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3月2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通济堰管理处获悉,为深入挖掘和保护通济堰这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丰富通济堰文化遗产资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与通济堰相关的藏品物品和文史资料。

通济堰老照片。图据四川水利。
四川省通济堰始建于西汉(公元前141年),是岷江中游的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通济堰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通济堰仍然灌溉成都、眉山两市的50余万亩土地,惠及人口百万,被列入“2022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为更好地保护通济堰的历史文化,展示通济堰的科学价值,完善相关文物藏品及资料,特开展此次征集活动。征集范围如下:
(一)历史文献:与通济堰相关的古籍、档案、地图、碑刻、拓片、文书、契约等。
(二)实物文物:与通济堰建设、维护、管理使用相关的工具、器具、建筑构件、水利设施模型、老船筏、匾牌等。
(三)影像资料:反映通济堰历史变迁的老照片、影像、纪录片等。
(四)民间资料:与通济堰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手稿、族谱、手抄本、书画、诗词、歌谣、口述历史等。
(五)其他资料:其它与通济堰相关,具有一定历史、文化、水利、科学与保存价值的物品和资料。
征集公告显示,征集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捐赠,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自愿捐赠;征集单位将对捐赠文物登记入册,并颁发捐赠证书,捐赠者姓名将列入通济堰文化遗产保护捐赠者名录。其次是收购,对于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经专家鉴定评估后,可协商有偿收购。另外,对于不便捐赠或出售的文物,可提供复制服务,原件归还持有人。最后则是借展,持有人可自愿将文物借予通济堰管理处用于展览研究,借展期间将妥善保管并签订借展协议。
此外,公告还称,提供的文物或资料应当真实,通济堰管理处将对所有征集物品进行登记、鉴定和妥善保管,确保文物安全。对于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通济堰管理处还将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研究。对于捐赠文物的个人或单位,将颁发荣誉证书,并在相关展览或出版物中注明捐赠者信息。对于提供重要线索或协助征集工作的个人或单位,也将给予适当奖励。征集长期有效。

通济堰。图据“视界都江堰”。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