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唱《我是一只鱼》之后,落日飞车找到了“流量密码”?

翻唱《我是一只鱼》之后,落日飞车找到了“流量密码”?
2021年09月01日 19:33 造音MakeNoise

🌇

Start here:

上周,落日飞车刚刚拿下了第32届金曲奖的最佳乐团奖。

近两三年,落日飞车无疑是在大陆最“火”的台团之一,或许很多人都忘了,这支成立于2011年的乐团,已经走过了整整10年。

虽然《My Jinji》等等作品受到了很多乐迷的喜爱,但说起来真正让落日飞车“出圈”的作品,却是翻唱任贤齐的《我是一只鱼》。

在此之后,落日飞车又先后翻唱了《小薇》、《忘情水》等经典老歌,如今在音频平台中,这些翻唱作品的收听排名甚至超过了他们的原创。

一方面,欣喜的乐迷们大呼“老歌新唱还得看落日飞车”;

另一方面,也有隐隐的担忧和质疑声音:“翻唱是找到了流量密码吗?”

2019年的平安夜,落日飞车发布的单曲《我是一只鱼》在网上走红。截至目前,在豆瓣获得了8.3的评分,歌曲发布后在网易云音乐平台的评论数很快就飙升到了1w+。

落日飞车的这支单曲从那一年的冬天一直到如今都持续爆红,上网听歌冲浪的人已经不知不觉间换了一波,年轻的朋友们甚至不知道这首歌曲的原唱。

数字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决定了以落日飞车为代表的一批乐队是以“网红”的形式被熟知的,而这支乐队的粉丝群体也呈现年轻化。任贤齐的《我是一只鱼》发布于1998年的专辑《爱像太平洋》,这个时候大部分落日飞车的粉丝都处在幼教甚至是胎教阶段,的确很难对这支歌曲的原唱有深刻的印象。

1998年,任贤齐清新的嗓音和唱腔构成了一批歌迷的青春回忆。“没有你,像离开水的鱼”,略带急促气息的唱腔让爱情中的执着和羁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它成为了一首经典的情歌。

落日飞车的改编无疑是成功的,在他们的版本中,轻盈而复古的合成器音符替代了传统录音室的制作风格,充满了“落日飞车味儿”。

如果说任贤齐的演绎将对爱人的情感具像化为鱼对水的渴求,落日飞车慵懒而迷幻的演奏和演唱,使这只鱼染上了随性而自在的色彩。

2021年6月6日,在音乐企划“与少年他”中,落日飞车版本的《小薇》发布。

《小薇》的第一次发布是2002年,来自黄品源的专辑《简单情歌》,因为节奏明晰、旋律朗朗上口而成为了这张专辑中传唱度最广的歌曲。在《小薇》的走红之后,大家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它情感真挚朴素,也有人认为《小薇》歌词简单旋律俗气。

“看那星星多么美丽,摘下一颗亲手送给你”。

即使有着评论的争议,《小薇》依然一遍遍唱响在点歌台、街头的音响、女生宿舍的楼下。

时间来到了2021年,落日飞车再一次以极具乐队色彩的方式进行了改编创作,对象就是当年那首评价参差却传唱甚广的《小薇》。

比起《我是一只鱼》,乐迷对《小薇》的评价越发的两极化,喜欢的人依旧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寻找着自己“听落日飞车”的男(女)朋友,不喜欢的人却自觉上当惊呼“退钱解散”。

当落日飞车翻唱的《忘情水》以4.5分亮相豆瓣,音乐平台和豆瓣的评论区延续了《小薇》对两极化特色,赞叹和批评各成风景。

所以,究竟是“改编还得看落日飞车”,还是“改编不愧是流量密码”呢?

在两极化的评价声中喜欢的人大多“很吃落日飞车这一套”,在迪斯科和迷幻电子的烘托下,老歌新唱往往使他们更加欣赏。而有的人则认为这样的改编属于“千篇一律的营业”,而因此感到厌倦和失望。

改编歌曲天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曾经的旋律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沉淀,翻唱和改编就有着更好的听众基础。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同时成为了改编和翻唱歌曲的一大挑战,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得到原作品乐迷的喜爱,需要超越的是听众的期待。原作品越是经典,传唱度越是高,乐迷们关于这首歌的回忆就越是难以被覆盖。

作为一首经典歌曲,刘德华的《忘情水》自1994年便斩获各大奖项风靡大江南北,并且作为他主演电影《天与地》的片尾曲,获得了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提名。

初次听到的歌曲标记了那个时候的温度、心情、天气,任贤齐的嗓音里记载着一代人的少年时代,《小薇》中住着曾经少女温柔的眼睛,而无数次失眠或好眠的夜里,不知又有多少人喝下了华仔的忘情水。

从《我是一只鱼》到《忘情水》,豆瓣评分或许可以反映某个侧面的评判

听众基于原作而产生的期待标记了改编翻唱歌曲的天花板,对于很多听众而言改编歌曲无论具备怎样高妙的技巧也难以替代原作。其实古今中外自音乐诞生以来,就不乏因为改编而再次塑造经典的范例。

经典歌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最广为流传的版本来自1992年Whitney Houston的个人单曲版本,而早在1974年民谣歌手Dolly Pardon就在专辑《Jolene》中发布了这首歌曲。

Whitney Houston的翻唱带有更强的技巧性,区别于原作民谣式的娓娓道来而呈现着大开大合的爱情叙事。同时,Whitney Houston的翻唱版本在电影《保镖》出现,当音符被画面具象,情感被荧幕诠释,更是增强了翻唱版本的大众传播属性。

由此可见,成功的改编和翻唱并不是简单的“再来一遍”,而是通过后来者自己的方式给歌曲注入新的生命力。

落日飞车改编的歌曲,不仅仅收到了来自原作品听众乐迷的批评声,同样也有年轻的乐迷朋友买账与否的争论。

以《忘情水》的改编为例,落日飞车延续了自己梦幻电子的风格,慵懒而复古的编曲和歌词意欲表现的不甘与心碎产生了对冲。喜欢的乐迷会欣赏这样放松而流动的情感,但在另一部分乐迷的耳中所忘之“情”便听起来像是一种憧憬和想象。

 “作品诞生,作者已死”?

对于音乐人而言,风格稳定的呈现与输出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创作者与一部分乐迷之间产生的情感链接促成了一首歌曲的真正的诞生。

情歌创作后,听众的共情共感补足了传播中的最后一环。对于一部分听众而言,如果一支作品唱着,“才明白爱恨情仇,最伤最痛是后悔”,却听出一种一种“你真的需要一杯忘情水吗?”之感,此种呈现效果与改编者的预期必定产生了差距。

落日飞车的改编以后,引发了一众“网红”乐队对老歌的翻唱和改编。霓虹花园、灵魂沙发、回春丹、棱镜等等乐队都加入了翻唱经典老歌的行列。

2021年改编让生于千禧年以后的乐迷们,再一次听起了任贤齐、高旗、陶喆。在写这篇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让人觉得温暖的评价。

“喜欢的乐队翻唱了妈妈偶像的歌。”

“爸爸也可以和我一起听落日飞车了。”

音乐是有力量的,说到底,悦耳的旋律加上流畅的情感,才是一首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用“流量密码”开启了一扇门之后,能否留住新来的客人们,才是检验真本事的时候。MakeNoise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