口处,“成渝之心 巴蜀门户”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属于资阳市的注脚。

开幕式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刘立云提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成渝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正是为了进一步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成渝中部地区的崛起,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期待各位专家学者能够踊跃发言,分享真知灼见,为成渝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涌现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能,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颖表示,本次论坛主要是引导川渝两地的智库专家学者加强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研究,以此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创新活力,充分释放改革创新的集成效能。

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劲松认为,成渝中部地区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发达,开放要素齐备,应共建川渝高水平产业集群,围绕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场景打造先进的制造业体系,也要围绕着科技创新来共建合作,形成成渝中部的科创“大走廊”。

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盛毅在采访中说到,成渝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应该放在与成都、重庆两个大都市的协同,深度融入两地的产业链,同时发挥自身特色产业的优势,尤其是把成渝中部区市县的的龙头企业建好,这样才能够连成一个完整的、更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问计”

资阳从成渝中间到成渝中坚

一头连成都,一头接重庆,资阳恰好地处成渝直线中点上。而高质量发展天府论坛在资阳的成功举行,正是当地“问计”如何从成渝中间到成渝中坚。

会上,资阳市委主要负责人提到,近年来,当地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成资同城化为战略支撑,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今天的资阳,战略位势显著提升。”

成宜高铁建成通车,天府机场空港大道全段通车,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资阳线今年9月将投入运营......好消息正在资阳接踵而至,当地承接双核辐射、挺起中部脊梁动能更加强劲。

另一边,资阳现代化产业也在集群成势。爱齐科技、现代商用车、百威啤酒、中车资阳机车等一批企业发展量质齐升,高效太阳能电池片、Keeway智能两轮车、高仙机器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口腔医疗器械、交通装备、鞋服产业获评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已经建成全球最大隐形矫治器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口腔产业集聚地、全国最大口内扫描仪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内燃机车出口基地、全国最大柠檬生产基地、西部最大运动鞋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西部唯一的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研发基地、全省领先的高端两轮车出口基地。

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朱旭森建议,要充分发挥资阳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加快与重庆、成都两个超大城市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对接联动,加强与周边县市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吸引科创人才,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促进资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成渝中部崛起。

而四川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贺培科则认为,在成渝构建产业协同体系的过程中,资阳可以依托自身在成都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自身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上海、广东等地区合作,积极吸引重大科研机构在当地布局,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新质生产力的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同成都与重庆之间的合作,提高相关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提高成渝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