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 抽奖送书】《活力地球》

【第4期 · 抽奖送书】《活力地球》
2024年05月11日 18:31 Newton-科学世界

送书啦!~

选出2024年4月《科学世界》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将文章代码留言至本条微信并说明理由,就可以参加抽奖啦!

  • 1ChatGPT的未来

  • 2 CT扫描揭示一条蛇的离奇死因

  • 3 70岁生活手册

  • 4 中南美洲的昆虫

  • 5美国国家点火装置重复实现聚变“点火”

  • 6象鼻演化新发现

  • 7虫洞研究最前沿

  • 8   地球46亿年历史的缺失环节

  • 9   熄灭“燃烧人”之火

截止时间:2024年5月20日18:00前我们将随机抽取2热心读者,赠送奖品!本次奖品是《活力地球》。想要?就快给你最喜欢的文章投票吧!

《活力地球》

作者:陈颙、张尉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定价:98.00元

解密地球的那些事儿

撰文/龙奕洁(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活力地球》我是一口气看完的,不是因为我有多么爱读书,是因为它本身是一本看了就停不下来的书。可能是因为本人有地球科学的学习背景,对于书中提到的大多数东西或曾见过或曾听过,但很多都没深入思考过,更没有总结整理过。读完后,愈发对陈颙院士和张尉老师感到钦佩,如果没有深厚的研究积淀,没有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大量查阅文献和新闻时事,是不会有这样一本科普佳作面向大众的。

作者在书中以地球的四大圈层——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各圈层内自然灾害的成因,列举了众多历年来的灾害实例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当然不仅仅如此,这本书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一本简单地罗列科学事实的书籍,而是一本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书。书中看似侧重在解读地球的灾害,实则在引导我们严谨的科学思维,而且会让读者不自觉地重新审视我们人类与地球的关系,进而渗透认识自然、敬畏自然的人地协调观。

在整本书中,作者始终坚持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思想,将内容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对地球的整体进行了概述,第二章介绍了地球的能量来源,第三章到第八章剖析了四大圈层的自然灾害及其相关问题,第九章则聚焦于近地空间,为读者揭示了地球与宇宙之间的紧密联系。第十章转向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探讨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升华了本书的主题。

整本书读起来感觉像是在与一位平易近人的科学家的对话,时不时还会穿插着老师的提问。比如,“季风——随季节变换的风”这一节,在季风的成因解析之后提出:“如果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零度,会发生什么?”这一问题并未在段落下方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留给了读者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尊重读者的独立思考,让读者有机会自行探索和验证答案。在整本书的最后附了书中所有提问的“提示”。要注意的是,作者在书中使用了“提示”而非“答案”,进一步鼓励了读者自主求证的精神。

为了达到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科普目的,作者在文中多次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如对“热对流”的解读,作者比喻为锅炉烧水的过程。简单的一句家常话,即将复杂的科学现象变得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深刻地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这些比喻不仅拉近了读者与科学的距离,也展现了作者对科学普及的热情和深厚功力。

当然,书中也不乏实用的生活技巧的科普。以第四章的“火山”为例,在该节的结尾,作者独具匠心地探讨了火山与新兴葡萄酒产地之间的关系。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品鉴葡萄酒的依据。这是一本不仅能让你增长知识,还能让你获得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建议的科普书。

陈颙院士有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和热情,还有对读者提高科学素养的关心与引导。他能站在读者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朴实的表达去科普。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内容与中学地理课程也是紧密相连的,为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补充资源。对于正在学习地理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极好的选择,能够为他们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地理知识。

《活力地球》以其深入浅出的解读、贴近生活的实例,真正做到了科普与中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包括中学生在内的所有大众读者,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地球科学的佳作,更是一本能激发人们探索欲望、培养科学思维的宝典。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