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官员闹情绪不作为,不能像孩子淘气就给颗糖吃

对官员闹情绪不作为,不能像孩子淘气就给颗糖吃
2018年12月27日 16:26 王文志

党政干部要多跟企业家吃饭交朋友。近两天,很多人在朋友圈转发某地出台的这项新规定。

查了准确出处,来自当地党委政府一个《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原文有两点。

其一,“上门服务企业或开展调研,确需企业提供用餐的,可按照员工就餐标准在企业食堂安排工作餐”;

其二,“邀请企业界人士就事关地方经济、企业发展重要工作进行调研和商议时,为加强沟通、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可按照公务接待标准安排公务用餐“。

很多人关注它,大抵是想表达一种疑虑:“八项规定”是不是要松动了?

说实话,这种针对官员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的“可以”与“不准”,我既赞同,又不完全赞同。

它好的一面在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不好的一面是,事无巨细,且允许与禁止的内容,多涉及为人之道德、为官之伦常,有的甚至是基本常识。

难道我们的官员在“可以”与“不准”颁布之前,都“纷纷”地不懂,需“首脑机关”耳提面命?

就官员与企业家吃不吃饭问题,规定得过于机械和死板,本身就有点扯。发展地方经济,需打交道和服务的对象主要就是企业,饭有时还得吃。只要出于公心,办的是公事,为的是公益,没什么好怕的,也没必要规定得那么细、那么死。

我不仇富,也不仇官,但不能不说,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官员这个群体最麻烦、最矫情、最赖皮、最难管。非得像对待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天天跟在屁股后面说“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错了要打手板心”不可。

一些在幼儿园阶段就该解决的问题,到从政为官了还当作大事来强调和严管,这种幼稚化、浅表化的管理,乃是这个群体的耻辱。

再说了,即便把吃不吃饭的事管得成效斐然,官员和企业家真要搞官商勾结、利益输送,完全可以在饭桌酒宴之外的隐秘空间照搞不误。

这种对官员看似严厉的管理,往往集中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而在涉及“三重一大”、“财产申报公开”等核心吏治问题上,却缺少这种雷厉风行的劲头。以小事上不近人情的严苛,营造某种严治幻觉。

对于“八项规定”,我举双手赞成。党政干部要多跟企业家吃饭交朋友的规定,初衷并没错,不必上升到与“八项规定”相背离的高度去界定。

但很显然,当地出台这项规定,是经济下行、民营企业普遍低迷情势下的一种变通举措,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官员“赌气式不作为”的一种妥协。

提倡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不少地方官员开始躲着企业家,闻企业家色变,以“不跟企业家打交道”为荣。

不能像过去那样吃吃喝喝,可图的私利少了,还可能惹一身骚,就干脆不打交道、不作为了。对于企业,不去了解情况,不参加任何活动,不接企业家电话,不一起合影,更别说一起吃饭了。跟从前打得火热相比,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不以服务对象和公共利益为中心,而以自身情绪和喜好为中心。而眼下民企发展困难和问题成堆,需要地方官员积极作为,却遇到“软抵抗”。似乎不予以安抚、不给点甜头,就是不灵。

就如经常有人逗小孩“叫叔叔阿姨”,小孩一声不吭,大人就哄“叫,叔叔阿姨给糖吃”,面对诱惑多数小孩会张开一度坚强的嘴巴。同理,既然有人对不让跟企业家勾肩搭背的抵触还不轻,那就开个小口子,摸摸头,给颗糖吃,平平气。

倒不是说,该市开这个口子,就一定会洪水泛滥。我所担心的是,对闹情绪使性子的官员,比如嚷着“官不聊生”“为官不易”的人,动不动像对待淘气孩子发一颗糖,会让某些官员得寸进尺,胃口越来越大,条件越来越多,不来点妥协、给点安抚,就消极怠工甚至撂挑子。总这样,会惯坏的。

中国最不缺的是官,也从不缺想干事的人。你既不想干,就别站着茅坑不拉屎,想干、会干、能干的人排队等着呢,凭什么跟组织扭捏作态、讨价还价?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我倒是更希望看到地方出台的规定,多这么一种主旨:不愿无条件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而付诸努力和实践的,那就请让位滚蛋,只要离任审计过关,谁给你发糖吃,就跟谁尽兴玩儿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