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地名是浓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共同记忆符号,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愁”和文脉延续,家国情怀养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成都地名文化,更好保留成都乡愁记忆,由四川省区划地名学会主办,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地名文化与成都城市文脉传承”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来自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成都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以及地名文化如何通过创新性转化更好地服务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在主题发言环节,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王川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明泉,成都大学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谭平,四川省区划地名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师范大学谢元鲁教授等人,分别就“地名文化与成都城市文脉传承”进行了阐释,指出地名文化传承目前存在的问题、受到的冲击与阻力,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下开创新思路、如何讲好地名故事以及地名理论和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就历代移民与金牛坝、凤凰山、万岁池、清溪等地名来历、成都历史上的坊名、“蜀都河图”成都市自然文化数据库、蜀道地名数据库建设、古旧地图中的地名价值、《清史地图集》在沿革地理方面研究成果对四川地名工作所起的重要支撑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谭平教授建议:打造检索四川所有地名信息的现象级IP
谭平教授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了地名文化精准传播的重要性。所谓精准传播,就是除了建立基于可靠、最新学术和理论研判的动态数据库、打造检索四川所有地名信息的深受信赖的现象级IP以外,还包括积极推动多语种介绍成都地名的专业化水准的提升,不同种类地名介绍的格式、材质、口岸、地点的基于优雅设计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这些都需要跨语言、跨文化、跨界的专题调研、论证,以确保地名文化资源在国际上树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对外“讲好成都故事、四川故事、中国故事”的要求中,展现成都范、四川韵、中国情。谢元鲁教授在主题为《近现代地名文化的断裂重构》的发言中对地名命名中国家行为雅化和民间“俗化”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小组讨论环节,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毛丽娅,西南民族大学覃影,四川省区划地名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小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四川省区划地名学会会长李勇先等,分别分享了“石笋街与景教传入成都”、明代四川舆图中的“藏羌彝走廊”交通地理研究、水文化与成都地名文化、成都街道命名及其特点等内容。
李勇先教授在发言中提到,成都街道坊巷地名无不烙上不同时代的历史印记,从成都地名的演变清晰地反映出成都所具有的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大势。李勇先还对成都街巷得名的原因归纳为二十一个方面,并结合古旧地图和旧照片加以分析和解读。
李明泉研究员则从目前成都城市街道命名中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作了发言,他指出过去道路命名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城市道路命名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王小红研究员建议:成都地名的现代命名,可以恢复部分历史水文化地名
王小红研究员《水文化与成都的地名文化》汇报中,用多幅地图,从水系与城市空间演变,探讨了水文化对成都文化的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成都的地名命名与水文化息息相关,中心城区以桥梁为名的地名多达33处,还有以池、沟、湾、堰等为名的地名14处,地名文化体现出成都独有的水文化特征;二是从成都城市变迁史来看,成都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因水而美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地名的现代命名,可以恢复部分历史水文化地名,并在沿河地理事物的设计中,更多地加入水文化要素。
在利用古旧地图研究地名方面,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覃影副教授,结合古地图鉴定中存在图面信息滞后与后世摹绘增补原图的现象,以《四川省四路关驿图》为例,对图的绘制者、时代背景和图幅内容等进行辨析,指出该图不仅有考证政区建置沿革的地名学材料,也提供了四川边区茶马贸易、物产资源的线索。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易文清和张星誉馆员则对“金牛坝-蜀西坝(川西平原)及其春秋战国时期的金牛道”与“四五千年至八千年前氐羌道(嶓羌氐彝道)古蜀史前‘开国茫然道’”等问题发表个人观点。
关于古蜀金牛道与古金牛坝得名来由以及具体位置,两位馆员也作了深入考证,认为古金牛坝的具体位置就在今金牛区金泉路的金牛坝,它是古蜀史前氐羌道与先秦古蜀金牛道交汇处,是古蜀金牛道的起始点,是古蜀道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古蜀金牛道的祖源记忆和文化地标。
90册《中国乡土文献集成》首发
在学术研讨会上,多家单位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四川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宣传、普及和四川地名资料普查等方面所做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地名天府”文化节目刚刚获评全国十大最佳纪录片称号,“远近说”推出的六十余条地名短视频累计获得超过三千万人次的关注。
在本次研讨会上,由李勇先教授主编、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乡土文献集成》举行了首发式。《中国乡土文献集成》90册,集中收录清末至民国时期全国各地所编纂的乡土志以及调查录、采访册等地情文献二百三十余种。2015年,对现存八十余种巴蜀乡土志进行集中搜集和整理的《巴蜀乡土志珍本汇刊》,已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中国乡土文献集成》则是对巴蜀地区以外的全国各地乡土志进行编纂整理。这些乡土文献包含了大量乡土地名,尤其是对我们今天讲好乡土地名故事、记住乡愁、推动乡土地名文旅融合、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