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更新等一下,看完这篇我再来跟你对线

林更新等一下,看完这篇我再来跟你对线
2024年06月25日 20:01 时尚COSMO

寓教于喷,一起正经地学吵架。

比遇见一个渣男更让人恼火的事情是什么?是遇见一个根本骂不过的渣男!“九亿少女的噩梦”方文协这么可恶,奈何评论区里提刀回砍的是林更新!

大家伙组团去他微博狙击均遭反杀,似乎英俊潇洒、功力深厚的“林狗”简简单单一声“汪”,就足以秒杀无数做足准备的“黑粉”,骂不过!骂不过!根本骂不过!就算他演的角色再渣再无耻,我们依然只能腹诽,无力对线。

滑动参与对线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常有这样的体验:明明道理全在我方,但偏偏就是吵架吵不赢!抬不过杠精,斗不过奇葩,怼不过大妈,惹不起键盘侠,究竟是什么让你输在了“辩论”的起跑线?也许是因为你欠缺了一些“逻辑谬误”相关知识!

逻辑谬误是在论证过程中出现的,存在推理缺陷,引发思维错觉或误解,并成功混淆事实真相的论点。说直白点,“逻辑谬误”就是对手在吵架辩论过程中,通过思维技巧给你挖的坑,让你不知不觉中掉入了逻辑陷阱,跟着对方的思路走,从而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来立场,稀里糊涂就输掉了吵架辩论。

比如,看看以下几个话术,你熟悉吗:

☆你用外国手机,就是不爱国!

☆哪里贵了?多找找自己的原因,有没有努力?

☆你这么沉迷游戏,以后可怎么办?

☆你都不知道哥哥有多努力!

☆什么档次?跟我用一样的电视!

这些论点其实都存在着不同的逻辑谬误,当初你是如何应对的?事后复盘的时候寻找到了最合适的回答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是——逻辑谬误是一种可以通过推理来反驳的论点!因为谬误必定在逻辑上存在缺陷,只有搞明白它们的逻辑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出准确应对。以下给大家介绍几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逻辑谬误及其应对技巧,请大家做好准备,关门,放(林)狗!

稻草人谬误指在辩论中,故意曲解对方的观点,将其替换成一个更容易被批判的观点。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名称来理解这个概念,真人对殴明显风险很大,如果把对手替换成稻草人,获胜显然就轻而易举了。稻草人谬误就是将对方原本很难反驳的观点,强行替换成一个容易反驳的观点,从而降低获胜的难度。

模拟场景:你用外国手机,就是不爱国!

对手将“购买外国手机”强行替换成“不支持国产手机”,从而推导出“不爱国”这个论点。此时,原本是“选择什么品牌手机”的购物倾向问题,变成了“爱不爱国”的道德信仰问题。如果你无法辨别出这种谬误,顺着对方的思路,想办法证明自己其实是爱国的,就中了对方的全套。

还击技巧:牢记最初立场,拒绝替身草人。

很多时候在辩论的过程中,话题经常会拐向奇怪的方向,这就是对方释放了“替身草人”,千万不要让对方“草船借箭”,一定要牢记自己最初的论点,继续对自己原来的立场追加论据。比如:我用外国手机天天在“学习强国”刷题,而你用国产手机天天翻墙上非法网站,用什么品牌的手机跟爱不爱国有关系吗?

乱赋因果谬误是指将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强行推断为存在因果关系。这种谬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没有足够证据就武断因果关系,称之为“假因谬误”,比如因为名字叫国庆就断定其是十月一日出生;第二种是事件A和事件B相继发生,就推断A是因,B是果,称之为“后此谬误”,例如古代认为是鸡叫唤醒了太阳;第三种是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便推断两者有共同的因,称之为“相关性谬误”,例如的彗星出现时恰巧发生灾祸,便认为彗星是不祥之兆。简而言之,乱赋因果就是“乱点鸳鸯谱”,在这种谬误下所有的事情可以是“兰因絮果”,好事要分一杯羹,坏事要全甩出去锅。

模拟场景:哪里贵了?多找找自己的原因,有没有努力?

这属于乱赋因果之假因谬误,为“眉笔贵”这个“果”赋予了“不努力”这个“因”,而实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商品的价值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并非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所以王思聪称自己不会买十几万一张的演唱会门票,因为“有钱和做傻子是两码事”。

还击技巧:否定相关性,多问一个为什么。

反击乱赋因果谬误最主要的是否定两者的关联性,让本来就不存在联系的两者断开链接,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虚构的逻辑关系,追问一个“为什么”,戳破对方建立的虚假因果关系。比如:贵不贵跟我挣多少有关系?你看我努力的样子,像不像你想割的那种韭菜?

滑坡谬误是指以一个小的假设为起点,通过一系列关联事件的叠加,最终推导出一个极端负面的结果。这种谬误通常将每个环节的“偶然性”都当做“必然性”,并刻意夸大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就像小雪球从山坡上滑落,越滚越大,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雪球。

电影《缝纫机乐队》中有一个桥段非常形象地表达了这种逻辑谬误。

不得不说,每一个擅长使用“滑坡谬误”的人都是开脑洞的高手,绝对是“看见TA的第三秒,已经连儿子的名字都想好了”的那类人,在其眼中每一个小小的行为都将引发“蝴蝶效应”,让这个世界二维化。

应用场景:你这么沉迷游戏,以后可怎么办?

这只是一个简化版,逻辑鬼才的父母们经常会在生活中展示完全版:“爱玩游戏→影响学习→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挣不到钱→找不到对象→结不了婚→生不了孩子→孤独终老”。街机、电脑游戏、平板电脑、手机是不是都曾在这种逻辑之下变成祸害一代人的“万恶之源”?“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都可以成为“起点”直达“悲惨人生”的终点,哪怕人类都不知道明天的天气预报准不准,也不影响他们对世界末日做出预言。

还击技巧:缩短时间跨度,对比起点和落点,狙击薄弱环节。

这类谬误会将时间跨度拉得极长以便制造更长的反应链,不能让话题无限延伸,及时将时间拉回到当下。更不要纠结于中间的推导过程,直接对比“雪球”的起点和落点,一旦将“钢琴弹得好”VS“妈妈死得早”放到一起,你就会知道这是一个荒谬的结论,然后寻找到这个推导过程中最经不起推敲的那个环节进行反驳,比如“弹钢琴并不致癌”,从而击溃整个推导链条。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用魔法打败魔法”:如果我不玩游戏,就会学成书呆子,如果成为书呆子就会心理发育异常,心理异常就会抑郁,抑郁就会因为考试发挥失常而自杀,你想要一个活着的孩子吧?请让我继续玩游戏!

当无知被用作支持论证的前提,就是诉诸无知谬误。这是一种最为流氓的辩论技巧,人类并非全知,这个前提是不言而喻的,一旦就将这个前提带入辩论,就会让事情陷入无聊的死循环,因为“诉诸无知”除了可以证明“无知”之外,并不能证明任何事情!甚至有时候“诉诸无知”可以用来支持互相矛盾的结论,比如“因为没有人能证明外星人存在,所以外星人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人能证明外星人不存在,所以外星人是存在的”。记住这样一句话“缺乏证据不能成为证伪的证据”,所以当对方带入“无知”的概念,你要明确:这并不能支持对方所谓的结论。

模拟场景:你都不知道哥哥有多努力!

你能理解对方的意思:因为你不是哥哥,所以你不知道哥哥有多努力,所以你的指责没有理由,你应该无条件支持他才对。也许你觉得逻辑上对方的说法没错,你确实不是哥哥,所以对他的努力是“无知”,一旦这样想你就掉入了对方的逻辑陷阱,因为不要忘记:“无知”既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

还击技巧:谁主张谁举证。

我们都知道法律中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对抗“诉诸无知”你不应该按对方的要求去举证,而应该让提出“无知”的人去“自证”!这时候你会发现基于同样的“无知”,对方并不能证明自己的结论,因为“无知”本来就不能证明任何事!所以:来来来,你告诉我你家哥哥到底有多努力?熬夜加班?全年无休?带病开工?说点我们打工人没干过的事情!对了,你家哥哥加班费多少,麻烦告诉我一下。

说实话如果论战进行到这个程度的话,其实已经不需要再去思考什么逻辑不逻辑的,所谓人身攻击谬误就是:放弃对问题本身的论证,转而对对手的特征、品格、行为等进行负面批判。

抛开事实不谈,我就是说你这个人不行,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让一个人丧失理智最便捷的方式是什么?自然是攻击其最敏感的痛点!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外卖员的一句“没见过你这么肥头大耳的人”,让饭店服务员瞬间破防。当这句杀人诛心之语出口之时,两人因为什么而产生争执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捍卫尊严成为当务之急。

一旦当论战陷入人身攻击谬误,就相当于战争从“高科技远程对轰”进入到“面对面抡板砖”的阶段,人性中最原始的热血和冲动将被激发,任何花哨的辩论技巧和逻辑思维都失去作用,纯粹的“语言艺术”成为唯一工具,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大专辩论会不一定场场好看,但村口大妈对线必定次次精彩!

对线技巧:一旦陷入人身攻击谬误,你需要的不是学会什么,而是放下什么,比如人设,比如体面。在这一方面有两个翘楚,一个是《九品芝麻官》里的包龙星,一个就是林更新。细看一下“林狗”的经典怼人语录,是不是和包龙星的“青天秘笈”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句话让对手破防,再多说一句都是对“逻辑谬误”的不尊重。高手出招,从来只需一剑!

好了,现在你学废了吗?是不是想立刻去和那些奇葩、杠精、键盘侠开战?

相信我,还是稳输。

竟吵架是文字领域的“综合格斗”,光有理论不够,线上需要快速反应能力,线下更需要良好的口齿灵活度、洪亮的嗓门和令对手失去理智的颜艺及肢体语言。

更重要的是,吵架这事输了堵心,赢了造口业,伤人伤己。即便强如林更新,大杀四方后,也说自己最近“破大防”。演技这么好的大长腿,咱们还是关爱珍惜为主吧!

编辑:Yuri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