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
临近岁末,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了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其中,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的“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一期)”成功入选“优秀案例”,这一喜讯标志着三苏文化在数字化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我们文化单位的转型跟媒体也是一样的。从华西都市报到封面新闻,时代在变,方式在变,但初心不变。三苏祠和华西封面双向奔赴,共同促进彼此把工作做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这是我们过去、现在、将来共同的使命。”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暨封面新闻成立9周年之际,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说。
陈仲文
一个老读者眼里的华西:充满笑容与活力
1995年1月1号,中国第一张华西都市报创刊。彼时,陈仲文还在眉山市仁寿县教育系统工作。
“我想那个时代的四川人,应该都看过、买过华西都市报。”陈仲文说,华西都市报一经面世,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迅速成为媒体生力军。“华西充满笑容和活力,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一本正经。文风独特角度新颖,总是能抓住社会的热点、焦点和痛点,很快就火了。”
2009年,陈仲文调任眉山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开始分管宣传工作。“过去觉得华西都市报好看,开始和媒体打交道后,发现华西都市报既好看又好用。”
“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候,单位有什么安全、警务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华西都市报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晓。老百姓的很多民情民意,也可以通过华西都市报进行反映。”陈仲文说,“华西就像一座桥梁,让部门与群众间的联系更紧密。”
一个守门人眼里的华西:一草一木皆成爆款
2012年,陈仲文调到三苏祠博物馆担任馆长。到任不久,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三苏祠也受到不小的波及。2013年,三苏祠启动史上最大规模修缮。
没想到,这一修就是近三年。那段时间,陈仲文最大的压力,就是无数人问他:“三苏祠什么时候重新开馆?”
三年间,三苏祠却一点没有被人遗忘,偶尔通过媒体放出一点风声,就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600岁兄弟银杏隐藏闹市》《揭秘三苏祠考古三大新发现 古井青瓦荔枝树》《呵呵的鼻祖竟是苏东坡》……这些报道,陈仲文如数家珍。陈仲文说,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上,一只白蚁、一片银杏、一颗荔枝、一句呵呵,都能成为全川的话题,大门虽然暂时关闭,但三苏祠与大家没有失去联系。
2017年4月18日,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终评揭晓。三苏祠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在全国70多个参评文物保护工程中胜出,获得十佳。陈仲文既激动又平静。在他看来,这一切并不意外:“激动是因为三年的努力得到认可。平静是因为这都是沾了东坡先生的光。东坡先生家里的一草一木,总能激起大家的共鸣。在媒体的眼里,就是爆款!”
一个文博者眼里的华西:双向奔赴共负使命
最让陈仲文印象深刻的,是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对东坡丹荔的系列报道。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三苏祠内,快雨亭边。苏轼当年手栽的荔枝树枯死后,其树根成为三苏祠的镇馆之宝。为了纪念东坡,2007年,三苏祠的工作人员又在原址上重新种了一棵荔枝树。2017年,这棵荔枝树首次大面积挂果。有人甚至愿意出价1万,购买10颗荔枝。
“我们觉得东坡荔枝东坡乡愁,是学习东坡文化一个特别好的载体。”陈仲文说,三苏祠一改过去的模式,提前通过媒体向市民征求意见,让大家一起参与讨论,最后专门开会研究荔枝怎么吃。
“苏东坡一生在黄州、惠州、儋州写过关于荔枝的诗词20首,其中在惠州写得最多。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年近六旬,北归无望。但一颗颗荔枝让他的生活有了味道,有生活就有家,有家何处不心安。”陈仲文说,“在东坡先生心中,荔枝已不简单是一种水果。从西蜀到岭南,荔枝是他的乡愁,更是他的乡味。他的这种超脱,对荔枝产生了跨越千年的深远影响,也让三苏祠这棵荔枝树显得意义非凡。所以,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我们都应该让更多人分享这份惊喜,尝到乡愁的味道。”
2017年7月24日,在苏学专家、三苏祠工作人员和游客的见证下,红红的荔枝被摘下枝头,大家坐在一起,分享这一味甜甜的乡愁。
2019年,大批松鼠开始光顾这株苏宅丹荔,“苏东坡家的荔枝松鼠先尝”登上全国热搜。
2024年,苏宅丹荔再次迎来大丰收。7月4号,来自惠州的嘉宾和眉山本地老百姓一起,在三苏祠荔枝树下,吃得津津有味。“活动结束后,现场还有小朋友久久不愿离去,问我们下次什么时候搞。我想一颗美好的种子,已经在他幼小的心里种下了。”
“媒体擅长策划,对文化的传承、传播有独特的优势,对博物馆的很多工作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同样好的策划,也可以反过来推动媒体工作。”陈仲文说,“比如2024年寿苏会,我们就联合华西一起策划,推出了‘唐宋八大家 眉山来相聚’,受到多地响应。大家整合资源、学习互鉴,共同扛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
文化自信带来更大的文化使命。陈仲文说,和华西都市报转型升级,打造封面新闻一样,三苏祠也在升级,不断丰满事业和产业的羽翼。“三苏祠和华西都市报就像两个老朋友,双向奔赴,共肩使命;牵手同行,一路前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