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偶尔的神

于正,偶尔的神
2024年06月12日 20:01 时尚COSMO

女频爽剧,早该这么写了!

公众人物在互联网上口碑反转实为常态,但是我绝对没想到,这回翻的是于正,他带着他的女频复仇爽剧杀回来了。

《墨雨云间》(后称《墨雨》)悄悄开播、热搜不断、三天热度破万。于正正式向内娱宣告:他就是内娱掌管女频爽剧的神!

《墨雨》爆了后观众开始考古于正。原来,《陆贞传奇》《美人心计》《宫锁心玉》《延禧攻略》《笑傲江湖2013》等爆款都有他的身影。于正,名副其实的爆款制造机。

并且大家还发现他笔下的女性角色都非常立体饱满,甚至封他为内娱最会写大女主的编剧。

你不得不承认,于正确实是懂时代和观众的电视剧产品经理。当下的女频文如何影视化,如何求得女性主义最大公约数,他算是全搞明白了。

不谈恋爱的恋爱才最好嗑

你知道在普遍不相信爱情、共同抵制恋爱脑女主的风潮里,写一对好嗑的异性恋cp有多难吗?于正就做到了。

看他的剧你会有一个感受:男女主都好忙啊,怎么还不谈恋爱啊,但是,怎么不谈恋爱更好嗑了?

反观某些剧,一个劲借配角之口告诉你男主曾经有多厉害,男女主到底有多相爱,所有剧情和角色都为爱情线服务。可结果往往是男女主嘴都亲烂了,观众也没明白到底爱个啥,也不想嗑。

这是因为这些剧“有设定,没故事”。当没有足够的故事填充设定,人设和感情线立不住,观众自然就无法代入。

《墨雨》完全不一样,主角俩都快忙死了。女主忙着复仇,宅斗、上学、给自己爹翻案,给姜梨正名;男主忙着上班,监察反贪,抓成王。

二人的人物性格在这些“正事”中展露,人设逐渐立住。感情线全随着主线发展而发展,当二人因人设(包括性格、身份地位等)拉扯、针锋相对、相互试探,关系张力一下子就来了,相爱也变得可信了。

同样的设计也出现在《延禧攻略》和《陆贞传奇》。魏璎珞忙得要死偶尔和傅恒搞一下暧昧,高湛因为陆贞天天上班没空和他谈恋爱而生气。

用主线展现人设,铺垫关系,主线讲精彩了,爱情也到位了,实在是事半功倍。

非常先进的改编

《墨雨》的改编同样被夸赞,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女非男c”设定,即女生非处女,男生是处男。

原著里,人妻女主是魂穿少女,剧直接人妻替身少女,甚至还多次强调女主成婚多年,用过“依兰香”。狠狠地给了双洁(实为女洁)党和小娇妻大大的震撼。

于正的剧向来没有“贞节牌坊”,陆贞无法生育、慎儿青楼出身,他似乎从来不赞成这些对女性物化与定义。

婉宁公主的人设改写也很精彩,从对沈玉容的言听计从、痴迷霸占,变成了带着情愫的玩弄。

“你真是神奇,连下跪的姿势都比别人好看。”太病娇了我的姐。

姜梨的人设也改得非常妙,从蠢笨投湖意外身亡改成为救女主而死,从工具人秒变白月光。女主的复仇也变成了为两个人战斗,悲壮感和宿命感又上一个台阶。

这波有效改编只说明了一件事——市场洞察非常重要。

于正的编剧团队完全知道观众想看什么,新的时代情绪是什么,这收视率真没白研究。

《墨雨》第一次上热搜其实是去年,当然,是被骂上去的,当然,挨骂的就是于正。

于正:《墨雨》特别好看,一定会爆的。

观众:冲他这个颠劲儿也不看。

播出三天后:

观众:求加更,于正是内娱最会拍大女主的人。

就两个字:真香,香就香在它是真·大女主。

那先说说什么是“假大女主”呢?它可能含有以下要素:

1、笔墨侧重和高光戏仍专属于男主,女主本质作用是体现男主,观众最后还是只能记住男主。

2、表面双强,其实女强男更强,表面牛气,实际娇妻。

说完这些,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剧名连连了?可这些毛病《墨雨》真是一点没犯。

笔墨,绝对倾斜女主。从被陷害、到重生、再到复仇,女主的心理动因都被清晰刻画,被观众充分看到和理解,成为完整而丰富的人。

能力设定上,不是虚伪的女强男更强,是真正的双强。女主比男主差的也仅在地位上不是能力上。

关键剧情,女主为了翻案,找人帮忙,观众下意识就以为是男主,结果她带着计谋就去找三舅了。拼酒环节,也不靠男主天降神兵帮忙,而是自己灵光乍现点烟花取胜。

观众:可恶,之前好像被“关键时刻男人来救”驯化了。

女主的高光戏不依赖男主产生,也不被男主夺走毫分。男女主的爱情再也不是扶贫和宠溺,陪你熠熠生辉比帮你熠熠生辉更加动人。

图源见水印

这种设定的剧和女性角色,于正有太多了。

《陆贞传奇》简直先锋,陆贞——第一代反pua达人。

且最后没有选择任何一个男人而是辅佐幼帝登基搞事业,震撼到了沉浸于浪漫爱的幼小的我。(os:女人怎么能不好好谈恋爱呢?)

《美人心计》到现在我已经不记得窦漪房最后和谁在一起了,只记得当细作真的好危险;以及初代“蛇蝎美人”慎儿一簪子插死负心汉的果敢狠厉。

写大女主从来不应该是对一具空壳的作赞美诗,而是要跳出她被惯常被赋予的工具属性,把她当作人,当作活人,去写她的愉快或悲伤、伟大或狡诈。她要有足够的笔墨,足够的篇幅,足够的高光。

而于正笔下的女性,正是如此。

《墨雨》的成功,主要在于货对了板。说是爽剧,说有“人妻哥”“背德感”,一看还就是,演员和剧情都过关,真的就满足了。

有人攻击它无脑,是加长版短剧,也不无道理,可爽剧也只是个赛道,如果不满意国产剧布局,是不是应该充实其他赛道而不是堵死这一赛道呢?

毕竟著名编剧·女频专家·于正老师说过:“多看爽剧,有益身心健康~”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 豆瓣 / 抖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