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家李忠东:和华西都市报一起 做接地气的科普报道

科普作家李忠东:和华西都市报一起 做接地气的科普报道
2025年01月02日 21:14 封面新闻
正在野外进行科考的李忠东

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一纸风行;这年,年轻的李忠东翻开了自然这本书,踏入地质事业。30年过去了,华西都市报记录了时代变化,李忠东也已成为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副所长、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1月2日,2025年首个工作日,李忠东就收到了《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特刊。作为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客户端的忠实读者和用户,李忠东希望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继续合作,一起看大美四川,讲好地球故事,做接地气的科普报道。

野外科考 华西都市报伴我左右

“从华西都市报的忠实读者到成为华西都市报的采访对象,我和华西都市报结缘也有20多年了。”回忆起和华西都市报的渊源,李忠东说。

在网络尚不发达的年代,每天通过华西都市报了解天下大事,是包括李忠东在内的广大地质工作者的生活习惯。“在野外搞地质工作的时候,在乡镇上总是要想办法去买华西都市报。有时候在边远地方,过期的报纸我们都会视为珍宝,翻来覆去反复研读。”在李忠东的眼中,报纸不仅是了解资讯的渠道,在条件艰苦的野外,一张报纸也带给他内心的宁静。

2000年开始,李忠东就开始从事旅游地质工作了。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他有机会经常在野外,接触到壮美的大自然。每当这时,他都会拿起相机将这些风景拍下来。每次野外工作结束后,他会抽出时间慢慢整理,将照片归类、简单调色。“整理照片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旅行的一次回放,我会不断惊讶于行程中的新发现。”

仅靠影像,李忠东觉得还不足以展示这些地质景观背后的故事,李忠东慢慢便有了用笔将旅行感悟记下来的冲动。于是他开始在各大网络论坛写帖子,讲述地质景观背后的故事。

和记者一样 做接地气的科普报道

从写帖子,到给报刊写文章,然后出书,做自媒体,最后成为《中国国家地理》特约作家,李忠东一步步投入到地质科普工作之中。

李忠东说,他做科普工作的20多年,也是和华西都市报共同进步的20多年。李忠东多次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采访,细致解答地质、旅游、地学、文化等领域的问题,通过通俗的讲解,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广大读者。

华西都市报2020年有关成渝经济圈的报道中,李忠东通过华西都市报记者的采访,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广大读者解惑。他从盆地地质演化、地质构造的角度,找到成渝“山水相依”科学层面的关联。从科学层面表明,远不止古代,遥推到史前甚至亿万年前,成渝双子星,就早已是密不可分的一对“好盆友”。

李忠东说,科普作家需要用细腻形象的文字,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专业且枯燥的地质学理论转化为大白话,讲清楚、写明白,让普通受众听明白、看得懂,向大众展现了美景与科学、自然与人文,让大家了解了地质地理的无比硬核、无限浪漫与壮阔,带动更多普通人爱上了地质。“这点上来说,和记者的采访报道工作是殊途同归的。”

如何讲好科普故事?李忠东认为,科普一定要使用公众喜欢的形式,要寓教于乐,还要善于在社会热点中寻找爆点,密切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现在我也经常通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寻找热点线索。”李忠东告诉记者,三星堆考古期间,他推出的《三星堆密码:铸“我”的青铜从哪里来?》,冬运会期间《地质专家解码四川“冰雪”:地理优势造就滑雪场冰川“割裂”出美景》等科普作品就获得了大批网友点赞。

2024年,李忠东获得了“科普中国2023年度科普人物”,他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继续合作,看大美四川,讲好地球故事,做接地气的科普报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