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教育厅长被责令辞职,嗅到一个重要信号

从浙江教育厅长被责令辞职,嗅到一个重要信号
2018年12月06日 10:53 王文志

不止一次听来自市县的官员朋友说,一些热门政府部门的一二把手,有人放着好好的局长、主任不当,意欲退居二线,改任科员。

原因是,越是实权部门,当官风险就越大,不如找个闲职,图个安稳。同级别和工龄的实职虚职岗位工资待遇相差不大,但工作压力不可同日而语,也可避免成众矢之的。

此前,我一直存疑。如果打退堂鼓者本身是腐败分子,当然有“金蝉脱壳”嫌疑;如果没啥廉政劣迹,不过是“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的矫情罢了。

昨天下午,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因“加权赋分”一事,被责令辞职。

顿感如今为官,确实比以往不易。这事放在以往,顶多处分到一个分管副厅长,甚至教育考试院院长,再怎么也不至于撸了官职。

被责令辞官的厅长,没提到有腐败。今年该省英语高考部分试题与去年同期相比难度较大,厅里遂在阅卷后决定对该部分试题进行难度系数调整,对所有考生实施加权赋分。

这项措施被指违反规则,部分高分考生获得的赋分反而递减,对高考公正造成伤害,引发民愤。

省里认定这是一起因决策严重错误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这位厅长违反决策程序,不经集体研究,“个人决定了事关全局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就是所谓的“拍脑袋决策”。

拍脑袋随意改变别人命运的人,拍脑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眼下官员出事,十有八九是经济问题。而今,没发现传统认知中的“硬性”腐败,未必不会被查究,比如这位厅长。

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例行的行政问责,也非单纯为了平息民怨,从中能嗅到一个重要的新信号。

即决策严重失误这类“不落腰包的腐败”,可称之“决策性腐败”,很可能即将或已经进入反腐败的重点视线。尽管案例发生在浙江一域。浙江历来是引领风气之先的。

现实生活中,因决策的随意、盲目乃至掌权者为谋求个人私利乱拍板、乱决策的个例司空见惯。所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严重生态破坏和公信力流失,比贪污受贿更甚。

决策失误,可能一下子损失十几亿、几十个亿。贪污几十万就能被判刑,糟蹋十数亿反获升迁,如此巨大的反差,恐怕连落马贪官都觉得不公平。

就浙江这位厅长的作为而言,触碰的是公平底线,而公平是多少标价都无法衡量的,无怪乎民怨沸腾。

从民间“既怕领导贪污,更怕领导失误”的口头禅,不难看出百姓对这种“决策腐败”的忌惮。

长期以来,对于决策失误,往往考量“出发点是好的”而疏于追责。决策者的动机不是往个人腰包搂钱,情有可原,权当交了一笔学费呗。

一般意义上的腐败,大多是经济腐败 , 也就是只把以权谋私当作腐败。 事实上,只要是导致政治秩序紊乱 , 从而使政治符号和体制失去支持的决策行为都是腐败。浙江这位厅长,可归为后一类。

反腐处于高压态势,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目前行政问责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但不会任由“决策性腐败”游离于惩防体系之外。

正风反腐触角势必拓展至新的领域和人群,整治决策失误,很可能会提高到反腐的高度。

故而,不习惯受制度规矩约束,惯于好大喜功、我行我素、专权擅权的官员,不如像本文开篇说到的,及早挪屁股退位,不是矛盾焦点,自然不会总被紧盯着;给循规蹈矩、愿意担责的干部腾出位置,也是好事。

只是,过不过得了离任审计这一关,自己多加掂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