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千年石刻“疗伤” 四川资阳雁江区半月山大佛接受本体保护修缮|文化资阳

为千年石刻“疗伤” 四川资阳雁江区半月山大佛接受本体保护修缮|文化资阳
2024年10月20日 20:55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摄影报道

一座千年石刻造像的岩体出现了空鼓、剥落、裂隙、风化起壳、表面缺损等问题,病害缠身,亟需保护修缮……10月20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位于四川资阳雁江区的半月山大佛,目前正在接受佛像本体保护性“治疗”。该工程自去年12月底开工以来,针对佛像本体的修缮和加固处理正有序推进,首期工程力争在2024年底完成。

半月山大佛。(资料图)

乐山大佛的“三弟” 

千年坐佛亟待“疗伤”

半月山大佛位于雁江区丰裕镇,因坐落于山形似下弦月的半月山而得名。从雁江城区出发,大约40分钟车程,便来到半月山下,沿途随处可见果农正在采摘成熟的蜜柑。

10月19日10时30分许,记者在山脚下注意到,整个佛像前搭建起脚手架,并覆盖有绿色的幕网。

资料显示,半月山大佛始开凿于唐代,至今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为弥勒佛倚坐像,身高22.24米,胸宽11.2米,结构雄浑古朴,气魄宏大。佛像面部丰润,双耳垂肩,表情安详恬静,目光平和下视。而佛像两手自然下垂,手掌抚膝,整个造像比例匀称,神态自若,是四川全省第三大坐佛,也被称为乐山大佛的“三弟”。

修复前照片。

据雁江区文管所考证,半月山大佛的建造其实历经了漫长岁月。据其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最新发现的资料佐证,半月山大佛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工匠们前后历时150年在此开凿,方在悬崖峭壁上造出大佛初形。此后工程一度中断,到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川南居士梅修率石刻大师周义等人,为巨佛开凿眉目,直至完全竣工。从凿窟伊始到呈现出大佛完整面相,前后经历近500年。

1991年,半月山摩崖造像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为雁江区首个“国保”单位。

然而,历经上千年的风霜雨雪,半月山大佛本体及岩体出现了空鼓、剥落、裂隙、风化起壳、表面缺损等问题,病害缠身,亟需保护修缮。

多名专家实地考察

修缮实验耗时数月 

专家现场把脉开方

石刻造像的保护和修缮,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

例如乐山大佛,根据《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中溯源了近代历次修缮的历史。自1914年以来,已先后经过了8次修缮。

“为了更好地掌握佛像本体的病态和处置方法,技术人员用了近八个月做实验,目前已经将实验成果运用到修缮过程中。”雁江区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早年间佛像本体脱落修缮的相关技术、工序等材料缺失,本次修缮时需要进行技术勘测、分析研究,施工难度较大。

孟令松是修缮现场的技术人员,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注意到,佛像旁边的一处题记下方,用胶带贴出了一块区域,“这个就是修复过后的样子。”

记者仔细查看,修复位置与旁边的岩体几乎看不出差别。据孟令松介绍,在确定修复位置后,会先花几个月时间进行反复实验,在决定好修缮材料和方法后,才能最终开展“疗伤”。“佛像的修复是慢工出细活,可能一块很小的地方,清理、修补、上色都要花几天时间精雕细琢。”

10月19日,半月山摩崖造像(含第6号龛弥勒佛造像)保护修缮阶段性成果评审会召开,来自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以及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多名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质询、成果评审会等形式,再次为大佛“把脉问诊”“开出良方”。

修复后样貌

“在维修的过程中,要注重抢救,消除本体破损、脱落等问题病因;同时要借助这次保护的机会,传承佛像建造时所用的优秀传统工艺,也为后续的保护修缮提供研究指导。”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员周伟强说道。

据悉,针对半月山大佛佛像本体的修缮和加固处理,力争在2024年底完成,后续还将陆续进行山体危岩体加固、平台边坡和周边环境整治以及道路修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