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6周年:伤与痛的裂痕处,爱与希望向阳而生

汶川地震16周年:伤与痛的裂痕处,爱与希望向阳而生
2024年05月12日 07:29 新浪军事

站在时间的分岔路口16年前的一幕幕依然清晰浮现8.0级地震遍地的废墟、遇难的同胞这些让人痛彻心扉的画面始终无法被遗忘可是,在无情的天灾面前产生了许多的勇气、希望和爱在伤与痛的裂痕处爱与希望向阳而生

画面一

“5秒钟,只用了5秒钟,山塌了,村没了。”

“十六年前,我们生死不离,十六年后我们生生不息。”

地震当天,数十米厚的碎石层倾泻而下,很多村子,瞬间就被埋了,更多的村民连一声“救命”都来不及喊出。16年过去,山川抚平伤痕,废墟崛起高楼。从地震中走出来的人们,以感恩、向善、乐观的精神刻画着不平凡的生活画卷。

震后的灾区

重建后的新貌

画面二

“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

凝重的背影,鲜活的生命,身着雨衣的军人站在峭壁上,挺立成山,坚定地伸出双手,托举起危难中的生命,十六年前,官兵冒雨用身体搭建人梯,把王兰从40米高、坡度约60度的断崖上抬下。后来,高位截瘫的王兰已经可以靠着十字绣自食其力。而这幅名为《众志成城 托举生命》的照片,即便是在16年后的今天看来,仍令人感动……

画面三

“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2008年,刚刚大专毕业的蒋雨航,在废墟中被压5天5夜,124个小时,被上海消防官兵成功救出。多年后,蒋雨航如愿成为了一名消防员,穿上橙色抢险救援服的那一刻,他变成了当年救他的英雄,用双手守护着更多人的平安。

画面四

“写好了遗书,银行卡交给了战友。”“我们放在第一位的,是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和安全。”

废墟上的一抹绿,是生的希望,5月13日,武警某师200名勇士,历经31个小时的生死挺进,徒步强行军90多公里,到达汶川县城。踏入汶川县城的那一刻,他们听到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掌声”。黑暗和寂静中,到处都是露宿街头的群众,由于极度的恐惧、悲伤和疲惫,已经发不出欢呼声了,但还是站着、坐着,用力地鼓掌。

画面五

“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

机上的15名首批伞降队员,没有人知道跳下去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因为这是在5000米的高空,没有地面指挥引导、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当时,他们已做好了伤亡的准备。一片混沌里,他们的身影出现了,当地百姓跑向他们,颤抖地哭喊着:“我们终于有救了!”

画面六

“我想对像我一样的残障人士说,一定要有自信,努力成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这是当时只有11岁的李月,在哭着央求救援人员。因为左腿被水泥板死死卡住,余震频繁,为了保住她一命,医生只得在废墟中进行了截肢手术。2008年9月6日晚,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现场,舞台上的李月坐在轮椅上,为自己穿上红色的芭蕾舞鞋。16年来,这个要强的女孩,勇敢地生活着,无论在“鸟巢”的舞台上,还是在人生的舞台上,都同样精彩。

画面七

长大我当空降兵!

2008年汶川地震,手持“黄继光英雄连”红旗的空降兵部队赶来,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救灾结束时,地震男孩程强手举“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立下誓言。如今,他已经是“黄继光英雄连”的一员。

画面八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经过自身努力,能为自己的国家发声,能捍卫国家的利益,也能够建立更好的国际秩序。”

从楼板下刚刚救出的年仅3岁的小朗铮,躺在担架上,举起右手庄重的向抬着他的8名解放军行礼,让三岁的生命佩上了鲜艳的花环,从此,“敬礼娃娃”用他稚嫩可爱却坚强不屈的一个敬礼,响彻中华大地。如今他如愿进入梦想中的大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画面九

为了8500万残疾人,能被平等相看、温暖相待,我会一直拽下去。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11岁的牛钰被一块石板,压在了坍塌的教室废墟下,“我要活着”的信念支撑着她坚持了三天三夜,她等来了救援、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右腿。在这十六年里,她积极生活,参加过马拉松,走过T台,因在走秀中走出的“六亲不认”的步伐而上热搜的她,被网友夸赞走路带光的样子“拽极了”!而她说,为了8500万残疾人,能被平等相看、温暖相待,“我会一直拽下去”。并且她还用公益类原创视频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关爱残障人士,并用自己的励志故事点亮无数残障人士心中的光芒。

画面十

“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担心,看到那么多人被灾情折磨着,作为军人我义不容辞,虽然我可以不去。我没有告诉家里任何人,只告诉你了,那里情况不容乐观,抢险救灾有着一定的危险。记住,如果我留在那里了,别哭,你失去的是一个亲人,那里很多人失去的不止一个亲人,那里建好了去那里看看,别问我留在什么地方。”

这是十五军空降兵部队的一名战士在前往地震灾区前,留给自己女友的短信。

画面十一

“作为一名军人,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我有决心、有信心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哪怕流血牺牲。”

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三天,接连两天的大雨终于停了。此时空降兵某部接到命令:立即派遣伞降人员进入震中茂县,执行通信联络、灾情勘察、情况上报任务,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很快,一架运输机飞到重灾区茂县上空。当时机上除了5名机组人员,还有100名官兵,按计划第一分队的15名队员将首批伞降,第二分队的85名队员将第二批伞降。这是在5000米的高空,机上的伞降队员没有人知道跳下去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

画面十二

“那时候余震不断,没吃没喝,情况危急,多记录一些电话号码,就能多给被困群众一分坚持下去的希望。后来没纸了,我就让他们把电话号码写到迷彩服上,这样就不会丢失,也不会忘记。”

地震发生46小时后,空降兵15勇士作为第一批救援力量,跳进了“孤岛”茂县,那时候,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全部中断。看到带着通信设备的解放军,人们纷纷递来写有亲人电话号码的纸条,希望能代为报个平安。后来,没纸了,他们就把电话号码直接写到了降落伞的履历本和迷彩服上。事后,空降兵15勇士对这些电话号码一一进行拨打,对将近500余人的平安状况进行了报备,这件写满了电话号码的迷彩服,至今珍藏在空降兵的军史馆里。

山川抚平伤痛,废墟走向重生

一段段悲伤与英雄兼容的故事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同时也告诉我们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

奇迹就会发生

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和痛苦

我们都要勇敢面对困难,追逐希望

我们始终相信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珍惜

缅怀逝者,敬畏生命,祝福中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